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风险管理这件事,
以下两种风险管理说法似乎永远都是对的:
第一,分散投资;
第二,分批买入。
在
《这个投资方法害人不浅(上)》
里面,我们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分
散投资的局限性。今天我们分析第二个风险管理方法“分批买入”,为什么也会成为一个巨坑。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95%投资者的分批买入,就是“倒金字塔”式买入,因为这样做最符合人性贪婪又恐惧的本质,也符合人类对事物的
认知规律。当一个人对投资缺乏认知的时候,TA会先试一试, 通过实践来检验听到的真理是否靠谱。比如有10万块钱,会先买1万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买了之后,基本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买了之后赔了。
这个时候TA会怀疑自己看走眼了:这个投资标的不靠谱,市场不行,现在形势这么差,估计还要跌。这个时候,之前前学习的越跌越买策略,早已经忘在九霄云外。
情况二:买了之后赚了。
看到账户上赚钱,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嗯,这个基金真不错,市场还是有机会的,那我再买一些,加仓2万。过了1个月,账户已经盈利10%——基金投资真的靠谱省心,这只基金太好了,再买3万,剩下4万再等回调加仓。而后面的市场走势,往往涨的让人情绪奔溃,越等净值越高。不等了,剩下的4万全买了。至此,一个标准的新手散户的“倒金字塔型”建仓法,基本实施完毕:
那正确的建仓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和我们所处的投资能力阶段相关:
初级投资者: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基于估值的仓位管理。
公式:仓位=1-估值温度计。
(这里讲到的估值温度计,大家可以点击公众号菜单''获取概念解释与数据)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投资者,当他需要做仓位决策的时候,仓位=1-估值温度计。当市场估值处于比如80°的高位时,那合理仓位是20%,而市场估值降低到20°时,合理仓位是80%。
那
么,
这个
仓位应该分几次建仓呢?
比如今天我拿到10万元,市场温度35°,难道我一次买入65%的仓位?
不去判断市场未来涨跌分批建仓吗?
答案是肯定的——本身这个方法就是基于估值的择时,已经根据市场情况做了择时了,如果再择时一次,属于二次择时。
既然是初级投资者,二次择时往往是添乱而不是优化。
如果初级投资者都有这么强的能力择时,那么市场中每天
做的那么多错误决策由谁完成呢?
所以,建仓的方法很简单了:
第一步,先查市场估值温度。
第二步,计算第一次建仓的仓位多少,仓位=1-温度计。
第三步,跟踪估值温度计变化决定加仓或减仓。比如温度降了5°,那就加仓5%;降了10°,加仓10%;温度上升10°,减仓10%。
这样做,是不是完美符合了低买高卖的逻辑?
成熟投资者:
以估值为基础,同时结合趋势、基本面、政策、资金面研判市场未来走势,基于对市场的研判,来决定具体仓位。
我们举几个时间点,感受一下:
2018年4月,市场温度计30度,按照估值仓位法,仓位等于70%。 但是考虑到中美贸易zhan不确定性以及市场趋势向下,所以先建仓估值仓位法的一半35%,剩余弹药准备越跌越买。到了2018年9月,市场温度计10°,认为大概率已经在底部区域,市场底随时形成,把剩余子弹全部打完。
2019年6月,市场温
度20度。虽然
按照温度计,当时仓位应该是80%。但是考虑两个因素:市场估值处在低位,同时趋势已经从坡左边变坡右边,那么这个时候,未来市场向上概率偏大,一次性满仓也是可以的,着眼于长远投资,而不是纠结于短期的波动,因为下跌也有限。
所以,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分批买入。当满仓的时机来临时,还在机械的“分批建仓”,只会越建越高,不断增加风险。
从来不存在完美的投资策略。
如果有,那一定是假的。
PS:
1、10月17日(周六),我将在台州做一个线下的理财分享:
台州附近的小伙伴,想现场参与的话,可以发邮件到我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获取活动邀请函,仅20个名额,先到先得。
2、不能现场参与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
今天晚上8点整
我还有一个线上的直播课程,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知乎账号参与:
先说到这儿了,我还要去沐浴更衣呢
特别提醒
: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信息分享。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