专栏名称: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订阅号,用于推送学院动态,培训班信息,教学成果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论文导读 | 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公众号  · 财务  · 2020-12-02 16: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论文导读


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


王亚星 1 李心合 2

1.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2.南京大学会计学系


《会计研究》2020年第7期



研究缘起

近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在企业经营和财会领域中的应用,数据整合及其对业务决策和管控的作用大大提升, 业财融合的社会实践迅速发展,在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质量的同时,必将带来“业务”与“财务”各自的运作方式及两者之前关系模式的改变。 由于主流理论的功能定位和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业财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长期处于“两张皮”的脱节状态,相关概念内涵模糊,缺少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从研究现状和实践需要来看,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都有进一步认识、界定和重构的必要。


研究内容

本文从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出发,重构“业财融合”概念框架。 在对现有文献关于业财融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与学科归属的各方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界定了业财融合中的业务、财务和会计三个概念的内涵,梳理了业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业务与财务及三者的整体关系,即相异但关联,呈现“金三角关系”。


本文把通常意义上的“业财融合”分拆成三个融合概念——业计融合、财计融合与业财融合,并认为这三个概念的本质是有差别的。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为财务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会计与业务融合(业计融合)、会计与财务融合(财计融合),本质上是信息层面的融合; 财务本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与管理系统,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业财融合)本质上应该是流程层面的融合。 尽管各类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价值,但各自实现目标的路径是有差别的。业计融合与财计融合是通过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效率和质量以及改进决策、控制的质量和效果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业财融合主要是通过流程衔接、协调、嵌合和优化等方式提高运营的整体效率、质量和效果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本文以“三角融合”为核心,将相关理论要素归纳成4个方面:目标、内容、方式和学科归属,构建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 从目标来看 ,业计融合、财计融合主要是优化财务决策,业财融合的目标旨在优化财务流程; 从内容上看 ,业计融合、财计融合主要实现数据融合,业财融合则体现为流程融合 从方式来看 ,业计融合表现为业务与会计的双向互动,财计融合依靠“会计主动”来实现,业财融合则表现为双向参与; 从学科归属来看 ,业计融合属于管理会计范畴,财计融合归属于财务学范畴,业财融合归属于财务学和内部控制的范畴。


最后,本文从把握三个概念“合”与“分”的关系、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协调统一、会计数据的使用以及制度和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理解与应用业财融合概念框架的基础。


研究心得体会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求出发,试图对业财融合这一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构建,面临较大挑战。主要难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框架所包含理论要素的归纳和界定;二是业财融合本质和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是业财融合的机制透析和逻辑分析。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为这一概念框架的最终呈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修改过程中笔者将重点聚焦于业财融合本质与内涵的分析,对先前提出的风控、合规、法务等内容进行删除,保证概念框架中理论要素的清晰界定和内在逻辑的连贯一致。


专家点评

论文对业财融合涉及的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围绕业财融合的实质、内容、方式展开学理分析,厘清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构建了清晰全面的业财融合概念框架,有助于解决业财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一现实问题。文章给出了理解和应用概念框架需要把握的基础问题, 未来还可以从业财融合的工作流程和机理等视角,进一步研究业财融合如何实现等问题。


来源:中国会计学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安利云学堂  ·  乘车时的座次礼仪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