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上北京
全北京最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生活圈。 吃喝控的天堂,减肥帮的杀手,逛街党的灯塔,死宅族的对头。 掌上北京,帝都生活,一手掌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这店一开,都要冲去合生汇排队了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指南来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上北京

百年一遇的神奇立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掌上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2-04 09:59

正文


内容整理:京叔

本期编辑:杨晶晶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冬的结束,春的起始。为求一年的好兆头,立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举行相应的迎春活动。


今年的立春尤为特殊,首先是日子上,2月3日。在很多人印象中,立春是2月4日,3日立春很罕见,上一次的3日立春是在1897年。而且今年将出现两个立春日,下一个立春日是在2018年2月4日。因此,鸡年将现“一年两头春”。



其次是年后第一天上班赶上立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有“节后综合征”的人,这一天的状态如何呢?


除了今年立春的独特之处,与立春有关的掌故,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清朝北京如何迎春:日子不固定


清朝北京的迎春礼俗分为三部分:迎春、进春和鞭春。


迎春在立春日的前一天举行,由顺天府主持,地点位于东直门外的春场,春场方圆5里,内有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春亭。根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清朝的迎春,皇帝本人是不参加的。


迎春的日子也不固定,根据清朝《礼部则例》记载:“立春前一日迎春,应穿朝服,如适值素服之期,礼都先期奏请改于某日迎春。”比如嘉庆十八年和道光十二年都是正月初四立春,由于前一日为乾隆皇帝忌日,则初二迎春。



迎春过后是进春,进春礼是北京官方立春礼俗中特有的一个礼仪。进春的准备早在六个月前就已经展开,先是顺天府制作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再由顺天府具题旨下行,顺天府钦遵办理。最后是礼部和顺天府一起向皇帝奏告进春时刻。


虽然皇帝不参加迎春,但却要在立春这一天接受百官的进春。根据《礼部则例》记载:“每岁立春日,礼部会同顺天府进春。前期六月行顺天府敬备春山、宝座、芒神、土牛进呈皇帝皇后。”


进春礼形成于宋朝,清朝发展到鼎盛,场面盛大。


据记载:“立春前一日,由顺天府于礼部预先设立春山宝座、芒种土牛图各案,于午门外正中设案。届日,于立春前一时,若立春在夜间,则于质明后择时,各官员俱着朝服,汉生员六十人,满洲、蒙古、汉军天文生八人,俱着公服,由生员自礼部舁春山宝座、芒种土牛图各案,由天文生导引,自东长安门、天安门、端门各中门至午门外,将春山宝座、芒种土牛图等陈于案。礼部尚书、侍郎及顺天府尹、府丞各率领其属员齐集。届时, 生员舁案,礼部官员前引,尚书等后从,由午门正门入昭德门至后左门外止步,内监接舁,前引后从如前,至乾清门。各官员止立,内监舁至乾清宫,恭进给皇帝、皇后。礼毕,各官员退。”



最后进行的是鞭春,根据《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


由此可见,在清朝,从迎春、进春到鞭春,最重要的便是进春。清朝的立春礼俗根据明朝沿袭下来,却略有改变。原因之一是满族把农历的二月初一作为春季的开端,立春属于汉族历法的节气,满族没有欢庆立春的习俗。


元朝立春是“法定假日”,明朝立春是“吃公家饭


今年立春是年后上班第一天,要是放在元朝,却是法定假日。根据《通制条格》记载:“若遇天寿、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


元朝在立春需要祭祀山河大海,这是从唐宋沿袭下来的。根据《元史·祭祀志》记载:“立春日祀东海于莱州界,大淮于唐州界。”


除了祭祀外,元朝立春也有迎春和进春活动。但却没有鞭春,鞭春是在明朝才得以确定的。



在明朝,皇帝会在立春这一天赐宴。根据《明会要》记载:“凡大祀天地次日庆成,及正旦、冬至、圣节大宴、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其后皆宴于午门外,不用乐。”另外,皇帝还会在午门赐百官春饼。


明朝“四立”中,最重要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均无赐宴。且四立举行的祭祀也是立春最为隆重。明朝规定了鞭春的礼仪,并延续到清朝。此外,明朝还确定了进春礼。



富吃春饼,穷嚼萝卜


说到立春食俗,老北京人有“咬春”一说,比如春饼、春卷、春盘等带有“春”字的美食,以及像萝卜等时令果蔬。如今,我们立春吃春饼已是习以为常,不管是自己做,还是去店里吃,都再简单不过。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


但在过去春饼却是富人吃的,根据《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记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据悉,民国时期,在西单西单报子街,有一家“宝元斋”的蒸锅铺,做的春饼手艺精湛,味道一绝。



穷人则以嚼萝卜为“咬春”,这也和北京人讲究吃时令食物有关。旧京时期,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为最佳,素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说。胡同内也有挑着担子、推着车,沿街叫卖萝卜的小贩。


每当“水萝卜哎,又脆又甜哟!”的叫卖声响起,家中的妇女们则出门挑萝卜。根据《燕京岁时记》:“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妇女们挑好的萝卜,小贩用刀先嘎巴将“心里美”去顶,再旋开萝卜皮,最后将萝卜横竖切成条状。“脆甜辣”的水灵萝卜,别提有多好吃了。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清朝有首《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


立春日,忆旧京


旧京时期,人们还会在立春这一天,去庙会请“春牛图”回家。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载有七言诗句,这些诗句是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直至现在,也可在通胜和一些日历里面找到它。



农村里还有会“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这便是“打春”。


最值得怀念的是立春过后,开始放风筝。因为立春后,北京的风比较稳定,天气也不再冻手冻脚,人们的户外运动多了起来,北京的上空常常能看到飞的风筝。



老北京的风筝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沙雁儿”、“屁帘儿”,还有可活动的老鹰,成串的蜈蚣等等。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便是在风筝上带上嗡子或者弓子,这样风一吹,就能发出嗡嗡的响声。


可放风筝却也有着忌讳,由于风筝被认为是连接天堂和人间的工具,因此只在清明前后放。而且一般都是小孩子放,大人绝不参与。因为风筝被认为是晦气之物,所以如果风筝不慎落入谁家院落,则会被撕烂。


如今北京人把放风筝已经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工具,各式各样的风筝也是层出不穷。但在过去,风筝因其特殊“身份”,因此风筝行业举步维艰。



在这个百年之隔的3日立春里,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老北京礼俗。



2017

评论区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老北京的立春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