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刊速览
地刊速览专注科普,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科普式的介绍,一方面希望对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向非地学背景人员展示地学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雪学苑  ·  某cocos2djs游戏jsc以及资源文件解密 ·  昨天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  DeepSeek:东盟职业病防治情况 ·  2 天前  
安天集团  ·  2024年活跃挖矿木马盘点 ·  2 天前  
厦门网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3 天前  
厦门网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刊速览

Geology: 方解石也能记录陨石撞击历史

地刊速览  · 公众号  ·  · 2025-01-07 08:00

正文


【导读】近日《地质学》期刊发表文章,探讨了方解石在高压冲击下孪晶的形成及其作为冲击变质标志的潜力。研究人员利用轻气枪对大理石样品进行冲击实验,模拟陨石撞击等极端环境。结果发现冲击作用使得方解石形成了高密度孪晶,孪晶宽度小于可见光波长。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测量孪晶的密度和分布来估算撞击的强度,评估方解石所经历的冲击变形程度。这为研究地球和行星撞击事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地球上许多地方都存在陨石撞击坑(impact crater),这些撞击事件对地球地质历史和生命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确定一个地质构造是否为陨石撞击形成,需要找到确凿的冲击变质证据。 目前,科学家已经对大多数造岩硅酸盐矿物(silicates)的冲击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冲击压力与矿物变化之间的关系。 然而,对于地壳上部最丰富的矿物之一——方解石——其在冲击变质作用下的特征却鲜有研究。

本次研究聚焦于方解石在冲击作用下形成的高密度孪晶。 孪晶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晶体以特定的取向关系相互连接而成的复合晶体。 孪晶的形成通常是由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压力、温度变化等)或晶体内部缺陷引起的。 在高压冲击等极端条件下,孪晶的形成可以作为一种能量吸收机制,帮助晶体释放应力。

研究人员使用大理石(marble,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样品进行冲击实验,模拟陨石撞击产生的高压环境。他们利用冲击波枪(light-gas gun)将弹丸加速到极高速度撞击大理石样品,使其承受1.4 GPa的剪切应力(shear stress)和3.9 GPa的峰值压力(peak pressure)。实验后,研究人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中方解石孪晶的密度、宽度和分布特征。此外,他们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冲击过程中方解石的变形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受到冲击的大理石样品中方解石孪晶密度超过了1000 对/毫米 。这些孪晶的平均宽度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会独特地影响冲击后方解石的光学特性。研究人员发现,方解石孪晶压强测量法可以用来评估方解石的冲击变形程度。 研究证实可以 通过测量孪晶的密度和分布来估算撞击的强度, 评估方解石所经历的冲击变形程度。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解石在高动态载荷条件下能够承受约1.4 GPa的剪切应力 ,这与实验结果相符,进一步支持了高密度孪晶的形成机制。

方解石高密度孪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冲击效应标志,用于识别由石灰岩或大理石分布区的陨石撞击坑。 此前,由于缺乏可靠的方解石冲击变质指标,这类撞击坑的确认存在一定困难。 这项关于方解石高密度孪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识别陨石撞击事件和分析陨石冲击历史的新方法,对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Michael H. Poelchau , Rebecca Winkler , Thomas Kenkmann , Richard Wirth , Robert Luther , Frank Schäfer; Extreme twin densities in calcite—A shock indicator. Geolog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130/G52795.1


本文由"地刊速览"创作,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本文来源:地刊速览 "。

END

栏目速达
地质学 矿床学
古环境 生态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