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1971年的老照片,一群瑞典高中生在英孚领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英国东南部的伊斯特本校区,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旅行观光。
当时的「游学」是个很新的概念,
能参加 EF海外冬夏令营学习语言、拓宽眼界
,都还是一小部分私立贵族学校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一名叫伯提·霍特的瑞典学生,自幼被诊断出的诵读困难症,由于对未来不确定,他
去到英国伦敦,那个夏天永远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未来的更多人
。1965年,他创造出「游学」这种学习语言的新方式,也创立了英孚教育。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照片中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早已布上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子女跟随父辈的脚步,成为了EF新一批的学生。
游学,也从欧洲的小众生活方式,发展成
全球青少年最喜爱的假期选择之一
,渐渐进入了中国爸爸妈妈们的视野。
▲18年前的英孚中国游学团
和现如今,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游学机构相比,
EF55年积累的不只是数百万计的学员,更有安全完善的海外游学运营体系
,和在同行业内
遥遥领先的重复报名率和亲友推荐率
。
英孚海外游学的迅速和稳定发展,来自每个英孚人对教育和孩子的情怀和热爱。今天,游学君就特意找到3个人,3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英孚冬夏令营的那些人和事儿。
Maryann True
EF美国佛罗里达营地总负责人
1998年加入英孚 任职22年
这是一张美国佛罗里达地区的EF员工集体照,
作为EF全美最大营地,佛罗里达夏令营所有的线路设计和住宿安排就由这个热情的团队负责
。第一排左起第二位棕发白人女士,就是佛罗里达的负责人Maryann,在英孚工作22年。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欢迎
Maryann 加入EF的时候,还是个青春无敌的小姑娘,一转眼就二十多年过去了,EF见证她从一个略显青涩的领队老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运营总监。她的女儿,也随着妈妈加入了EF的佛罗里达团队,成长为英孚的一名营地经理,去年还拿了美国最佳营地奖。
EF的海外冬夏令营,都是全球直营的,这就意味着大到全球114个国家的招生,小到寄宿家庭的筛选,都是由这些穿着粉色T恤的EF员工完成的,不经手任何中介。
Maryann 和她的团队每日的工作之一,就是走访一些有意向接待异国孩子的家庭,给他们打分,来决定是否可以将他们纳入EF寄宿家庭的行列中:
-
查看房屋的状况
-
确认安全设施
-
查询信用记录
-
向邻居了解口碑
-
与家庭成员面试
▲
1分钟了解美国佛罗里达寄宿家庭生活
虽然寄宿家庭都是由当地的运营团队或已经与EF合作的寄宿家庭推荐的,
但
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良好的体验,Maryann 仍然会按规定一一核实
。甚至,她自己的家庭,都曾接待过不少中国学生。她说,
她
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中国学生的聪慧伶俐、礼貌善良
。
近20年来,在她管辖的佛罗里达18个小镇上,已经寄宿过1000多个学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寄宿家庭口碑最好的地区。
曾有EF夏令营的小朋友亲口跟游学君说,她入住的当地人家有一天晚上空调坏了,第二天 Maryann 老师立刻派人送了一台新空调来!
这样的服务,恐怕也只有专业又负责的直营团队可以做到了。
David Bish 博士
英孚海外游学学术管理总监
2010年加入英孚 有20年
学术教育研究
经验
工作于瑞士苏黎世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们在 EF 海外冬夏令营使用的英语教材的编写者,David Bish博士。名校毕业,有着中学英语教师经验的他早年加入了EF。俊朗的外表和开朗的性格让他颇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也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但他一直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
孩子们怎样才能在短短几周的夏令营中快速提高英语?
旅行中,孩子们毕竟是放松的状态,再让他们像平日里上课而那样高强度地接受知识灌输,显然不合适。不如利用旅途中的亲眼所见,内化成对语言的运用,更容易能让孩子记得住、忘不了。
Go! 和 Fast Track 便是 David 团队为旅行中的孩子们量身定制的教材,核心是「行动学习法」
▲1分钟了解EF行动学习法
在他的课程设计中,学与游是紧密相结合的。如果这个周末孩子们去参观温莎城堡,那么除了在旅途中,老师会为大家讲述关于古堡的历史和趣闻,下周一的课堂内容也会与温莎城堡有关。也许是让孩子们把印象最深刻的风景或故事画出来,也许是做一次小的课堂演讲。
如果早上在课堂里学的是博物馆英语,那么下午实地前往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每个孩子就会领到一个在博物馆才能完成的任务,在完成任务通过辨认各种标识和说明,与讲解员沟通,不知不觉中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甚至连课堂的小游戏,也充满了词汇的使用。
▲ David 与教研团队讨论英语教材中的游戏设计
正因为 David 设计的课程,是「游」与「学」的结合,所以各国的领队老师必须英文流利,且有教学经验。David 认为,只有优秀的英语老师,才可以在游学中正确教授英语,
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在选拔今年夏令营的领队老师时,我们只从 EF的优秀员工和各地中小学的英语老师中选拔。
如今的 David 老师已经是学术总监级别的人物了,但只要有时间,他依然会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堂里,观察课程教材是否有设置不合理的地方,并记录下来进行改进。
Karin Stenstam
霍特国际商学院 员工招聘和发展部副总裁
曾任 EF 英国和爱尔兰境内营地运营总监
2010年加入英孚 任职10年 工作于英国伦敦
对于一个以商业方式运作的营地而言,如何平衡成本与学员体验,永远是 Karin 最关注的一个点。曾经,她的桌上常摆着一张 A3 大小的表格,密密麻麻的行程设置和数字,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随着游学市场的扩大,其他的同行业机构往往采取混龄不分班,尽量多地把同国学生送往同一个目的地的方式来压低成本。但
一个7岁刚上小学的孩子,与14岁已经读中学的孩子,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浸润和社交成长。
Karin 也曾想过,让夏令营的学员们插班到英国学生的课堂里,既可以区分年龄,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英国课堂,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不少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这种游学方式。但弊端是,
插班生始终是一种参观者的身份,没有办法融入班级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跟不上学习节奏
,而当地的英国学生甚至老师也会倾向于把他们当做外来者,而不是课堂中的一员。
所以最后,她依然采用了成本高,但学员们感受更好的
「国际班」
,
将语言水平相近,年龄相差不超过4岁,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生放在同一课堂里一起学习语言
。
在线路的设计上,Karin的团队也有许多教育领域擅长心理学的专家,
根据7-9岁的孩子追求求知欲、10-13岁的树立世界观、14-17岁的形成独立意识的不同需求,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旅行线路
,
这才产生了口碑极佳的
EF牛津学霸营、英国剑桥克莱尔学院微留学体验营、怀特岛皇家度假营
等优质线路。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只是 EF游学项目众多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缩影。但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才组成了 EF 高质量、高口碑的冬夏令营和孩子们归国时一张张恋恋不舍的脸。
2020年2月12日是英孚成立55年的日子,从当时的一所欧洲假日学校到今天遍布全球超过114个国家和地区,英孚人始终保持初心,坚守使命:教育,让世界无界!
在和中国共同抗疫时刻,我们给Effie-英孚70年代的啦啦队长也戴了口罩,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