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
编辑/初九
立案四个月后,“证大”系涉非法集资案有了新进展:
被逮捕人数由2019年9月27日的20余人增加至50人,追缴现金从约2亿元增加至7.7亿余元,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涉案人员增加至79人。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或受上述事件影响,与“证大系”关联紧密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证大文化 1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证券代码:
837786;
证券简称:
证大文化)自2020年1月8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1、已初步追缴现金7.7亿余元
1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警方通报称,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8月29日对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证大财富”团队经理宁某、黄某等9人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被浦东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目前,公安机关已先后对该案7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其中,戴某康等5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执行逮捕;
公安机关已初步追缴现金7.7亿余元,并已查封、冻结了相关
银行
账户、房产及股权等财产。
警方强调,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及“捞财宝”平台对外出借的资金均属涉案资金,所涉借款人应依法履行还款义务。
请上述平台借款人将还款本息依法汇入公安机关指定的涉案赃款退款账户;
未及时还款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追缴。
新金融深度此前报道,2019年8月29日,“证大公司”法定代表人戴志康、总经理戴卫新等人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
据此,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证大公司”立案侦查。
经查,“证大公司”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金融资质许可情况下,通过旗下“捞财宝”线上理财平台、“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
2019年9月28日,上海公安机关首次通报了证大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进展。
公告显示,前期通报的4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中,除取保候审人员外,检察机关已于9月27日对戴某康等20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追缴现金约2亿元,并已查封、冻结了相关银行账户、房产及股权等财产。
2019年11月22日,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再次对外通报“证大”系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侦办进展情况。
通报称,11月13日,“证大文化”关联公司“捞财宝“平台原首席执行官朱某、“证大财富”原董事长贺某等28人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被浦东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目前,公安机关已初步追缴现金5亿余元,并已查封、冻结了相关银行账户、房产及股权等财产。
追赎挽损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最终清退将由法院依法进行。
最新通报显示,追缴现金从已增加至7.7亿余元。
不过,三次通报中,警方并未提及证大公司的涉案金额。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显示,捞财宝累计交易额达296亿元,截至2019年7月底待还余额49.9亿元。
据员工透露,“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资产规模约在50亿左右,目前总体待收不详。
警方表示,公安机关将全面收集犯罪证据,全力推进案件侦办、追赃挽损、资金核查等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请投资人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依法表达诉求,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各类非法聚集活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多家公司恐受影响
“证大系”涉非法集资案立案侦查后,多家公司收到了波及。
首先是新三板上市公司证大文化。
公开资料显示,警方通报中的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是证大文化的大股东,总计持有其69.82%的股份。
另外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大发展)持有公司6.15%的股份。
证大系实控人戴志康则通过直接控制证大文创、证大发展而间接控制证大文化。
2019年9月2日起,证大文化进入了暂停转让,9月30日才恢复转让。
此后证大文化多次公告称,戴志康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戴志康的履职能力存在重大的不利影响,对公司影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甚至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利影响,提示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019年11月14日,证大文化发布《关于公司高管的风险提示公告》(下称《公告》)。
公告指出,其公司总经理朱钰已于同年11月13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协助调査。
据披露,朱钰协助调査的原因,在于公司旗下“捞财宝”平台及“证大财富”公司涉嫌非法集资。
同时,证大文化还准备申请终止股票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1月7日,证大文化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的公告》称,公司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报送了终止挂牌申请材料,并于2019年12月17日收到了《受理通知书》,同意公司股票(证券代码:
837786;
证券简称:
证大文化)自2020年1月8日起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另一上市公司上海证大(0755.HK)也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上海证大与证大文创、捞财宝、证大财富等几家涉案公司无任何股权关联关系,亦无任何交叉持股现象,戴志康已于2015年完成其所持有的上海证大股权的全部转让,并已不再担任上海证大任何职务。
此外,戴志康此前投资的喜马拉雅也紧急发布声明撇清关系,以尽可能消除证大相关案件带来的影响。
喜马拉雅在公告中表示,“喜马拉雅与上述四家公司(指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证大爱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证大大拇指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无任何股权关系,无任何债权债务关联,无任何业务往来。
”
针对证大的投资人身份,喜马拉雅则澄清称“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喜马拉雅早期的投资人,但其法定代表人戴志康先生从未参与过喜马拉雅业务经营与业务决策。
目前证大投资发展与喜马拉雅已无股权关系。
”
随后,喜马拉雅FM将主体公司及分公司的名称进行了变更,更名后不再含有“证大”字样。
天眼查信息显示,9月27日,喜马拉雅运营主体发生变更,从“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10月29日,另一家2019年8月8日刚刚成立的“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张江分公司”也发生企业名称变更,更名后的名字为“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张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