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TikTok returns to ... ·  昨天  
CHINADAILY  ·  Life丨Little singers ... ·  昨天  
大白话时事  ·  哪吒2破百亿票房,大火背后值得思考的地方 ·  2 天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Indian ... ·  2 天前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好在愚昧的软弱的人还在生儿育女 | 熊培云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4 23:18

正文


但凡遇上节日,我的朋友圈就是“灾难性”的蜂拥而至的各种陈词滥调。当然,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这多属于人之常情,而节日之于人类的价值就是填补日常的空虚。

今天是所谓“母亲节”,在朋友圈偶尔读到几篇女性作家写的文章,大意是愚蠢的或者软弱的女人不配当母亲。不仅类似的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而且我也接受不了作者们的这种优越感。

如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有各种生育或不生育观念的人。在我的朋友圈里,我也算是比较尊重同性恋或者丁克一族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当然,如果是一家人,也要尊重彼此的权利和愿望。

这些年,做父母越来越不容易了。我甚至听有的人说起准备为人父母者应该有父母证。这种唯进步马首是瞻的观念是要个人所有的权利都上缴给多数人,给一个所谓日益进步的社会。最近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我很喜欢片中父亲的形象。是不是在有些人看来,这位贫穷而执拗的父亲根本不配有自己的孩子?

此前我也写过文章批评有的母亲肆意殴打自己的孩子,但我从来不认为体现在她们身上的“低素质”决定了这些女人不配拥有孩子。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也经常承受来自父母的暴力,但我并不认为我的父母没有权利生下孩子。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内心不仅没有对父母当年的暴力的憎恨,反而是对他们处于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贫困的同情。简而言之,真正作恶的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贫困,而不是他们生孩子的权利。

而如果按上面那些女作家们的观点,回溯人类的历史,恐怕人类早就绝种了。因为早先人类是肯定不如现代人有那么多进步观念的,我们的那些贫穷而愚昧的祖先是不配有自己的孩子的。

素质论总是阴魂不散。如果真是关心那些困顿的母亲,就请多问问她们为什么贫穷和绝望,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口气,连她们以生孩子救济婚姻或寻求人生希望的努力都要嘲笑或剥夺了。

想起很多年前,我曾经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除了思想和儿女,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留在世间。此刻,因为上面这些思绪,我特别想说的是,好在那些愚昧的软弱的人还在生儿育女。他们只顺应着自己的本性生活与取舍,而不是时兴的某个简单的“进步的观念”。随之而来的得与失,也都是他们应当领受的。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法兰西没有让我失望,但新的忧虑和十五年前一样 | 熊培云

此心安处,庙不可言 | 熊培云

巨兽N——为什么他们热衷群体作恶?| 熊培云

如果救母者被判无期,当年为何要抗日?| 熊培云

因为无法改变,索性一事无成 | 熊培云

从哪里找回中国人的尊严? | 熊培云

当痛苦不期而至,如何理解《海边的曼彻斯特》| 熊培云

走在分水岭上的世界 | 熊培云

琥珀社会,城堡落成:向上是水泥,向下是沼泽 | 熊培云

正在溃散的又一次玫瑰之约 | 熊培云

我前半生的世界蒸蒸日上,我后半生的世界摇摇欲坠 | 熊培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