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思行研
真相就像诗词,可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诗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思行研

大摩-中国投资策略会之行,收获满满?

三思行研  · 公众号  ·  · 2024-09-10 11: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Q: 近期北京举办的中国投资会议上,政策制定者们如何看待通缩问题,并计划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A: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投资会议期间,摩根士丹利团队与政策制定者和智库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中得知,当前通缩问题已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其影响也在持续加深。政策制定者们普遍认识到,通缩不仅威胁到经济的稳定增长,还可能对就业、企业盈利以及社会整体福利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决策层对通缩危害性的认识正在显著加强,并开始尝试打破原有的政策路径依赖。
具体而言,政策制定者们意识到,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和供给端政策的做法已不足以有效应对当前的通缩挑战。为此,他们开始更多地考虑通过强化和完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来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同时,政策制定者们也在探讨如何适当利用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通过财政政策的灵活调整,来促进消费和缓解房地产库存压力。
Q: 政策变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实施速度如何?
A:政策层面体现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能通过中央政府的资金注入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缓解库存压力;二是增强社会保障福利覆盖面,提升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进而刺激消费需求。这些政策变动反映了决策层对通缩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寻求通过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政策手段来应对这一挑战的决心。
然而,由于体制内的讨论和决策过程相对复杂,相关政策的出台需要一定的时间。据估计,从政策讨论到最终实施,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此外,初期推出的政策规模可能不会太大,因为政府需要谨慎评估政策效果,并逐步调整政策力度。预计政策的真正落地和显现效果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例如,政治局会议及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将是重要的决策节点,这些会议将决定政策的具体走向和实施力度。
Q: 房地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具体政策将会在何时出台?初期规模会有多大?
A:房地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具体政策有望在下一阶段的政治局会议后得到明确。这些政策可能包括动用国债或地方专项债来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以及增加中央财政对底层百姓社会保障福利的投入。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标志着政府在应对通缩问题上的决心和行动。
初期政策规模可能会有限,因为政府需要逐步测试政策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而,为了形成切实效果,政府可能会宣布在未来3至5年内每年对于这两方面的投入额度。通过逐步加码的方式进行应对,政府旨在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这种逐步加码的策略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评估政策效果,并及时调整政策方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Q: 如何看待中央政府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期间可能会采取措施来收储房地产并加强社会保障福利?当前中国经济面对通缩困境时,决策层如何深化认识与应对举措有哪些?
A:预计未来中央政府会在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期间对房地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收储,并动用部分中央资金来加强社会保障福利覆盖。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缓解库存压力,并提升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进而刺激消费需求。初次实施规模可能不会达到万亿人民币,但这是一个积极的开始,表明政府在应对通缩问题上的决心。
随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政策力度。决策层对于应对通缩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他们认识到通缩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需要在政策手段上进行创新和调整。市场提出的利用中央政府负债表助力房地产和社会保障以刺激消费的观点,得到了决策层的更开放态度。他们开始更加认真地考虑这些建议,并在政策制定中逐步融入这些元素。
尽管决策层认识到通缩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不同程度上调整政策手段,但仍需付出更大努力以打破这一局面。具体表现为推出新政策并观察其效果后再适时加码,同时也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和金融稳定等关键指标。然而,这些努力尚未达到足以触发大幅度政策转变的程度,因为政府需要在确保政策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和风险因素。
Q: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通缩问题及其对企业和就业市场的影响?
A: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通缩问题持续加深,这对企业和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三季度名义GDP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约为4%左右。这一数据反映出通缩已经深深植根于实体经济之中,并开始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就业市场的发展。
在通缩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物价下跌,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难以实现revenue top line的增长。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企业不得不采取减员增效、缩减成本等自救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但也可能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失业率上升。
此外,通缩还可能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的预期变得不确定,因此可能会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这将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Q: 宏观经济和政策层面存在哪些新变化?以及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探讨中长期增长前景?
A: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不同于以往的深度通缩,表现为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现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全面下跌、各类资产价格的疲软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速的降低,都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罕见的通缩局面。这些现象表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既有框架下进行更为灵活和有力的边际调整,以应对通缩带来的挑战。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加速政府债发行来托底社融增速,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些政策在地方层面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货币政策方面,虽然政府未大幅提升长期国债利率指导目标,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汇率,以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借鉴日本经验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应对通缩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日本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缩带来的压力,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政策制定上更加注重中长期增长前景的考虑。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升级等措施来扩大内需市场;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在经济面临通缩挑战时保持稳定增长并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
Q: 政策层面对通缩和总需求扩张的新共识是什么?
A:在政策层面上,针对通缩这一经济顽疾,已经出现了新的共识。政策制定者们认识到,过度依赖供给侧发力并不能有效扩大总需求,因为供给侧的改革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并不能直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他们开始寻求新的政策发力点,以促进总需求的扩张。
其中,社保体系的改革被认为是合适的发力方向之一。通过提升普通城乡居民的永久性收入,社保体系的改革有望促进消费再平衡,提高投资回报率,进而推动名义GDP的增长。这一政策思路的转变,反映了政策制定者们对通缩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他们寻求通过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政策手段来应对这一挑战的决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制定者们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社保体系。例如,他们可能会提高社保缴费比例、增加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扩大社保覆盖面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促进总需求的扩张。同时,政策制定者们还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例如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推动消费升级等。
综上所述,政策层面对通缩和总需求扩张的新共识是:过度依赖供给侧发力并不能有效扩大总需求,需要通过完善社保体系和其他政策措施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一共识的形成,将有助于政府更加有效地应对通缩挑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Q: 房地产调整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具体有哪些方面?
A: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作为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体制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一调整过程将持续较长时期,其带来的风险复杂且多面。首先,若政府采取中央财政或央行直接救助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可能会引发宏观稳定风险的显著增大。这种直接干预不仅可能超过道德风险的危害程度,还可能扭曲市场信号,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过度救助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无法有效出清,积压的库存和不良资产继续累积,最终拖累整个经济体系。
进一步地,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还可能侵蚀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及可持续性。长期待业问题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还会造成人力资本的折旧。个体在长时间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其技能和知识可能会逐渐过时,降低了劳动市场的匹配度和劳动所得。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错配现象加剧,劳动力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还可能滋生悲观预期,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这种悲观情绪会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活动,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极端情况下,这种下行压力可能转化为全面的经济衰退,并强化通缩压力,形成恶性循环。通缩环境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负担加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脆弱性。
Q: 美国经济是否正面临快速衰退的风险,以及美联储的降息路径将如何演变?
A: 根据最新的非农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官员的公开言论,美国经济确实正处于减速阶段,但普遍预期并不会迅速陷入衰退。相反,多数分析认为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摩根士丹利团队维持其先前的判断,预计美联储将在九月份降息25个基点,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第一步。这一预测基于对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估,以及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
具体来说,预计美联储在年内将总计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以应对经济放缓的压力。进入明年上半年,预计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四次,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一系列的降息措施下,美国经济有望保持在约2%的合理增速区间内,避免因外部冲击而导致的衰退。
这一预测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虽然美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整体上仍具有韧性,特别是在消费和就业市场的支撑下。因此,通过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整,美联储旨在实现经济的平稳过渡,避免剧烈波动。
Q: 美国经济转折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影响及其未来趋势的预判是怎样的?
A: 在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背景下,不同资产类别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对于美股市场而言,当前估值偏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明年的盈利预测高达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情绪。然而,这种乐观情绪可能面临下行风险,特别是如果经济增长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因此,市场参与者可能会采取更为防御性的策略,对美国股票的基准情形持看跌态度。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美股市场可能难以取得显著上涨,甚至可能出现回调。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数据的变化,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对于人民币资产而言,在通缩环境下,其表现可能相对复杂。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表现可能并不强劲,特别是在国内处于通缩情况下。本币升值可能会对经济基本面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出口部门,因此央行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汇率。
Q: 是否存在类似于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
A: 当前,中国企业因看好美元及美国高息而持有大量美元资金,规模约为5000亿美元。这些资金如果一次性兑换回人民币,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担忧和波动。然而,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观察以及从宏观层面的反馈综合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首先,中国企业持有美元资金的目的多样,并非全部用于套利交易。这些资金可能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海外投资、资产配置等多种用途。因此,即使美元汇率发生波动,也不一定会导致大规模的资金回流和人民币贬值。
其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增长潜力,特别是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支撑下。此外,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政策储备也较强,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和维护经济稳定。
因此,虽然存在资金回流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这种风险并未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Q: 近期非农就业数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A: 上周五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美国经济正面临放缓的趋势。这一数据对于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市场原本期望该数据能为美联储的降息路径提供更为清晰的信号,然而,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得美联储官员在降息幅度上产生了分歧。
具体来说,部分美联储官员建议降息25个基点,以应对经济放缓的压力;而另一些官员则主张降息50个基点,以更为积极地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分歧反映了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此外,非农就业数据的发布也引发了市场的波动和反应。美元指数在短暂下跌后回升,反映了全球资产市场的复杂格局和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的经济数据和美联储的政策声明,以把握市场的动态和趋势。
Q: 美国总统选举对中国及美元的影响如何评估?
A: 美国总统选举作为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事件,其结果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唐纳德·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当选,预计都会对美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特朗普当选,其相关政策可能会继续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并加剧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然而,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也引发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这可能对美元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特朗普当选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强劲,从而支撑美元汇率。
相比之下,如果哈里斯当选,其政策取向可能更加注重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哈里斯可能会推行一系列增加政府支出、提高税收等政策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这些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对美元汇率产生一定的压力,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增强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并不是影响美元汇率的唯一因素。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都会对美元汇率产生影响。因此,在评估美国总统选举对美元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此外,美国总统选举还可能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备受关注。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可能会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和未来发展。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美国总统选举的进展和结果,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和趋势,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动态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全面把握市场的动态和趋势。
..................................
Q:当前存储芯片行业是否存在分化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当前存储芯片行业中确实出现了微小的分化现象。具体来说,消费品相关的存储芯片价格已在三季度见顶,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能的扩张密切相关。
然而,尽管消费品相关的存储芯片价格出现下跌,但整个存储芯片行业仍受到AI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支持。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增长,因此预计短期内存储芯片价格仍能维持上涨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产能的爬升加剧(尤其是中国)可能对存储芯片板块的价格走势产生负面影响。本轮下行周期可能导致存储芯片板块价格维持艰难,尤其是原厂dRAM和DRAM制造商面临更大挑战。这些制造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进步,以调整生产策略和降低成本,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Q:如何看待美元及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未来走势?
A:美元和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未来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其中,美国经济数据的拐点和美国大选等因素是影响美元走势的重要因素。
关于美元指数跌破100的可能性,目前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不过,可以关注的是,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压力可能会对美元的走势产生影响。如果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那么美元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
此外,美国十年期国债的目标价也难以准确判断。然而,基于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压力,我们可以关注两年期与十年期债券曲线的变化。如果曲线出现倒挂(即两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增加,进而对国债价格产生影响。
另外,美联储在就业指标上的考量也是影响市场利率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果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状况良好,可能会倾向于保持当前的利率水平;如果就业市场出现疲软迹象,美联储可能会考虑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













END


平台10W+纪要库与你共享

深度产业调研·优秀企业研究跟踪·大咖专家访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家,是什么? |龙应台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家,是什么? |龙应台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