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好读  ›  专栏  ›  未来智库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华为乾崑深度赋能车企,推动全民智驾时代到来

未来智库  · 公众号  ·  · 2025-02-15 09: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任浪、赵旭杨)

1、 华为赋能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引望构建智能开放平台

1.1、 华为汽车领域业务发展历史:迎时代之势,以实力入局

定位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在汽车领域业务及产品不断完善成熟。 华为涉足汽车行业最早可追溯到 2009 年,在该年华为启动车载模块的开发;2013 年,华为推出车载模块 ME909T,同年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华为正式对车联网、自 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布局;2014 年,华为设立车联网实验室,围绕车联网端、管、云 三大领域推出多个解决方案,并与东风、长安汽车、奥迪、丰田、宝马、戴姆勒等 一众车企在车联网、智能汽车方面展开合作;2018 年,汽车电动化如火如荼,汽车 智能化趋势渐起,华为发布用于车载终端的芯片、车联网云平台,而此时的华为限 于自身战略选择、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汽车行业尚未有足够的影响力。 2020 年 10 月,华为首发 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含 1 个全新 的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三大计算平台与操作系统,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 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 5 大智能系统,此外还有激光雷达、AR-HUD 在内的 30 多个智能化部件,全面布局汽车领域。2021 年 4 月,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赛力斯 华为智选 SF5,智选车模式初步成型,与车企的合作形式基本确定,同年 12 月,AITO 问界正式发布,此后华为汽车业务不断拓展,合作车型逐渐丰富。2023 年 11 月, 华 为智选车模式将升级为鸿蒙智行。2024 年 4 月,华为正式发布以智驾为核心的系列 解决方案品牌“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并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两大核心品牌。

车 BU 持续变革,适应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华为汽车领域业务与技 术持续发展,同时为适应业务的发展,2019 年 5 月,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下称“车 BU”),隶属于 ICT 管理委员会管理,成为华为下设的独立部门。车 BU 成立之初的业务方向划定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 五大板块,由于华为之前在相关领域持续布局探索,建立伊始,五大板块布局中已 有四个完成搭建。同时,华为清晰阐述不造车战略,强调聚焦 ICT 技术,助力汽车 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升级,帮助车企造好车;此时车 BU 的总裁为王军, 最高负责人为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2020 年 11 月,华为消费者 BG 和智能汽 车解决方案 BU 进行整合,华为车 BU 的所属关系从 ICT 业务调整到消费者业务, 华为高级副总裁、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开始管理车 BU。

2021 年 5 月,余承东兼任车 BU CEO,华为在汽车业务上 To C 属性进一步加强。 2023 年 9 月,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接任华为车 BU CEO,而余承东则转任车 BU 董事长;同年 11 月,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宣布分拆车 BU、成 立新的合资公司,将核心的技术、资源注入新公司,继续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 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2024 年 1 月,华为注册全资子公司引望。 顺应汽车智能化发展大势,凭先进技术实力入局,逐步明确优势能力和业务边 界。从华为汽车相关业务在华为集团内部越来越聚焦,已成为华为重要发展方向之 一。而从华为车 BU 成立到分拆,背景是汽车智能电动化发展如火如荼,国内新能 源渗透率由 2019 年的 4.20%迅速攀升到 2024 年 1-8 月的 44.45%,其中 2024 年 8 月 份的新能源渗透率更是达到 52.11%,而智能化渗透率的提高更快,L2 及以上功能渗 透率由 2019 年的 3.30%迅速攀升到 2024 年 1-8 月的 53.42%,从方兴未艾到广泛落 地。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产业正进入技术转换周期,软件在汽车产业的价值在不断 加大,华为一方面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与良好的用户口碑,从消费者端进行突破, 逐渐建立起在汽车市场需求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丰富与车企的合作 形式,如推动车 BU 独立为引望,深度赋能车企。

1.2、 五大解决方案+三大商业模式,华为凭强劲实力深度布局汽车市场

华为在汽车业务方面有三种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Huawei Inside) 模式以及鸿蒙智行模式。(1)零部件模式:车 BU 类似传统汽车供应链中的 Tier1, 提供标准化零部件模块给车厂,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电机电控、 车联网模块等 30 多种标准化部件。(2)HI 模式:提供包括软硬件的全栈解决方案, 帮助车企充分享受到华为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相较于零部件模式,HI 模式与车企的 合作程度更加深入,特别是 HI 模式下可以在智能电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领域 实现持续迭代升级。(3)鸿蒙智行模式:鸿蒙智行则是在 HI 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华为全方位介入合作车型的生命周期,发挥华为消费者端累积的经验,提供技术和 服务支持,帮助其提升产品竞争力。

从业务归属和范围上看,零部件模式和 HI 模式主要由车 BU 为车企提供零部件 与解决方案,华为不参与整车设计;而鸿蒙智行模式主要归华为终端 BG 进行管理。 具体来说,终端 BG 相关部门负责产品规划、整车开发、工程实现、品控管理、供 应链管理、生产制造、渠道销售、品牌营销到交付售后等各个环节,车 BU 的解决 方案部负责进驻车企。

五大解决方案协同,为车企提供多样化配置。华为掌握芯、硬、软、云等智能 化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车 BU 先后推出 MDC 智能驾驶平台、激光雷达、4D 成 像雷达、AR-HUD、鸿蒙车机 OS、HUAWEI HiCar 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车载 智慧屏、车载充电、DriveONE 电驱动、C-V2X、自动驾驶云服务等一系列创新解决 方案,共形成乾崑 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乾崑车载光、鸿蒙座舱等五大解决 方案,涵盖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各个方面。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技术实力雄厚,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3、 车企入股引望加深合作,华为有望与更多车企实现“双向奔赴”

阿维塔/赛力斯入股引望,开启华为打造汽车产业智能化开放平台的关键一步。 8 月 20 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联营企业阿维塔拟与华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 115 亿元的价格购买华为持有的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公司引望 10%的股权,并且 阿维塔有权提名引望董事会 7 名成员中的 1 名董事。徐直军表示,阿维塔是华为帮 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的开创性实践。8 月 26 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子公司赛 力斯拟以 115 亿元的价格购买华为持有的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公司引望 10%的 股权,成为第二家入股华为引望的车企,并且赛力斯汽车在交割后有权向引望董事 会提名一位董事和一位审计委员会委员。华为有意将引望打造成汽车产业智能化开 放平台,成为汽车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阿维塔和赛力斯相继成为引望 的战略投资者后,引望还将继续对战略合作伙伴开放股权,华为将继续全方位支持 引望打造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携手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崛起和智能化全面发展。

人员、技术和资产所有权即将装载,引望独立运作在即。徐直军称,2024 年底 希望把所有资产、人员装载到引望,实现引望独立运作。根据赛力斯公告,华为技 术和目标公司将在受让方支付第一笔交易价款前签署装载协议。知识产权方面,采 用转让与许可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装载,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华为拟转让专利及 专利申请共计 6838 项,拟许可专利包括装载业务需要使用的其他专利;拟转让及拟 许可技术包含装载业务相关软件、代码、文档和数据等技术资产;拟转让商标及商 标申请共计 1603 项,拟许可商标及商标申请共计 1600 项。人员方面,华为技术及 其关联方从事装载业务并且用工关系将转移至目标公司的员工将不少于 5500 人。华 为在之前的发展中已与长安汽车、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东风、一汽等车企 展开深度合作,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而引望已经引入了第一批包括阿维塔和赛力 斯在内的两家车企的投资,第二批车企投资尚在接触中。

车 BU 吸引合作伙伴入股有望缓解资金压力,车企入股引望有望获得更多技术 赋能及远期更大红利,华为有望与更多车企迎来“双向奔赴”。于传统车企而言,入 股华为车 BU 有望获得更多智能化技术赋能,补齐短板,自身则专注于产品定义、 生产制造等擅长的领域,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同时,随着华为合作车型销量的快 速增长,车 BU 有望实现扭亏为盈甚至更大规模的盈利,车企入股远期有望获得更 大的收益。此外,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华为的入局有望提升自主车企在智能汽车 时代的整体竞争力,并以此差异化优势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正如电动化时代宁德 时代及比亚迪电池技术等的发展对我国新能源车产业的推动作用那样,华为有望成 为智能汽车时代中国车企继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

营收方面,华为车 BU 2022、2023、2024H1 的营收分别为 20.98/47.00/104.35 亿 元,其中 2024H1 硬件/软件及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为 58.39%/41.61%。

毛利率方面,车 BU 2022、2023、2024H1 的毛利率分别为 17.73%/32.13%/55.36%, 其中 2024H1 硬件/软件及服务业务毛利率为 33.41%/86.17%。硬件毛利率增长主要得 益于销售规模快速增长,2023 年车 BU 硬件业务主要产品销量为 373 万件,而 2024 年上半年硬件销量快速增长到 843 万件,发挥规模效应毛利率逐渐提高。软件方面, 软件及服务业务一经基础架构搭建及开发后可持续销售,后续维护、优化及开发新 的软件及服务业务的边际成本下降,毛利率达到较高水平。归母净利润方面,车 BU 2022、2023、2024H1 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87/-55.97/22.31 亿元,2024H1 扭亏为 盈,未来随着搭载车型数量的持续增加,车 BU 有望实现更大的盈利。

研发投入方面,华为车 BU 成立至 2023 年底累计投入超 300 亿元,2024H1 的 研发投入为 34.22 亿元,而从研发费用率的角度,2024H1 车 BU 的研发费用率为 32.79%,逐渐降低至合理水平。客户结构方面,2024H1 车 BU 的前五大客户比重达 到 90.55%,客户结构较为集中,主要原因或为车 BU 发展初期已开拓客户车型上市 量产,带来收入占比的快速集中,后续车 BU 独立后,引望凭借开拓其他客户以及 随着其他已开拓客户车型量产,客户结构有望迎来优化。

2、 乾崑 ADS 智驾功能升级,技术生态成型深度赋能

华为推出乾崑品牌,意图引领全球汽车第二个百年变革。随着中国智能电动车 的渗透率迈过 40%的分水岭,在“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的共识下, 车企在智能化争夺战的比拼明显提速。华为认为,2024 年是智驾规模商用元年,推 出以智驾为核心的“乾崑”品牌,涵盖乾崑 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 乾崑智驾作为并行于鸿蒙座舱的核心品牌,由华为深度赋能,包括了华为在智能汽 车领域下至基础研究、算法、基础软件,上至传感器、零部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 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 ADS 3.0 与 ADS SE 两大方案。靳玉志透露,2024 年底 累计会有超过 50 万辆车搭载华为智驾系统,2024 年将有 8 家车企的 11 个品牌车型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上市销售,除鸿蒙智行车系四大品牌之外,还有东风的岚图 和猛士、长安深蓝和阿维塔、广汽传祺、北汽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

2.1、 ADS 3.0:实现全场景贯通的类人智驾,向上树立标签

2.1.1、 ADS 3.0 全面升级,ADS 4.0 在路上

乾崑 ADS 持续迭代,进化至 ADS 3.0。2024 年 4 月华为乾崑 ADS 3.0 发布,ADS 3.0 不仅是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更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华为智驾团队运用 IPD(集 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并将其与华为一贯的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相结 合。此前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经历经 ADS 1.0 和 ADS 2.0 两大版本更新:

(1)ADS1.0:华为在 2021 年推出 ADS 1.0,基于 Transformer 的 BEV 架构, 依赖高精度地图;2022 年 9 月 23 日,搭载华为 ADS 1.0 的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在深 圳开放城市 NCA 全量推送,并在 2022 年 12 月实现上海地区的全量推送。 (2)ADS 2.0:ADS 2.0 在 2023 年 4 月发布,减少了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采 用 RCR 算法实现导航地图和现实世界的匹配,大幅提升了系统在城市环境中的泛化 速度和更新频率;ADS 2.0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首发搭载于问界 M5 智驾版,该系统于 2024 年 2 月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

ADS 3.0 全面升级,带来智驾新体验。ADS 3.0 在 2024 年 4 月发布,并于 9 月 陆续全量推送搭载 ADS 2.0 的车型。ADS 3.0 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其中感知部分使用 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感知网络,而决策规划部分通过 PDP(预测-决策-规划) 网络来实现,同时添加本能安全网络提升表现。GOD 和 PDP 都是端到端神经网络, 在端到端架构下,ADS 3.0 的复杂路况智驾通行跟车更平顺、换道更柔和、通行更舒 适,具体表现上,ADS 3.0 的重刹率减少 15%、平顺性提高 50%,颠簸幅度减少 50%。

感知层:ADS 3.0 感知架构全新升级,具备场景理解能力。ADS 1.0 基于 BEV 网络,能够做到白名单目标和道路结构感知;ADS 2.0 在 BEV 网络基础上增加 GOD 网络,能够实现异形障碍物的识别;ADS 3.0 彻底去掉 BEV 网络,只保留 GOD 大 网,全面切换到 GOD 大网后,ADS 3.0 将不再使用传统的数据标注式学习,而是可 以基于 3D 模型学习的 GOD 网络感知周围的环境,在白名单障碍物、异型障碍物识 别、道路结构感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场景的理解,包括红绿灯的状态、车流的信息 等。ADS 3.0 架构的升级为后续华为自动驾驶能力的快速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配合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决策层:采用 PDP 网络,实现了预策、决策和规划一张网。在感知端全面切换 到 GOD 大网,而在预测、决策与规划端,ADS 3.0 新架构引入神经网络,采用 PDP 一张网,取代过去的规则算法。ADS 3.0 实现端到端架构的商用,感知到规控的无损 信息的传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实现规控的最优化,实现类人化的决策,通行效率 更高,目标复杂路口通过率高于 96%。

本能安全网络:新增本能安全网络,保障智驾安全下限。“本能”的意思,是当 危险靠近时既要快速“识别”,还要以最快速的方式“避免”,是路径最短的决策和 反应方式。端到端架构的升级会出现抖动问题,本能安全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兜底下 限,提供更安全的决策。ADS 3.0 本能安全网络应对安全场景的决策周期仅有 200 毫秒,决策速度对比其他端到端网络提升 3 倍。

ADS 4.0 在路上,高速 L3 预计 2025 年实现商用。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总裁 李文广认为,L3 最先落地的驾驶场景应该会是高速路,华为目前拥有的算力能力已 经足够支撑高速 L3 的实现,华为也在为 L3 的落地做积极准备,预计在 2025 年实现 高速 L3 的商用。余承东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也表示,将会推出支持 L3 的 ADS 3.0 系统,ADS 4.0 也将于 2025 年推出高速 L3 级自动驾驶商用及城区 L3 级自动驾 驶试点。

2.1.2、 功能进阶,实现全场景贯通的类人智驾

ADS 3.0 加持下,所能处理的场景复杂度进一步升级。ADS 3.0 在功能升级上主 要聚集在智驾领航、主动安全与智能泊车三个方面,涵盖驾驶、泊车与安全三个关 键的行车需求。

(1)车位到车位的智驾领航功能:乾崑智驾目标将公开道路和非公开道路完全 整合,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无缝智驾。“端到端”架构最直接的表现“车位到车位”, 从结果上可以简单理解为“点到点”的智驾通行,但从技术上看则非常考验“全场 景贯通”的能力。ADS 3.0 实现了从公开道路到园区道路,从园区地面到地下车位的 全场景贯通,新增车位启动、路边启动、路边临停、目的地随时变更、自主过闸机, 用户将体验前所未有的便捷。

(2)主动安全的进一步提升: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3.0 全新升级,HUAWEI ADS 累计主动避免可能碰撞次数已达 63 万次。前向主动安全能力方面,CAS 3.0 前向主 动安全能力已支持对静止车最高 120km/h 的刹停速度,最大生效范围为 4km/h-150 km/h。侧向主动安全能力方面,支持更多的场景,例如侧向成排水马、路沿,斜穿、 横穿的行人、车辆、自行车和电动车等目标;有碰撞风险时横向避让,实现了 AES (紧急转向辅助)再增强,即在 AEB(自动紧急制动)刹车距离不足的场景下,系 统自动紧急转向避障,无需人先打方向盘触发增强行驶安全性;最大生效范围为 40km/h-130km/h。后向主动安全能力方面,可识别后方障碍物并主动刹停,包括横 穿车辆、行人、两轮车等,AEB 生效范围从 1km/h-12km/h 扩大到 1km/h-60km/h。

(3)高效的智能泊车进一步优化:乾崑 ADS 3.0 支持离车即走,到达目的地选 择目标车位后,人下车即走,车辆自主泊入,无需原地等待,同时满足各种复杂车 位的泊入泊出,例如新增的识别障碍物占用车位功能,即使车位被地锁、锥桶等障 碍物临时占用,只需下车降下地锁或移走锥桶,车辆就能自动安全地泊入车位,无 需反复上下车。泊车代驾已全场景商用,并启动了泊车代驾先锋计划,2024 年底将 支持 100 个商业停车场和 2000 个社区和办公停车场。

功能升级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使用次数持续增多。ADS 高阶版 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切实的出行便利。在智驾领航辅助方面,用户智驾里程占比达 到了 34.5%,累计智驾里程已经超过 7.36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18400 圈。在智能 泊车辅助方面,累计成功泊入 4225 万次,平均每次用时 36 秒,为车主总共节省了 42.25 万小时。

2.1.3、 买断付费价格提高,有望加速形成智驾商业闭环

ADS 高阶功能包的买断价格为 30000 元,订阅价格为 7200 元/年或 720 元/月。 从 ADS 高阶功能包的调价脉络上看,华为正在悄然进行价格调整。HUAWEI ADS 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价格为 36000 元,而 ADS 3.0 在 2024 年 7 月 1 日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一次性购买价格统一定为 3 万元,但会给予购车者 2 万元的折扣券。订 阅(包月、包年)价格保持不变,包月价格 720 元/月;包年价格 7200 元/年。相对 于 ADS 2.0 阶段,实际购买价格从 3000 元、6000 元,涨到了 10000 元。随着智能驾 驶功能持续增强,ADS 高阶功能包价格预计将持续上涨。随着智驾认知的普及,消 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算法能力的不断提升、硬件 设备性能的升级以及更为主要的用户范围的持续扩张,自动驾驶的软件付费商业模 式将有望加速形成闭环。

2.2、 ADS SE:推动智驾普及,向下切入主流市场

乾崑 ADS 包括 ADS 3.0 与 ADS SE 两大版本,ADS SE 搭载上车推动智驾平权 普及。7 月 25 日深蓝 S07 正式上市,搭载华为 ADS SE,这也是乾崑智驾首次在鸿 蒙智行体系外实现量产上车,其中 215Max 乾崑智驾 ADS SE 版官方售价为 18.99 万 元,这是华为首次将高阶 NOA 带入 20 万元以下市场,以此扩大智驾影响力。智界 S7 Pro 和问界新 M7 Pro 车型也搭载了 HUAWEI ADS 基础版智驾系统,鸿蒙智行品 牌下的全系车型实现了华为智驾的标配。ADS SE高阶功能包的买断价格为5000元, 订阅价格为 1000 元/年或者 100 元/月,让更多的用户可以花费更低价格体验智驾。

ADS SE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科技平权与普惠的智驾体验。相比于能够实现ADS 3.0 功能的 Ultra/Max 版车型,能够实现 ADS SE 的 Pro 版车型价格更低,如智界 R7/S7 的 Pro 版相对 Max 版本要分别低 4 万元与 2 万元。在硬件配置方面,基础版的 Pro 比高阶版 Ultra 少了一颗后向摄像头和一颗激光雷达,带来车型成本的下降,使得 Pro 版车型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智驾功能,推动智驾平权。

ADS SE 与 ADS 3.0 架构同源。ADS 3.0 采用端到端架构,ADS SE 是华为在训 练数据剧增、算法成熟之下对性价比智驾方案的探索结果。ADS SE 在底层技术上和 ADS 3.0 是同源架构,也应用了 GOD 网络和 PDP 网络以及本能安全模块,具有提升 体验上限和保证安全下限的作用。由于 ADS SE 智驾没有搭载激光雷达,因而无法 支持城区 NCA,但 ADS SE 能够支持城区 LCC 以及支持红绿灯识别的城区 LCC+, 得益于共用一套系统算法,ADS SE 所支持的高速城快 NCA 和 ADS 3.0 的体验基本 没有差异。

ADS SE 标配支持 NCA 智能领航,并且基于软件包升级最高支持城区车道巡航 辅助增强功能。ADS SE 车型能实现高速 NCA 智驾领航辅助,具体包括智能变道、 智能避障、智能过弯、智能车速调节及智能上下匝道等,平均人工接管里程已达 360km、全国高速覆盖率超过 98%。此外,ADS SE 还实现了城区巡航辅助,提供城 区车道巡航辅助(City LCC)、城区车道巡航辅助增强(City LCC Plus),同级唯一支 持城区红绿灯启停,同级唯一支持借道避障,路口通过成功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ADS SE 主动安全方面表现优异,智驾功能以安全为先。ADS SE 前向防碰撞的 生效范围是 4-130km/h,较高阶版的 4-150km/h 出现最高时速的差异,最高刹停时速 也是 110km/h 和 120km/h 的差别。ADS SE 和 ADS 3.0 的侧向防碰撞生效范围都是 40-130km/h。ADS SE 和 ADS 3.0 的后向防碰撞的生效范围则分别是 4-15km/h 和 1-60km/h,最高刹停时速分别对应 15km/h 和 60km/h,ADS SE 减少一颗后视摄像头, 导致一些差异。在全向防碰撞方面,ADS SE 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驾驶速度,为安全行 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3、 全栈自研实现垂直一体化,多面协同保持智驾第一梯队

华为体系化能力出众,通过全栈自研与有效协同,支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快速 迭代。据华为 GIV 预测,2030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 L2 级装配率将接近 90%,L3 及以 上自动驾驶搭载率将达到 30%,同时智能驾驶将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行驶安 全超越人类 10 倍,接管率超过 1000 公里/次,而使这一愿景成为现实,技术实力和 协同能力不可或缺。华为乾崑智驾 ADS 具有全栈自研能力,整合华为在 ICT 领域 30 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从“芯-硬-软-云”进行了垂直一体化的整合,使得乾崑 ADS 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一方面,华为体系化的能力支撑着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快速迭代, 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多面协同使得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加速实现自动 驾驶商业化,引领行业快速向前发展。

2.3.1、 数据、算力储备持续突破,助力乾崑智驾快速迭代

数据是乾崑智驾 ADS 快速迭代的原料。端到端架构下,数据驱动的重要性大大 提升。一方面,随着销量规模的扩大,用户也开始拥抱智驾,将智能化融进日常出 行;另一方面,数据是算法快速迭代的基础,基于智驾的落地推广,产生的真实数 据将反哺到 AI 系统,使其驾驶水平向类人化靠拢,并且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截至 2024 年 10 月,华为 ADS 智驾总里程已经超过 7.36 亿公里,而城区智驾总里程 在 8 月就已超过 1 亿公里,随着华为系车型销量不断增多,回传数据或将继续增长。 乾崑 ADS 依托华为云强大的底座能力,实现能力的快速迭代。算力方面,华为 海思、车 BU 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截至 2024 年 10 月,HUAWEI ADS 智能驾 驶系统的云端学习训练算力达到 7.5EFLOPS,训练数据量已达日行 3500 万公里,模 型每 5 天迭代一次。

华为也使用仿真数据进行训练,相比真实数据,仿真数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为智能驾驶算法迭代演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数字原料。据华为 GIV 预测,2030 年日虚 拟仿真里程超过 10 亿公里。大模型的数据生成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预处理、模 型训练及模型仿真环节,有望解决自动驾驶发展应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瓶颈,如用 数据生成替代实车路采、用自动标注替代人工标注、用自动生成对抗性场景替代人 工设定等。为了解决从真实数据中积累的“Corner Case”(极端场景)十分困难和昂 贵的问题,盘古大模型结合 NeRF 技术,将不同时刻拍摄的视频重建为 3D 空间,通 过编辑空间中的行驶路线、光照、纹理,和车辆,用于构造新的 Corner Case,降低 数据采集成本和难度。华为云自研的 NeRF 算法在图象质量和渲染速度方面优势明 显。在数据挖掘环节,盘古大模型能够快速地对数据片段进行理解,进行自动的标 注、减少人工介入,标注效率显著提高,使得自动驾驶算法在复杂、多变的真实路 况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幅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华为以昇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作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包括底层硬件、算力 平台等 IaaS 服务以及 AI 框架、套件,调度平台、工具等 PaaS 服务的全栈国产技 术解决方案。可将云端训练模型转换为通用格式 ONNX,部署到异构车载算力平台。 同时支持对接昇腾同构的车端算力 MDC,从开发态到应用态统一 AI 算力架构,高 效协同。昇腾算力底座可部署于私有云、公有云、专属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AICC 等,多种形态灵活部署智能驾驶算力底座。昇腾云服务除了支持华为的 AI 框架 Mindspore 外,还支持 Pytorch、Tensorflow 等主流 AI 框架,框架中的 90%算子,可 以通过华为端到端迁移工具从 GPU 平滑迁移到昇腾。

华为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部署了单集群达 2000P Flops 的昇腾 AI 云服务,大模 型训练 30 天长稳率达到 90%,断点恢复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同时训练效能可以调 优到业界主流 GPU 的 1.1 倍。此外,华为云还构建了 AI-Native 存储系统,提供数据 24 小时入云、精细存储、高效训练服务,助力汽车行业面对智能化带来的数据浪涌 挑战。华为云自动驾驶开发平台预集成了超过 25 万个场景库,包括 500 多类功能场 景和 200 多项测评指标体系,可帮助车厂系统更高效地对自动驾驶算法进行评估。 同时还能将云端仿真与真实的车辆、道路结合起来,实现虚实结合仿真,将传统纯 实车测试时的场景搭建工作从数天降低到分钟级,也能在验证如前车急刹、行人鬼 探头等高危场景下,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算法上车后,平台还可以自动将各种 Corner Case 的价值数据上传到云端,实现数据闭环的算法优化迭代,让车“越开越 聪明”。

2.3.2、 构建全频谱感知能力,乾崑 ADS 坚持多传感融合

乾崑智驾 ADS 协同多种传感器硬件,加强感知能力。感知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 的基石,理想中的传感器应当能够实现“全目标,全覆盖,全工况,全天候”工作, 单一传感器仍不足以完成这些目标。硬件方面,乾崑智驾 ADS 通过使用多种传感器 的方式来加强通用障碍物的检测,配合华为自研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 感器,构建了全频谱的感知能力。软件方面,乾崑智驾 ADS 在 GOD 2.0 网络中深度 使用激光雷达,但要让激光雷达深度参与并发挥好作用,涉及到如何消除激光雷达 等传感器的干扰,华为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现软件和传感器硬件的协同。

192 线激光雷达 D3 性能出众,2025 年将要发布 D5。根据佐思汽车研究数据, 华为的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二,达 28.1%,主要搭载于鸿蒙智行、阿维塔、极狐等品牌 车型。当前华为的主力激光雷达为 192 线的 D3,采用集成度更高的 VCSEL 线阵列, 处理器则采用分立程度较高的 TDA4+FPGA 方案,D3 于 2024 年陆续在问界 M9、智 界 S7、问界新 M7 等车型上规模量产,拉动华为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在 2024 年北京 车展上,华为发布了 D3P,具有更强的全天候检测、远距离的探测能力,2025 年将 发布 D5,大大提高了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量产。华为预测,2025 年用于 L3 的等效 512 线激光雷达、用于 L2+的等效 128 线激光雷达与补盲激光雷达 的价格将降低至 4100 元、1450 元与 700 元,而到 2030 年,三者价格将分别降低至 1400 元、700 元与 350 元。价格的大幅降低或将加速激光雷达的普及。

毫米波雷达升级,提供安全保障。华为高精度 4D 毫米波雷达全面提升了目标探 测能力和环境建模能力,为感知环节提供了多一层保障。华为高精度 4D 毫米波雷达 采用 4T4R 的 MIMO 天线系统,并且使用波导天线,探测能力全面提升。具体来说, 支持超远距离探测,探测距离提升至 280 米,提升 35%;构图精度从 20cm 提升到 5cm,垂直视野达到 60°;延时也从 185ms 降低到 65ms,降低 65%。高精度 4D 毫米 波雷达在行车模式中能够提前识别目标,在泊车模式中能勾勒环境轮廓、检测泊车 位的高处障碍物和小障碍物。

2.3.3、 自研自动驾驶硬件底座,掌控硬核技术

MDC 平台适用性广泛,华为掌握底层技术与架构可实现灵活开发。华为专为智 能驾驶而打造的 MDC(Mobile Data Center:移动数据中心)定位为智能驾驶的计算 平台,包含标准化的系列硬件产品(自研的 Host CPU 芯片、AI 芯片、ISP 芯片与 SSD 控制芯片)、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VOS 及 MDC Core、配套工具链及车路云 协同服务,支持组件服务化、接口标准化、开发工具化,满足车规级安全要求。MDC 平台支持软硬件解耦,通过一套软件架构、不同硬件配置,规范化的外型尺寸与物 理特性,前向兼容,支持 L2+~L5 级别自动驾驶的平滑演进。

华为 MDC 系列覆盖 L2+至 L5 级别自动驾驶的不同应用场景。华为 MDC 系列 目前包含 MDC 210 /MDC 300F /MDC 610 /MDC 810 四款产品,提供 48 至 400+TOPS 的弹性算力与丰富的传感器接口,配套持续升级的平台软件 MDC Core(含 AOS、VOS 等),覆盖 L2+至 L5 级别自动驾驶的不同应用场景。华为 MDC810 主要应用于 2022 款阿维塔 11 和极狐阿尔法 S HI 版本,MDC610 则广泛应用于其他华为系车型,包 括阿维塔 12/11 鸿蒙版、问界 M5/M7/M9 以及智界 S7 等。

从芯片到平台,华为全栈自研打通关键环节。华为目前共有两款智驾芯片,分 别是昇腾 310 和 610,对应算力为 16TOPS 和 160TOPS。其中基于昇腾 310 的域控 有使用单颗昇腾 310 的 MDC210 和使用两颗昇腾 310 的 MDC300;基于昇腾 610 的 域控为使用单颗昇腾 610 的 MDC610 和使用两颗昇腾 610 的 MDC810。华为自研昇 腾 610 AI 芯片,采用 7nm 制程,AI 算力 200TOPS@INT8,100TFLOPS@FP16,内 置内存 LPDDR4x24GB,最大访问带宽 204GB/s,内置存储 128GB,性能表现优异。 继昇腾 610 后,华为或将发布下一代智驾 SoC 芯片昇腾 910。算力区分稠密算力和 稀疏算力,稀疏算力计算方法会比稠密算力多出约 1 倍的算力数据。华为车端昇腾 均使用稠密算力,配合华为的软件算法能力,能够有效利用车端算力资源,搭载华 为 MDC 610 的车型如问界 M9 等已可升级 ADS 3.0,未来有望继续升级智驾能力。

3、 以智能化深度赋能车企,加速行业格局演化

华为乾崑智驾赋能车企范围迅速扩大,平台型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定位逐渐清 晰。从技术层面看,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具有较高的壁垒,且根系繁多,从芯片到整 车架构、从算法到功能,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与探索。同时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迅 速,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而从市场层面看,自动驾驶不仅在高速发展,同时也在 加速渗透,华为判断未来三年将是自动驾驶角逐最激烈的时刻,同时也是自动驾驶 品牌构建的黄金窗口期,且行业格局将会呈现“721”的局面,即排名第一的品牌将 拿到 70%的市场份额,因而平台型的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会成为市场的最优解。 华为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合作伙伴也在持续增多,从鸿蒙智行下问界等四大品牌, 到 HI 模式下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阿维塔等品牌,再到比亚迪方程豹、上汽奥迪等主机 厂,华为乾崑 ADS 发挥优势,持续赋能更多车企。

3.1、 鸿蒙智行:冲刺中高端市场,高格调、高姿态树立品牌形象

当前鸿蒙智行模式下有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四大品牌, 持续发力高端车市场。凭借华为多年积累的强大的影响力与良好消费者口碑,问界 等鸿蒙智行车型使汽车的智能化得以“破圈”,鸿蒙智行销量节节攀升。2024 年 1-8 月,鸿蒙智行全系车型成交均价达到 39.9 万元,远超传统豪华品牌,连续 5 个月蝉 联中国汽车品牌终端成交均价 TOP1,成功打破高端市场的传统格局,引领中国汽车 品牌向更高价值维度迈进,进一步巩固鸿蒙智行高端汽车市场地位。

鸿蒙智行车型与华为深度合作,竞争优势显著。根据车主之家数据,2024 年 9 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 38355 辆;1-9 月累计交付 30.95 万辆,销量节节攀升。 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65%的中国消费者购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更先进的自动 驾驶技术,且很多购买问界品牌车型的消费者不会购买较便宜的入门车款,而是选 择价格更贵的高阶智驾版。华为乾崑ADS 赋能下提高消费者对智驾的认知与接受度, 对合作方而言华为赋能的智驾能力的使得其在智能化时代迅速追赶前沿,提升品脾 形象。

3.1.1、 赛力斯问界:以智能化为主线车型持续迭代,M8 年内推出

问界系列车型销量领跑市场,M9 累计大定突破 16 万辆。问界品牌下目前共有 三款车型,分别是面向年轻用户、主打科技潮流的 M5,主攻家庭、满足全家智慧出 行需求的 M7,主攻高端的全景智慧旗舰 SUV 问界 M9: 问界新 M5:问界新 M5 瞄准都市年轻个性人群。全铝合金底盘配合前双叉臂与 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系统,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搭配 HUAWEI DATS 动态自适应扭 矩系统,提供了出色的操控性能。问界新 M5 百公里加速在 5 秒之内,展现了其强 劲的动力表现。问界 M5 全系可升级 ADS 3.0,在具备华为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中性 价比较高,降低华为高阶智驾门槛,让更多消费者体验最新智驾技术。 问界新 M7:问界新 M7 更注重家庭用户的需求,聚焦“大空间、大智慧、超安 全”等核心产品价值,凭借其宽敞空间和舒适配置适配各类家庭出行场景。问界新 M7 有 Pro 与 Ultra 两种配置,新 M7 Ultra 版在外观设计、驾驶操控、感知硬件、舒 适配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消费者感知明显的更新,而新 M7 Pro 版将问界 M7 车系 的门槛拉回到 25 万元内,实现高阶智驾的普惠。 问界 M9:问界 M9 是继问界 M5 和问界 M7 系列两款车型之后的问界品牌第三 款车型,聚焦于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科技体验的消费者。问界 M9 集尖端科技于一身, 包括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ADS 3.0、超维安全防护体系、华为途灵智能底盘技术及 革命性的一体化压铸玄武车身等,彰显科技魅力与豪华质感。

凭借出色的智能化技术与充沛的产品力,问界系列车型销量持续升高。问界 M9 上市 10 个月内,累计大定突破 16 万辆,交付超 10 万辆,连续 6 个月蝉联中国豪华 市场 5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改写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新格局;问界新 M7 上市 12 个月累计交付新车 20 万辆,再创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新纪录;问界新 M5 从 5 月开 启全国大规模交付,5 月到 8 月连续 4 个月销量超过 5000 辆,比 2024 年前四个月 10 倍增长,开启交付至今已经交付超 2 万辆。根据车东西消息,问界 M8 有望在年 内发布,进一步丰富问界产品矩阵,有望带动销量进一步增长。

智能化下半场中品牌形象已树立,问界带动赛力斯扭亏为盈。华为以强大的智 能化能力赋能问界,在 2024 年上半年用户最喜爱的高端品牌中,问界品牌以 83.7 的净推荐值位列第一。赛力斯也得益于问界旗下三款车型的出色表现,业绩迅猛增 长。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66.27 亿元,同比上升 539.24%;实现归 母净利润为 40.38 亿元,同比增长 276.02%。目前,赛力斯汽车拥有 3 座全球领先的 智慧工厂,这 3 座工厂均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生产,为问界系列产 品高质量、大规模、快速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3.1.2、 奇瑞智界:S7&R7 齐发力,助力奇瑞智能化加速

智界 S7 是鸿蒙智行旗下第一款轿车。2023 年 11 月,智界 S7 正式亮相,定位 为高能大空间智慧轿车,在智能驾驶方面,智界 S7 搭载 HUAWEI ADS 3.0 高阶智能 驾驶系统,首发泊车代驾功能;在底盘方面,智界 S7 首发“途灵”底盘,搭载 HUAWEI xMotion 智能四驱+HUAWEI DATS 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重新定义年轻人的智慧轿 车。2024 年 4 月,智界 S7 焕新升级,Max 版搭载升级华为自研 192 线激光雷达; 同时推出 Pro 版,搭载华为视觉智驾系统,可以在全国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实现 NCA 智驾领航辅助,自动上下匝道,遇到道路施工、锥桶改道等场景,具备一定的自动 换道避障绕行能力。

智界 R7 上市 14 天累计大定突破 20000 辆,智能化是亮点。智界 R7 定位轿跑 SUV,面向年轻家庭用户,长宽高分别为 4956mm×1981mm×1634mm,轴距达到 2950mm,二排腿部空间近一米、头部空间超一米,外加 837L 三层超大后备箱,空 间体验超越 Model X,上市 14 天累计大定突破 20000 辆,再次证明鸿蒙智行在创新 产品与市场开拓方面的非凡实力。智界 R7 在设计和配置方面较为均衡,智能化是亮 点。HUAWEI ADS 3.0 高阶智驾系统升级了端到端架构,可实现高速和城市 NOA 和 自动泊车。Pro 版本搭载纯视觉端到端智驾,性价比较高;Max 版标配 HUAWEI ADS 3.0 高阶智驾,兼顾中长距离通勤需求,可选配大容量电池包;Ultra 版本配置齐全, 不同版本提供不同的需求。

智界成“奇瑞第一优先项目”,后续合作发展可期。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 称,智界是奇瑞第一优先战略项目,是奇瑞全集团最重要的产品;在智界项目中, 奇瑞已经投入近百亿资源和上千人的研发队伍,把最好的生产线和最优秀的人才投 入到智界产品。随着智界 R7 上市,智界品牌有望迎来转折点,同时奇瑞与华为合作 的新车正在研发过程中,与华为的后续合作可期。

3.1.3、 北汽享界:由 HI 模式转为智选模式,后续合作发展可期

享界 S9 定位“全景智慧旗舰轿车”,重塑行政级豪华。8 月 6 日,华为携手北 汽共同打造的全新中大型轿车享界 S9 上市,共推出 2 款车型,其中 Max 版定价 39.98 万元,Ultra 版定价 44.98 万元。享界 S9 车身尺寸为 5160×1987×1486mm,轴距为 3050mm,属于 C 级车。作为鸿蒙智行旗下第三款车型,享界 S9 同样受到华为深度 赋能,首发搭载 HUAWEI ADS 3.0,强化智能标签,重塑豪华体验。

享界 S9 角逐豪华车市场,对标“78S”,盯紧“56E”,冲刺“34C”。从定价和车身 大小来看,享界 S9 竞争对手为BBA 旗下宝马 5 系、奥迪 A6L 和奔驰 E 级三款豪华 C 级轿车车型。而在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享 界 S9 对标宝马 7 系 750Li、奥迪 A8L 和奔驰 S 级等顶级豪华轿车,其中奥迪 A8L 当前官方起售价 78.98 万元,宝马 7 系和奔驰 S 级起售价均在 90 万元以上。享界 S9 的策略明确,是以华为的品牌号召力、辅以媲美 78S 的空间以及远超 56E 的智能化 水平,再通过中配版 56E 的价格,冲刺 34C 的销量。截至 10 月 1 日,享界 S9 累计 交付突破 2169 辆,为 40 万级豪华纯电轿车第一名。

华为和北汽合作渊源深厚,持续深化带动北汽智能化升级。2017 年 9 月,北汽 和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进行 HI 模式合作;2022 年 9 月 23 日,搭载华为 ADS 1.0 的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在深圳开放城市 NCA 全量推送,并在 2022 年 12 月实 现上海地区的全量推送。与华为合作的享界 S9 定位高端车,将提升北汽蓝谷的品牌 形象,显著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为北汽蓝谷在高端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根据电动知家消息,享界后续第二款规划车型定位 C+级别纯电动豪华旅行 车(Wagon),最大化沿用 C71KB-F01 车型,长宽高/轴距等基本保持一致;第三款 产品定位 B+级 SUV。

3.1.4、 江淮尊界:首款车型即将亮相 11 月广州车展,定位超豪华智能电动汽车

江淮尊界即将亮相,计划 2025Q1 上市。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余承东 表示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推出的“MAEXRTRO 尊界”将推出旗下首款超豪华智能电 动汽车,售价超过 100 万,尊界将于 11 月 15 日的 2024 广州车展上首发亮相,计划 于 2024 年底下线,并在 2025 年 Q1 上市。尊界将进军百万元级别轿车及 MPV 市场, 首款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整车验证阶段,产品将基于江淮的豪华新能源 X6 平台打造, 预计年产能达 3.5 万辆,该平台具备强大的多车型适配能力,覆盖 B 级到 D+级别, 车型包括轿车、SUV、MPV、跨界车、运动车型等。从目前曝光的谍照来看,尊界 的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中央预计加入贯穿式 LED 灯带,与两侧的华为 xPixel 智 能车灯设计相呼应。从侧面看,修长的车身搭配溜背的设计透露出了行政级轿车的 气质,预计也将配备后轮转向功能。动力形式方面,尊界或将会引入纯电与混动两 种动力概念。

与华为合作持续深化,江淮智能电动化发展提速。2023 年 12 月,华为与江淮 汽车签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自签订之日起 10 年内有效。双方将强强 联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 能网联电动汽车。2024 年 4 月,江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 协议,围绕新能源汽车的车、机、充三位一体,重点在新能源汽车车型/平台技术开 发与应用、智能电动部件应用与开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运营、新能 源汽车国际化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依托华为强劲的技术实力,江淮汽 车智能新能源发展进展将加速。

3.2、 HI 模式:朋友圈加速扩容,合作车企有望受益

HI 模式有别于鸿蒙智行模式,华为并没有全方位介入合作车型的产品规划、供 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因此车企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进行市 场调整。目前 HI 模式下已经有北汽极狐、阿维塔、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与东风猛士 等车企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相关车型,华为乾崑智驾ADS 携手车企进行深度合作, 在智驾技术等方面赋能车企,同时在 HI 模式之下,相关车型量产落地速度加快,合 作车企技术实力得到快速补强。

3.2.1、 阿维塔:全系可升级 ADS 3.0,与华为深度合作技术实力领先

阿维塔将于 2024 年下半年推出 11 款新车型,形成“2 款 SUV+2 款轿车”且全 系增程+纯电双动力的产品矩阵。8 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阿维塔 11/12 增程版于 9 月正式上市,阿维塔 07 增程和纯电版也在 9 月同步上市。阿维塔 E16 也 已开启路试,将于 2024Q4 上市。因此,阿维塔“2 款 SUV+2 款轿车”且全系增程+ 纯电双动力的产品矩阵。此外,阿维塔将得到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深度赋能。动 力形式变革+华为高阶智能技术赋能+定位更低的产品发布的背景下,阿维塔销量增 长可期。 阿维塔 07 价格下探至 21.99 万,全系搭载。阿维塔 07 售价 21.99 万-28.99 万元, 搭载华为智驾 ADS 3.0,可选华为自研激光雷达和 4D 毫米波雷达,提供纯电、增程 两种配置,后者则搭载昆仑智慧增程。长宽高分别为 4825×1980×1620mm,轴距 2940mm。昆仑增程系统搭载一台峰值功率为 100kW 的发电机,持续功率输出可达 70kW;在馈电状态下,仍能让车辆保持接近满电的性能,拥有高效率、馈电动力强、 支持快充等特性,可实现无限接近纯电车型的使用体验。 引望与阿维塔深度合作,有望开创全新模式。长安汽车发布联营企业阿维塔拟 与华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 115 亿元的价格购买华为持有的旗下智能汽车解决 方案新公司引望 10%的股权。随着阿维塔入股华为子公司引望,阿维塔原有的 HI 模式升级成为 HI PLUS 新模式,华为将更多地赋能阿维塔,包括产品定义、联合品 牌营销、设计、核心技术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阿维塔与华为将采用风险共担、利 益共享的新模式。

3.2.2、 长安深蓝:S07 与 L07 齐发力,深蓝智能化升级

S07 与 L07 齐发力,深蓝智能化升级,有望带来深蓝销量新高潮。深蓝为长安 汽车旗下第二个采用华为 HI 模式的品牌。7 月 25 日,深蓝 S07 正式上市,9 月 20 日,深蓝 L07 上市,售价分别为 14.99-21.29 万元与 15.19-17.39 万元,两款车型均搭 载乾崑 ADS SE 智驾系统,拥有高速领航辅助和智能泊车辅助功能,高速领航辅助 可实现全国高速、城市快速路、环线等场景的领航智能辅助驾驶,拥有智能变道、 智能避障、智能过弯、智能车速调节、智能上下匝道功能。其中智能泊车辅助支持 超 160 种泊车场景和多方式多角度泊入泊出,为驾乘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 体验。2024 年 9 月,深蓝汽车总销量为 12152 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赋能,深蓝销 量有望再上台阶。

3.2.3、 东风岚图、猛士:搭载 ADS 3.0 车型推出,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东风岚图携手华为打造首款搭载 ADS 3.0 系统的 MPV。9 月 19 日,岚图旗下 中大型 MPV 新款梦想家正式上市,售价 32.99-44.99 万元,新款岚图梦想家采用了 鸿蒙智能座舱以及华为乾崑智驾,加长智能化木板,与此同时新款梦想家在外观内 饰的设计、综合产品实力等方面都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自身的尺寸优势,有 望在高端 MPV 市场占据优势。官方宣布,乾崑版车型预计 2024 年 11 月开启交付。

猛士科技与华为携手,首款车型或将在 2025 年上市。2024 年 2 月 22 日,东风 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将为猛士科技提供完整的自动驾 驶和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弥补猛士科技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猛士科技是东风 汽车旗下的豪华电动越野品牌,这意味着其是华为 HI 模式的首个越野车品牌。猛士 科技联合华为打造的智驾车型将会于 2025 年上市,该车型的定位或将低于目前的猛 士 917,以达成提升销量的目标。

3.3、 合作形式多样灵活,智能化开放平台加速形成

3.3.1、 广汽传祺:深度融合模式下,2025 年将有三款合作车型陆续发布

采用深度融合模式,首款合作车型将在 2025Q1 上市。9 月 24 日,广汽传祺发 布了与华为联合创“新”计划的首个重大成果——全新概念车 1Concept,全新概念 车 1Concept 采用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搭载传祺 i-GTEC2.0、华为鸿蒙座舱和 乾崑智驾 ADS 3.0 系统,该概念车量产版本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上市交付。此外, 2025 年广汽传祺与华为将有 3 款合作车型陆续发布,均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和乾崑智 驾 ADS 3.0 系统,覆盖 MPV、SUV 和轿车全品类。在轿车、SUV 和 MPV 全系列产 品上,传祺将成为首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智能全家桶的唯一品牌。

3.3.2、 比亚迪方程豹:ADS 3.0 上车,有望开启硬派 SUV 市场智驾时代

方程豹豹 8 搭载华为 ADS 3.0,成为比亚迪旗下华为智驾首搭车型。方程豹豹 8 定位硬派 SUV,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豹 8 是比亚迪旗下华为智驾首搭车 型,双方的合作既不是 HI 模式,也不是智选车模式,而是更为灵活的智驾领域合作。 与华为的合作,显示了比亚迪智能驾驶战略的总体规划——既开放合作,也独立自 研,两条路径双线并行。比亚迪全栈自研“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目前已应用在 比亚迪、腾势和仰望三大子品牌上,而方程豹选择华为,则体现了比亚迪智能化战 略的开放合作战略。方程豹豹 8 将于 11 月正式上市,有望凭借智能和越野能力均强 悍的差异化优势形成站稳市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获取精品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未来智库” 小程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