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想要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做点分析和点评,毕竟感觉部分群友有些东西可能懂得不是很充分,但是最后又放弃了,因为即便再怎么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有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会让这种事(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而产生的趋势)发生吗?
也就是说,现在上级可能正在研究怎么推广租赁房,怎么让房价降下来,怎么让市场不要根据市场原则运作,正在根据某些人的意志执行政策,去研究正常的未来趋势,似乎总是多余的。
所有的方法与目标和追求都是:稳定压倒一切。全世界就只有中国,房子盖好了卖多少政府决定或者审核,涨太多不行,跌更不不行。
在大陆,如果放任自由经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忽然大家都要买房了,在严格限购下,新增贷款一年之间单月从5000多亿暴增到将近三万亿
六倍(其中相信多数用各种渠道跑去房产了)
;高铁各地政府忽然一下规划出来大量的路线,长度是原来
十倍
;随便几个所谓的独角兽要上市,圈钱数量是去年
三倍
。一千个特色小镇要建设,申请出来的投资金额是之前的
七倍
;参考国际标准,中国各个符合条件建造地铁的长度需求是目前的
八倍
;还有大飞机,火箭,卫星,航空母舰,............, 最后,央行说,给我做个核动力印钞机吧,总额大约是四百万亿。 四百万亿等于四万
百亿
,等于
四十万
十亿
,等于一个中国人要抗四十万负债。多吗?好像也不是很多。
美国的负债总额很可能未来会达到30万亿美金,也就是10万个3亿,等于一个美国人抗十万美金,
相当于六十万人民币
(当前值是大约四十万人民币),所以就算中国来一个四百万亿人民币举债计划,其实是扛得住的。
那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放开? 因为管理跟不上,就这么简单。
全世界也没有一个政府有管理一个十亿人口全心全意努力赚钱群体的治理经验。
并不是中国没有能力成为世界第一,而是没有成为世界第一的经验,好比明明自己手上有技术可以造出跑车超越前面的老爷车,但是不敢用,怕撞车,只敢把跑车当自行车慢慢开。
因此,在中国,只有发展速度与控制问题,没有倒退问题,这个时候你跑来问我怎么办,我只会告诉你如何安排自己的财产组合,绝对不会建议你清空国内资产跑出去的。
那么,难道中国没有问题吗? 当然有,比如人口问题,但是熟悉人口问题后,你学会了如何避坑,这就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群里屡次谈人口与出生率、小学生以及人口移动的原因。
不过弄清楚这些,你也只能期望未来收益最多是一年10%--15%左右的收益,因为贷款必须限制等等原因,短期这几年,也没可能有什么暴利机会,一切仍旧要配合政府的稳定政策。
所以,临近春节,我给大家的建议还是这些:
-
很多大V的观点可以看,但是很可能不具有操作性,比如总是推荐一些限购城市,这样的推荐很可靠,但是没办法买。
-
多看看一些对比,实际发生的和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对比, 有些地方的人口流入能持续二十年以上。
-
远离那些已经在高位而脱离实际支撑的地区,比如房价翻倍上去,但是房租不动的地方。
-
关注地铁建设,关注高铁建设方面的新闻,这个会影响城市格局。
-
不用太过于关注谁当市长或者书记口袋有什么锦囊妙计,他们能影响的真的有限。
-
不要过于关注短期的土地和房屋供应量,这些会被市场调整。
-
多想象一个城市的发展极限,比如城区面积,人口上限,城市吸引力,环境,天气优劣等等,但是所有条件仍旧是交通为第一考虑。
-
多和各地不同城市的人多交流,了解大家的发展差异,里面必然存在商机。
-
最重要的一点,机会永远有,但是当今的投资要比前十年更加谨慎,最大的原则就是在你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尽可能的用合理合法渠道来扩大信用后,在部分地区进行投资。
-
以上一点,只有当大陆的经济成长率低于4%或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时候,你才需要考虑撤掉使用信用借款。所有的过往历史证明,对于普通大众,在经济大幅成长期,不能参与经济成长活动的,最后都会被社会抛弃。
正如不只一个群友来问我,要不要换一点美金,现在中国的某某情况什么的已经达到多少多少了,我们作为普通群众,需要跟随的是大趋势,这个问题我统一的回答都是,看看谁的经济发展更快就选择那边的货币,就算你把大陆的GDP达七折,也还优于美国,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经常折腾,你不是外汇交易员,而房产买卖,最低也是必须以五年为投资期来进行评估规划(所以不要管谁当官以及短期的供需数量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