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18万㎡!上海又一免费梅花展来了! ·  3 天前  
乐游上海  ·  老洋房里看演出,梧桐区“最有戏”Citywa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人到中年,换种活法,才不那么累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10-09 06:00

正文

文 | 苏绾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美林朗读音频

结尾曲:徐秉龙 - 心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下了班回家后只想躺着一动不动,感觉身体已经被掏空。


或是参加了某个应酬,美其名曰为聚会放松,结束后却只觉得身心俱疲。


又或是被那些日常琐事缠身,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可一件件堆砌起来,就像是散落了一地的芝麻,怎么捡也捡不完似的。


这些来自生活的消耗,仿佛一把巨大的勺,在不知不觉中掏干了你的能量和精力。


如果你也正在因此而苦恼,不妨试试下面这3个小妙招。


01

保持运动,在多巴胺中治愈情绪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浙江杭州有一对95后的小夫妻,两个人是资深的户外徒步爱好者。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的时候,就会和亲朋好友结伴到户外去徒步。


他们第一次徒步是在刚结婚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爬的“四姑娘山”。


那种登高望远、天地辽阔的感觉让他们久久难忘,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项运动。


当然,其中也有过非常“惨痛”的经历:


有一次,去爬江西武功山的时候,由于经验欠缺,小两口带了很多的行李,再加上当时的气温高达40℃左右,他们比同行的山友慢了近两个山头。


幸运的是,一路上有不少同伴都在给他们加油和打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每多走一步就是进步,这才最终走完了全程。


如今的她和丈夫,几乎一有空就会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徒步活动。


虽然每次走完身体还是会觉得累,心情却像是接受一次高级spa一般。


无论是那些沿途的美景,还是和天南地北山友的邂逅,都会让他们觉得,那些来自工作生活的疲惫一扫而空。


有科学研究表明:


人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而多巴胺的释放,则能够有效地赶走部分焦虑情绪和疲惫感,从而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


更有甚者说,运动所带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而已。


所以,空下来的时候,别再总是把自己闷在家里,不如出去走走换换心情。


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是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好;是偶尔慢跑几圈,在挥汗如雨中释放自己也罢;亦或是骑着共享单车走走停停,看一看这城市车水马龙的街景……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随着汗水而逝去的不只是那个疲惫的身体,还有许多的坏情绪和焦虑。


当你动起来的时候,那些生活的诸多烦恼仿佛都停止了入侵,取而代之的是有事可做的充实和舒心。


02

有所热爱,给灵魂留个栖息之地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


“一定要有点什么爱好,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从前感触不深,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觉得这话说得实在是妙。


在这个处处是难题,一路是荆棘,又充斥着平淡和琐碎的尘世里,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就像是为灵魂寻到了一方栖息之地。


那些你所热爱的东西,虽然可能无法带给你多少财富,也治愈不了什么顽疾,却可以在某一个你沮丧无助的时候,给你带去一缕光明,让柴米油盐的日子也生出诗情画意。


博主@卢莹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她的学舞经历:


说她从三年前开始学习古典舞,最初的时候,也谈不上有多喜欢,只是想要快速地掌握那些曼妙的舞姿。


所以,她几乎很少练习基本功,总觉得那些重复的动作枯燥又无趣。


可渐渐的,她发现即便是学会了动作,她的肢体依旧僵硬无比,和老师呈现出的舞姿天差地别。


她这才开始沉下心来一点一滴地从头学起:从拉筋到身韵,再到呼吸的吐纳,每堂课都用心地去研习和参与。


虽然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也让她真正地爱上了舞蹈,不再觉得每次上课像完成任务一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


现在的她,每周大概都要去舞蹈室3-4次。


也常常会有人问她,工作了一天还要去跳舞不觉得累吗?


她却说,当然偶尔也会觉得累,但这份热爱带给她更多的是能量,看着自己一点点地蜕变和成长,她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而为人,或许没有谁的日子能够过得始终行云流水,人生难免倦怠有时、烦躁有时。


就像那一句:“爱好,是生活里的一颗糖。”


它就像是漫长时光里最好的调味剂,给了生活一个出口,让灵魂有了终身的所依。


是寄情于花花草草也好,是在纸上写写画画也行,或摄影、或旅行,哪怕是像孩子一样看看动漫,总之,挑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去倾注时间和精力。


它终会在日复一日里,拂去你身上的尘泥,晒干你潮湿的心情,让平淡的日子也生出欢喜。


03

净化圈子,远离让你耗能的关系


前阵子,看到一段@雷军的采访视频:



他坦言自己常常因为社交而感到疲倦,他性格有些腼腆,所以总是很难开口拒绝别人。


在公司,经常是他正在忙着别的事情,下面分管的副总就敲开门找到他说,哪个客户来了,您能不能出来打个招呼?


但凡只他要去了,这招呼一打就是半个小时;他也想过干脆回绝掉,可又怕下属觉得自己不支持他们的工作。


于是,这样的社交应酬每周就都有3、4次。


私底下,也时不时会有一些许久未见的同学联系他,说想和他见上一面聊十分钟就行,有的更是直接找上门来。


每到这种时候,他就不得不调整行程,而且人都来了,也不可能只见那十分钟。


这些繁冗的社交应酬,几乎每天都在消耗着他。


他说,这一点上他很是羡慕百度的李彦宏,好像大家都默认了李彦宏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所以生活也相对清静了不少。


一番话,道破了多少成年人的社交窘境。


生活中,我们也总是免不了各式各样的社交。


可有太多的交集,都并非出于本心,只是拉不下脸来去撇清关系,到头来,却弄得自己是劳神费力。


想起那个著名的“1:7:2社交法则”:


说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10%的人始终厌恶你,20%人喜欢支持你,而剩下的那70%,对你并不在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