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构建?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学,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还是有一个构建的问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专门讲到,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样。
按照习近平的说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资源: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
,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和它的文化形态。我认为这个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源。
第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面是很重要的资源。
第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
,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也包括西方经济学,它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我认为在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还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大资源,作为我们构建的理论来源,或者说是话语体系。
再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中国实践所创新的理论,这个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以后到现在,不管他有多少反对势力,但它毕竟是世界承认的经济学体系,是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系(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
所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范式本身就是能够得到世界承认,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理论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认为现在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我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概括为5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立场,马克思当年的基本立场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是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研究。由此出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马克思当时写《资本论》的时候为什么重点放在生产关系?他主要要推翻这个社会,更多的就是生产关系,而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突破生产力,为什么?因为我们是要建设这个社会。我在一篇论文当中也讲过,我们中国经济学是要研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
第三是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是要阐释经济规律,马克思当时主要是阐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多应该是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
第四是研究方法,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今天我们仍然要注意。这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讲话当中就谈到,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也不排除对新方法的应用。
第五,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为基础。这是我认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应该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
我们不排斥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因为当时的西方经济学是产生在马克思以后,对当代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新现象有新的解释,排除其阶级属性,其中不乏有一些科学成分,因此我们选择地吸收它的某些原理和范畴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中间也有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语言,而且我们中国经济学能够采用一部分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也可以为中国学者认识国外经济学打开一个通道。而且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面,适当地使用西方经济学系话语,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那么西方经济学理论哪些可以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
我认为,经济学是涉及到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理论,我们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果,主要涉及的是经济运行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领域。在微观经济运行领域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和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当中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理论和现在我们开始使用的逆调节理论。在经济发展领域中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创新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我们在引用这些范畴和原理的时候,需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重要之处在于用中国经济实践来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讲中国故事、解释中国现象中的理论创新。特别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是问题导向,而不是模型导向。现在一些年轻学生努力地想把自己的论文在国际上发表,千方百计地要把模型先找出来,然后找到数据,最后我感觉他们做论文实际上是数据导向和模型导向,我认为这是方法论上的问题。
我觉得研究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应该是以中国经济问题为导向,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问题导向是创新的出发点、是创新的源泉。同样,我认为我们搞经济学研究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我认为基于我们中国四十年改革的逻辑,中国改革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我们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而且都是在问题导向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