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成立的海燕歌咏团,在团长傅国虎的主持下,成立不到9个月,团员就发展到20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1/5。他们在校内、在市内、在乡村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救亡歌曲,还把这些歌曲印在明信片上,向国内外广为传播,共销售出两万多张。
抗战后期在昆明西南联大比较活跃的文艺社团联大歌咏团,常演唱的歌曲有《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抗敌歌》、《太行山上》、《胜利进行曲》等。1946年,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后,大家唱歌咏队等学生文艺社团活跃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上,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古怪歌》、《公教人员的悲歌》、《五块钱的钞票》等歌曲。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学生文艺社团也进入了大发展的新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学生文艺社团先后排演了《黄河大合唱》等大型节目,到天津、江苏、福建、河北、甘肃等省市,为学生、工人、农民和解放军进行了30多场次的演出。
1990-1993年间,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不仅在中山纪念堂参加了「一二·九」纪念演出,还组织了千人大合唱等演出活动。
除了学生艺术团合唱队,热爱合唱艺术的清华大学教职员工和校友们也组成了相应的艺术团体。1984年,在处在改革开放大浪潮中的清华大学里,一群热爱合唱、平均年龄53岁的老教师成立了合唱团。当年在册80人,团长是德高望重的李国鼎教授,指挥使薛祖庆教授,钢琴伴奏是出身音乐世家、几十年如一日在合唱团默默奉献的陆明老师。自成立起,合唱团的成员们每周都集中排练一次,置身于声乐实践当中,用心去把握声音、旋律和情感的变化,在享受合唱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