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5年到众荟做董秘的,以前主要在券商这样的金融机构做项目。之前是项目导向,为别人做嫁衣,到企业后则是根据公司所处行业,公司的战略安排以及管理运营的实际情况等等来考虑公司长远的价值发现、价值挖掘、价值塑造和价值传播,就像是量身定做一套华服出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券商工作的时候,虽标榜自己要把重视公司长远发展作为导向,但在实际工作中思维还是倾向于项目导向,例如给企业做过桥基金、做股权激励、或者IPO等等,我都会看作是一个个的项目,关注的是项目中的某个问题是否得到了实际解决,比如有没有对企业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公司是否保持了独立性,今天有没有回复某个问题,我要的资料什么时候提供,企业应当披露的问题是否已经及时披露等等。只要做完某个项目,我就很少再去关注某家公司的发展动态。
在证券公司工作,有时要同时做十几家企业的持续督导和挂牌,到现场最多也就几次,一次待几天十几天,开完协调会,找出重点解决的问题,准备好所有的资料,然后按照一贯的方式走流程等等,都是程式化的工作,很少会关注企业将来的战略发展。即使想考虑,实际操作中精力也跟不上。
众荟是智慧酒店管理行业的明星企业,但是否能够做好这家优秀公司的好董秘,我心里还是在打鼓,毕竟自己本身也面临职业的转型。真正开始做董秘工作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侯门一入深似海”啊,需要协调的关系实在太多了。
董秘是企业对外连接的枢纽,要在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安排的情况下,做好价值发现、价值挖掘、价值塑造及价值传播的工作。同时,要做好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对接,做好媒体关系管理、政府关系管理、三方机构关系的管理,对内还要跟公司高层及各个部门负责人沟通,尤其是和外部投资人及现有股东的沟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众荟的股东对投后管理非常重视,常常到公司了解情况,董秘就要安排接待等等。
作为董秘,法律、金融、证券、财务等专业知识是基础,还要有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
我们的股东有些是美国回来的律师,刚开始跟他们沟通就会觉得不顺畅,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很多时候他都会觉得你提出的问题太中国化了,他不理解某个法规要这么设定。这时你就要去了解美国的法律,看他们的原则制度是什么样的,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原则和出发点,才知道怎么调整思路。
除了信披、三会、公司治理等基本问题,董秘还要学着让自己更有趣。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技巧。比如,人都是喜欢和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这个时候你就要多学习一些好玩有趣的东西,如滑雪、打麻将、打高尔夫等等。
这些都对董秘的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还要密切关注随时新出的政策和案例,并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三板董秘是一个学习热情特别高的群体
最初进入这个行业,面对着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就要重新开始学习。所以我建了董秘的学习群,叫蜜柚荟敢死队,里面有考CPA的,有备考司法考试的,有考基金从业资格的,也有努力健身和学习新技能的。大家一起监督一起学习。
新三板董秘这个群体学习热情特别高,我们每天在群里打卡,谁不打卡就发红包,努力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董秘室就我一个人,办公室每晚的灯都是我关的,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三小时。坐在桌子前写东西,就感觉头发在哗哗地掉。挂牌后虽然添了新成员,但紧接着就是对八个主体的融资,同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在启动,整个过程一直很忙碌。最多的一天联系了30多家券商,一直打电话到半夜,本子记得密密麻麻,最后嗓子都哑了。
现在公司这边搭班子、建团队,所有流程和制度架构搭起来了,我的时间也慢慢规律起来,建了“蜜柚跑起来”群,准备重新捡起健身的习惯,以前我还是马拉松爱好者。
做三板公司的董秘很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三板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新三板市场都是中小企业,服务的是创业型、创新型企业,和主板存在巨大的差异。从风格来看,主板中小板的公司都相对成熟稳健,而新三板相对来说更具创新性、灵活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最有活力的企业一定是在最具有活力的市场诞生出来的。
借助新三板的融资、规范和交易功能,中小企业能从资本市场对接更多资源,成长也会更快,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和信披的规范,新三板会得到资本市场的巨大发展机遇。众荟也是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的CEO林小俊从2012年就创办了慧评大数据,之后就一直在大数据领域深耕细作。
众荟最新的一轮融资中,去哪儿投了8500万,这次定增就是一次战略合作,我们希望借助去哪儿的渠道优势和流量优势来帮助众荟做大做强。
众荟现在已经有携程和去哪儿的双背书,我们也希望未来再引进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今年也会考虑通过做市优化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