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史伟浩:糖尿病足综合保肢治疗管理——华山医院 ... ·  2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如何拥有一场畅快的拉屎体验?|便秘救星 ·  4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椎体内有气体?下这样的诊断才专业!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骨肌系统常见病磁共振成像诊断规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HRS 2017|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中国优秀病例分享专场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15 23:11

正文

 Heart Rhythm2017

  CHICAGO


芝加哥当地时间2017年5月13日,在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上,中国优秀病例分享登上世界舞台,来自中国的专家通过精彩绝伦的病例,向参会的中外专家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并由此衍生探讨心电生理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国内外专家展开的激烈讨论,彰显中国心电生理专家的自信和风采。《门诊》杂志前方记者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本次病例分享共有6个病例主题,目的是为了交流ICD和CRT治疗管理的观点和经验。包括预防PCI术后心脏性猝死,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减少不必要放电,优化AV间期提高CRT反应率以及希氏束起搏等热点问题。


胡作英:冠脉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EPCI)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胡作英教授通过几个病例的分享,简要介绍该院开展EPCI项目的现状。EPCI是Effective Practice of Cardiology Intervention的简称,指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胡作英教授表示,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仍存在心脏性猝死(SCD)的风险。尽管现有证据显示有必要在PCI术后筛查SCD风险,但只有少数患者真正做到。因此有必要规范治疗流程,对需要ICDs治疗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EPCI项目开展以来,已经为需要SCD预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很大帮助。


董颖雪:使用ATP during charging最小化ICD误放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颖雪教授分享了如何使用ATP during charging功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ICD误放电。患者为心肌病伴持续性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EF30%,拟植入ICD。美敦力ICD具备ATP during charging 功能,程控显示3次室速事件中有2次通过无痛ATP终止,这样既减少不必要电击,又节约ICD电能。


陈样新:AV/VV延迟的自动优化改善CRT应答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陈样新教授介绍了1例CRT超反应病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NYHA Ⅳ级,CLBBB,植入美敦力AdaptiveCRT,EF值从31%恢复至52%。陈样新教授表示,对于心衰患者,CRT应答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疗效问题。美敦力的AdaptiveCRT起搏器程控模式包括适应性单左室起搏和适应性双室起搏,自动调整AV间期,为患者带来福音。


盛夏:优化ICD患者管理,减少不合理放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盛夏教授通过4个临床病例的展示,说明ICD的不合理放电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盛夏教授表示,随着技术革新,现如今美敦力ICD设备能有效减少不合理放电的发生,避免过感知和强化快速心律失常的辨别。


戴研:VVI升级至CRT-D病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戴研教授分享了1例起搏器诱导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患者植入VVI起搏器之后,QRS从100 ms延长至150 ms,EF值从55%下降至32%,伴心悸。遂升级至CRT-D,术后1个月EF值恢复至44%。戴研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对于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双室起搏优于传统的右室起搏,欧洲指南也做了相应的推荐。而本例患者由于术前EF值较好,所以可以选择起搏器植入。对于何时升级这一问题,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来证实。


黄伟剑:希氏束起搏改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预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分享几例希氏束起搏的临床应用,疗效都较为显著。黄伟剑教授表示,随着中国心电生理专业软实力和硬件水平的提升,使得希氏束起搏植入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预后也更好。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可以避免右室起搏的危害;对于需要CRT治疗的患者,希氏束起搏能够成为心衰人群CRT治疗的另一种选择方案。不过在推广前,还应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来支持。



中外互动:分享中国特色,促进相互学习

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ICD/CRT/Brady病例分享活动,从中精挑细选,才有了这次的病例展示。作为中国心电生理领域临床病例分享国际首秀,让国外专家对中国的医疗现状和技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分享经验互相交流与学习。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