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新闻联播》里,藏有这些你还不知道的“秘密”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24 23: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传媒内参导 :为什么 《新闻联播》的主播被称为国脸?国脸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主播的造型、座位又有哪些讲究?这篇文章告诉你 新闻主播的“秘密”。


来源: 开门大吉、CCTV看点


两年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两年时间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当时新闻画面用电影胶片拍摄下来送到直播间,一边播放带子,一边同步配音解说,播音员并不出现在画面上。


到1979年底,首任男主播的面孔才出现在《新闻联播》荧屏上。不久后改成一男一女两人播报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开始不是微笑的?


1978年到1984年,开播的前6年,主播都是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


凛若冰霜~



直到1984年,新晋女主播卢静首次尝试“微笑播报”。虽然短暂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观众反响良好,于是这种面露微笑,并伴有“观众朋友您好”等问候语的风格就沿用了下来。



到今天的新闻主播更加亲切。笑容越来越大,是不是要露出8颗牙齿了呀 ~



曾经17年没有出现新面孔


2006年6月5日,观众惊奇地发现,《新闻联播》出现了两张“生面孔”——康辉和李梓萌。在这之前这档节目已经有17年没出现新主播了。



在这之后,又有欧阳夏丹等新鲜的血液源源不不断注入,使整体的播音形象年轻化、轻松化。



为什么新闻主播称为国脸


大家都知道《新闻联播》的主播不仅代表央视,也代表国家形象。所以民众才会把《新闻联播》主播冠以“国脸”昵称。要是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时代的主播在脸型上有不同的共性,让我们来对比一下。


第一代 “圆脸”


邢质斌、赵忠祥脸型是比较圆润的。



第二代 “方脸”


李瑞英、张宏民等是正宗的国字脸脸型。



新一代 “尖下巴”


海霞、刚强等则是有着尖下巴的脸型。



看来央视《新闻联播》的审美也是与时俱进啊!


国脸挑选标准是什么


既然都被叫做“国脸”了,那么除了外形气质、语言功底、知识学历等基本条件之上,对相貌上有特定的要求。虽然并不要求“国脸”们貌若天仙,但要求是一定要舒服耐看,而且眼睛一定要有神。


是不是很有神?



而且鼻子太大的人也不适合做“国脸”,因为鼻子位于人脸的正中位置,占地面积太大,会令观众注意力分散,过度在意TA的鼻子。


主播下半身会穿什么?


《新闻联播》主播在播新闻的过程中往往只会露出上半身,小伙伴们猜猜主播下半身会穿什么呢?拖鞋短裤?还是其他的服装?



其实,由于电视台内设备众多,需要良好的散热环境,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台内空调温度常常只有十几度。据主播海霞透露,她在播新闻时下半身往往会穿上一条棉裤。怎么样,没想到吧~


主播的造型也有讲究,

不可随意更换


其实,细心的观众朋友可能会发现,《新闻联播》的主播们很少换造型。就拿主播海霞来说,加入《新闻联播》的1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种发型,没有太大的变化。



海霞说,为了不影响观众对新闻内容本身的关注,主播们的造型需要领导同意才可以更改。就拿王宁老师当初配戴眼镜来说,变更前还专门录制了样带,领导们觉得这个形象还比较符合他原有的形象,才同意让王宁老师配戴眼镜。


男右女左的玄机


细心的人会发现主播的座位总是男右女左。因为台标在左上方,为了让画面看上去更平衡,就让个头娇小的女方坐在台标下。



主播念稿是简单的事么?


当然不是啊!《新闻联播》会严格控制在30分钟,需要主播正常的播出,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新闻敏锐度以及应变能力,否则根本应付不过来的。有一次《新闻联播》紧急加稿, 由于政治类稿件默认的标准就是零错误,所以此时此刻的压力山大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想象。


然而,李梓萌却完美地完成了整场播报。期间李梓萌只有三次抬头,并不时拿笔在稿件上划线。近5分钟的播报中,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只是拿笔的右手轻微的颤抖了一下。


李梓萌完美播报紧急加稿


节目结束后主播都在聊啥


30多年来,《新闻联播》的片头会改,但 “ending pose” 永远不变,熟悉的“灯光变暗、字幕升起、俩主播交头接耳”。他们当时到底在聊什么,其实只是在感慨“还好,今天没出错”。


康辉在一次采访中,就被记者问到“错一个字罚50块是真的吗?” 对此康辉淡定地回答:“是真的,不过现在涨价了,大概是原来四倍吧。” 不过他又补了一句,幽默地调侃记者:“这事你应该清楚啊,你应该没少被罚啊。” 瞬间把一个听起来特别悲伤的事情变得搞笑了起来。


康辉采访中谈及“错一个字罚50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