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曝光 | 这2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购买请注意! ·  13 小时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悦读 |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  2 天前  
中国药闻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3 天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科普 | 个儿大的就是激素草莓?这些谣言不能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美宜佳、永辉生活、好邻居你看好谁?模式变异八条路(下)——国内便利店业态“变异”观察与调研系列报道(3)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9-28 06:30

正文



作者:赖章平

————


本文3308字,阅读约需9分钟


为了便于更好地让零售同行了解近两年来的发展动向,《超市周刊》将国内便利店业态划分为八类模式,一一进行梳理。继昨天推出的前四种模式,今天再推出另四类便利店。


美宜佳是中国本土最早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连锁便利店,其以不断创新、永不止步的理念,定点广东,门店不断外扩,成为国内门店数最多(除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外)的便利店企业。


永辉生活的快速崛起,印证了在全新时代背景下,零售巨头永辉布局缩小版的超市,以日常需求+增值服务来涵盖更多的消费群体。


股权再次变更的北京便利店好邻居,这次就不再只是停留于背后的股权变动。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全新资本入席后,对门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店面重装、陈列选品及线上服务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


技术、资本驱动的无人便利店,用“一年主角、一年配角”可以形象地形容它自 2017 年的爆发式增长到今年的凄惨冷淡。但据《超市周刊》所知,日本无人货柜现已遍布各大城市、乡镇,美国电商大佬亚马逊也在紧锣密鼓地在美国布局无人便利店,大有同当地连锁巨头一争天下之势,那为何无人便利店在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国却难以为继?


五、国内最成功的“7-11”


成立于90年代的美宜佳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规范便利店企业之一,因着稳中求进、精细化的管理,被称为中国式的“ 7-11 ”。但作为本土便利店,它又与 7-11 有所不同,其经营模式、门店管理、选品陈列更接地气,更加灵活。


截至 2018 7 月,美宜佳门店数达到 14000 多家,成为中国拥有最多门店(除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外)的便利店企业。从广东起步,后发展为遍及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湖南、重庆、安徽、贵州等14个省市 79 座城市的连锁便利店企业。今年又挺进富庶的长三角地区,形成华中、华南、华东三大发展区域。


其一、打造双重身份 既是零售商又是批发商


美宜佳现以每月新增300家以上门店的速度保持稳健增长,这与其成熟的加盟模式有着莫大关联。美宜佳将自己定位于零售商 + 批发商的双重角色。简而言之,就是一边对接供应商,另一边为加盟门店提供供货服务。


今年,在美宜佳21周年厂商联谊会上其总经理张国衡表示,“美宜佳要真正成为加盟者、合作商、员工更亲近的伙伴”。所以,在上游供应商层面,美宜佳本着共赢的承诺,着手减少渠道、促销费用及人工成本;而对门店来说,美宜佳利用大批量采购优势,使门店供货价得以与市场持平,同时也能赚取加盟费。


其二、 创新!创新!创新!


张国衡曾公开表示,“我们会始终保持创业心态,大胆创新、不断迭代,始终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步伐,奔向全国。”正是因着创新加谋求稳健发展,美宜佳才没有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辈”以及被强势日系巨头便利店挤占原有的市场份额,而是在做透广东市场的同时,稳步地向周边省份拓展门店,成为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标杆性企业。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言,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在一起,美宜佳似乎也是如此。在新零售风口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及销售进行升级改造,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营业额已成为时下风潮。


在这股风潮下,美宜佳携手雅量集团实施新零售战略,从顾客体验、店面装饰及支付设备上入手。此外,还入驻微信小程序和开通美团外卖,拓展线上业务。而在门店达到8000多家、拥有一半以上门店的广东市场,美宜佳开通充值粤通卡服务,起到吸引客流、拉动销售的目的。


六、管家式的生鲜便利店


永辉生活是基于便利店业态衍生出来的新物种。自2015年在上海开出首家店后,至2018年 6 月,永辉生活线下门店布局 10 285 家门店。预计到今年年底,永辉生活门店数量将超过1000家。


查阅相关资料后,《超市周刊》发现它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一站式服务中心


永辉生活把自己定位为全方位、全天候的社区便利店。目前主要有两种门店形式,一种是开在中高档小区附近,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服务;另一种则选址在 CBD 商圈周边,服务对象转化为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其中,社区周边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鲜肉、米面粮油等,成为居家用户日常生活购物的首选;后者则在常规商品的基础上,增加各种熟食、盒饭等满足白领的三餐需求。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永辉生活还引入永辉旗下超级物种生产的冻品食材,实现商品差异化,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同时,还有利于引导消费趋势。并结合永辉生活APP、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实现 2~3 公里内最快 30 分钟配送到家的服务,满足了顾客便利、全天候的需求。


此外,永辉生活APP还开通了 e 袋洗、宠物、健身、家政等增值服务,专门对口门店附近居民,可谓是包办顾客的一切日常需求。


其二、多途径增强商品力


商品力始终是做好便利店的根本。在面积只有100平米的门店可承载的 SKU 数非常有限,所以永辉生活选品非常慎重。


永辉生活蔬果肉等生鲜占比达50%,除了散装还提供大量标准化的预包装产品。生鲜标品不仅迎合消费者少量多次购买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者到店频率,还可以降低损耗、减少成本。


永辉生活还有自己的独家商品,由永辉旗下一家名为“全球贸”的商品供应公司专门提供。


七、专业选手全股入手的便利店


去年10月 29 日,扎根北京近 20 年的本土便利店企业好邻居分别被鲜生活、易果、绿城以占股 50% 15% 35% 全资收购,这是好邻居继 2012 年由摩根士丹利接盘后的又一次易主。


但这次与前一次摩根士丹利单纯投资维持运营不同,三大新接盘侠对好邻居门店装饰、商品结构、线上配送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造和布局。


以去年12月底在京亮相的首家好邻居社区升级店为例,迎合时下社区生鲜店热潮, 120 平米的店内新增生鲜货架,满足了附近居民的一日三餐需求。还增加了商品品类,柴米油盐、进口零食及日化洗护等一应俱全。


此外,还添加了新零售板块,兼有前置仓功能的好邻居升级店成为天猫超市的配送站点,1小时内就可将线上订单送至 3 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手中。同时,引入自助扫码、微信小程序等自助购物功能和一些简单的 AI 智能应用元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顾客,为后续运营提供数据参考。


据了解,改造后的好邻居今后每年将会保持30%-40%的速度扩张。也就是说,每年至少会增加 100 家门店,且门店经营模式不限于便利店 + 生鲜,还会接二连三地推出更多的新型门店。


八、无人便利店,没市场还是没走对


无人超市、无人收银的模式在国外早已有所实践。在国内,无人便利店最先是在北京、杭州出现。2015年 6 6 日,北京全时便利店和杭州华润万家 Vango 各选择了一家门店试运营无人便利店。运营当天,因技术限制的 Vango 无人店将防损依托于道德制约。结果 1.67 万元的商品实收款却只有 1.37 万元,损耗率达 18% ,最后试点不了了之。


随着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为无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加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无人便利店终于在2017年集中爆发。无论是传统零售商欧尚、大润发,还是国外新兴互联网企业和家居企业居然之家都在砸重金试水无人便利店这一新兴业态。


无人便利店之所以会在2017年集中爆发,主要是由于当下大幅度提升的人工及房租成本,再加上中国很多资本需要借由“概念”来进行包装,试图快投快赚,从而掀起了无人便利店发展高潮。


为了给原有家居业务引来更多的流量,家居巨头居然之家也开起了无人便利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残酷。居然之家首次尝试便利店业态却遭遇了“滑铁卢”, 2016 6 月试运营, 2017 年底就因难以实现长期运营,盒子被拆除。


在无人便利店上着力最大的要数互联网巨头亚马逊。早在2016年,亚马逊首家无人便利店就已在美国西雅图开张。目前,亚马逊在西雅图、芝加哥各有 3 家及 1 家无人便利店。今年 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