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懂财经
新三板第一媒体,由资深金融人和资深媒体人创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财闻汇  ·  入境游火爆,导游月入15万不是梦? ·  4 天前  
揭幕者  ·  太火!警惕!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QIUJIAYU1086 ... ·  4 天前  
e公司官微  ·  深夜!美股突然跳水!中概股走强 ·  4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最近被删除的2篇重要文章!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懂财经

新三板定位明确了!“苗圃只是现在,土壤才是未来”

读懂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5 20:03

正文


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首次公开谈及新三板: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

 

刘士余的讲话传递出了什么信号?读懂君请教了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太平洋证券新三板业务负责人王晨光、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以及一位新三板多年从业者。

 

“苗圃只是新三板的现在,土壤才是新三板的未来”,关于新三板的定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长远来看,新三板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

 

新三板如何定位,关乎着市场各方的利益。在新三板定位尚未给出最终答案时,新三板公司和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我们不妨来听一下各方观点。


新三板的定位:苗圃指向现在,土壤指向未来

关于“苗圃”和“土壤”,读懂君了解到,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苗圃只是新三板的现在,土壤才是新三板的未来。新三板不会成为预备板或培育板,长远来看,新三板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

 

苗圃是培育幼苗的意思,也就是说,新三板将企业培育成可以移植的小苗,转栽到主板。目前新三板刚起步,制度还不配套,各方面还不完善,无法满足好企业的需求。在三板市场完全独立之前,只能先去做苗圃,为A股输送优质的新三板企业,从而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先做苗圃,恰好对应了刘主席讲话中的“能转板就转板”。

 

付立春认为,“能转板就转板”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去IPO,政策方面不会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新三板的三类股东、200人等问题,可以变通;另一个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各个市场间有转板的绿色通道,就像四板转三板在筹划过程中,三板转创业板也在推进。

 

付立春对转板很乐观,他说,未来两三年如果IPO堰塞湖可以解决的话,这种绿色通道转板机制就会得到实质性的推动。

 

“转板”是新三板的热门话题,最近深交所提出“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让市场各方对转板充满期待。新三板转主板,真的会存在绿色通道吗?

 

“除非两个市场的估值差缩小,否则绿色通道对排队企业是不公平的”,啃哥和朱为绎都认为,转板指的是IPO排队,而不是绿色通道,IPO对新三板企业不会有政策上的倾斜,但审核的速度会快一些,毕竟在三板待过,相对比较规范。

 

但无论如何,“能转板就转板”对新三板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然而,对新三板市场而言,可能意味着一批好企业的流失。

 

王晨光对读懂君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很多企业不去转板是因为IPO条件不成熟,长远看,如果好企业都离开了新三板,对三板是不利的。企业会想,干嘛要上新三板走一遭呢?又没有绿色通道,又不像台湾上市前必须在上柜待一段时间,来三板不是必经之路。”

 

这样一来,三板会更加边缘化。“转板问题将会对新三板严重抽血,而且抽的还是最鲜活最好的企业。”

 

所以市场认为,“苗圃”只是新三板的现在,“土壤”才是三板的未来,“土壤”能让“不愿转板的就在新三板绽放”。“苗圃只能长到一定高度,但土壤不一样,土壤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因此,新三板的土壤功能必须发挥出来,企业要在新三板成长,小苗长成大树,而不仅是苗木的聚集。

 

发挥土壤功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三板需要制度供给跟上来,比如推出精选层,引进竞价交易、公募基金入市等,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融资和估值,优化分层制度,让优秀的企业不愿意转板,真正在新三板绽放。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新三板将永远是“苗圃”。一位新三板多年从业者向读懂君表示,刘士余的讲话实际上就是苗圃功能,至少现在新三板的理想状态是成为公司上市前的过渡,“在新三板过渡,给你好处,也许就是IPO速度更快”。

 

但不管是苗圃还是土壤,对于长不大的小苗和杂草,就要该删的删、该拔的拔。付立春表示:对于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一方面是鞭策,另一方面是直接淘汰、直接退市。朱为绎也持有相同观点,“对于成长不起来的、不太规范的公司,新三板下一步就是把退市制度做起来。”

 

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土壤”是新三板的未来,但关于新三板和A股的关系,依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新三板未来会和A股共荣,有人认为两个市场会相互竞争。

 

“新三板和主板的未来是不同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种区别就是真正的好企业会留在新三板。”王晨光指出,“什么叫好企业?就是本身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像FB和苹果都是在纳斯达克成长起来,纽交所都是大企业成熟的企业。反过来说,过了高速成长的企业应该去主板。”

 

朱为绎也认为,新三板和主板未来是差异化竞争,因为A股的投资者门槛为零,企业准入门槛高,而新三板投资者门槛高,企业准入门槛低,这就是差异化竞争,两个市场是共荣的。

 

但啃哥表示,现在两个市场的主体完全不同,未来A股的趋势一定是散户逐渐减少,机构逐渐变多,变成机构市场。所以说新三板和A股一定是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的过程。一些更加大胆和创新的政策一定会在三板上先使用,完善了再去A股大规模推广,这个趋势不会变。


新三板公司到底要不要去IPO?投资者还能不能集邮?

新三板到底是“苗圃”还是“土壤”,如何定位,无疑是关乎新三板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大事。那么,在当下,新三板公司和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对于新三板公司,市场上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抓紧时间IPO,一种是不要去IPO。

 

朱为绎认为,现在符合IPO上市标准的企业,应该尽快去上市,“现在是IPO发展最好的窗口期。在新三板配套制度还没出来之前,能去IPO就去IPO。现在每周十几家,一个月就五十家左右,一年可能就六百多家。”

 

付立春给出了一年的时间,认为一年内能满足现有标准的企业都可以去尝试IPO,因为IPO加速意味着审核门槛降低。

 

不支持新三板企业IPO的人士认为,IPO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王晨光将这种不确定性归结为,转板这件事成本很大,要冒很大的风险。“第一是时间成本,原来需要三五年,现在最快也两三年;第二是巨额投入,规范成本等;第三IPO排队时不能再有新的融资以及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两三年之内没有巨额融资需求,没有并购重组,没有大的改动,所以企业要综合考虑。很多企业达不到IPO要求,再撤回来,会耽误很多时间。”

 

啃哥同样建议新三板公司不要IPO,“企业还是把自己做好,好好地在三板发展,没有进创新层的先进创新层,进创新层的等着6月进精选层。”

 

而无论新三板公司要不要IPO,对新三板投资者而言,“集邮”即将成为历史。

 

目前新三板的投资逻辑主要就是赚取两边市场的估值差,也就是所谓的集邮党。朱为绎认为现在还可以布局大量IPO标准的企业,有不少好股票需要去挖掘。

 

而未来两三年如果解决了IPO堰塞湖的问题,主板的估值就会下来,但三板本身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主板的价格降下来,三板的价格上升,那么集邮策略就更难实现获益。

 

对此,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在制度套利盛行、资本市场比较浮躁的氛围下,当大家一窝蜂地去集邮的时候,一方面,投资标的的水分变大,IPO集邮党的风险逐渐变大;另一方面,集邮的市盈率都比较高,二三十倍的市盈率,IPO又需要时间,上A股也就二三十倍,大部分集邮党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钱。

 

这就是说,新三板的投资逻辑还是要回到企业的成长上去。


“投资就是要离大众远一点,不管市场热点在哪里,都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去寻找高成长的、市盈率合适的公司,前者是判断企业好不好,后者是判断价格合不合理,两者都不能偏废。政策是不能预测的,投三板应该忘了IPO去投,要忘掉投新三板去投三板,要按国际创投的标准去投企业。”




文 | 沈嘉丽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