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边
蓝色字
《
金乡大蒜 ┄ 市场
》
关注即可!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加关注
最近,央视播出的题为“被化肥喂瘦的耕地”的文章。在国内各大网络媒体上广泛传播,再次引起了国人对土壤环境的高度重视。“土壤改良,绝不能再等了”一语,成为民众殷切的期盼。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化肥和土壤现状:
1、我国化肥用量过大。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1987年我国农用884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化肥用量6022.60万吨,这还是化肥用量增长速度首次降到1%以下的结果。
2、土壤基础地力普遍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地力偏低20-3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在2.5%左右,且存在明显分布不均的现象(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2014-2015)》)。
3、土壤酸化速度加快。
如今,人类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20~30年土壤pH值平均下降一个单位,而土壤自然酸化约300万年下降一个单位。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4、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
土壤对化肥的依赖,就像“吸毒”一样,越来越“上瘾”。十年前,老百姓就有口头禅,不吃“白面面”(化肥),地里不长田。可见,土壤板结→增施化肥→为了增产→重施化肥→土壤再板结……,土壤种植结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5、土壤危害加“深”。
研究发现,深层土壤污染比浅层污染更明显,深达地下20米。这是几十年累积的结果,而治理的时间可能更长。
6、测土配方不适合中国国
情
。
2005年起,我国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践证明,这种举措与我国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地块小、养分空间变异大的基本国情不符。每年投入十几亿的测土配方施肥,对18亿亩耕地而言杯水车薪,效果不大。
7、有机肥隐患重重
。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废弃物转化有机肥,受到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安全转化等多元条件限制,主要是重金属、抗生素、病虫和有害菌种、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真正有效的有机肥太少!
8、土壤失去储碳控碳能力。
腐植酸是土壤最大的碳库,占土壤碳的很大一部分。化肥及农业强烈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腐植酸基本耗尽,其储碳控碳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科学研究表明,释放的碳正在加快全球变暖,并复合工农业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已成为“雾霾”的重要推手。
“土壤”危险了!别怕,腐植酸可力挽狂澜!
1、腐植酸是土壤的地力之“芯”。
众所周知,“有机质—微生物-腐殖质-腐植酸-微生物”贯穿于土壤生命之中,而腐植酸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生命核”用。她具有土壤的“心脏”功能,主导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是永续土壤生命的“发动机”。可以说,没有腐植酸,土壤就“死”了。
2、工业制取的腐植酸与土壤同根同源。
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范围,具有一致的应用特性。因此,利用煤炭腐植酸反哺土壤,同源匹配。
3、腐植酸是提质增效化肥的“最佳伴侣”。
在“国发〔1974〕110号”和“国发〔1979〕200号”2个文件推动下,获得了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近5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腐植酸肥料试验示范获得了“两高三少”、“三剂化”、“三化效应”等新成果,充分证明了腐植酸提质增效化肥的优越作用。
4、腐植酸调节土壤可酸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