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弄出人命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焦虑?|产前焦虑安抚指南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4-22 12:00

正文

小编的堂姐是一个孕期30周的准妈妈,她最近的口头禅是:“永远不要招惹一个孕妇。”

 

家里人都能感觉到她的喜怒无常,她会经常在深夜无缘无故地哭泣,总梦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

 

一些新妈妈作为过来人,给予了她许多“宽慰”:

“没必要担心的,这都正常!”

“等你孩子一生,就自然没事儿了!”

 

但她总觉得自己的情况并不像别人口中的那样轻松。她意识到,自己正饱受产前焦虑的困扰。


从怀孕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包括准妈妈自己,都把关注点放在了那个新生命身上,大家都在关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该怎么顺利的把宝宝生下来。

 

但今天,我们只想关心准妈妈本身,想与你谈谈在孕期非常普遍出现,但又很容易出问题的一件事:产前焦虑。

 

产前焦虑有多普遍?

 

孕育新生命带来喜悦的同时,怀孕作为一项应激事件,也伴随着重大的生活变动,和心理层面的波动,毫无差错地顺利度过几乎是不现实的。


比起产后抑郁,产前(从怀孕到分娩)期女性抑郁/焦虑情绪的比例和程度要高出很多。


英国对于9000名产妇的研究表明,她们在怀孕期的抑郁程度会显著升高,在孕期第32周左右,抑郁分数达到顶峰。有近五分之一的孕妇曾受到抑郁情绪困扰,焦虑症状则更甚。


然而人们对于产前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却远远低于产后抑郁。这种双重困境导致,很多准妈妈正切身地体会着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却不能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产前焦虑/抑郁有哪些症状?

 

产前焦虑/抑郁可能会有以下表现:

  • 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

  • 情绪上易产生剧烈波动

  • 极度的易激惹

  • 睡眠紊乱(睡太多,或失眠)

  • 广泛性焦虑:对于日常所有事物充满恐惧感

  • 反复担心婴儿会出问题

  • 无缘无故感到自责

  • 长时间地感到悲伤、忧虑

  • 无尽的疲惫感

  • 有自杀或死亡的想法、念头

 

以上这些表现,会因个人情况而有程度上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怀孕期间,饮食习惯、睡眠节律、以及情绪上的变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产前焦虑/抑郁与情绪上正常的紧张和低落之间,在程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当这些改变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受到产前焦虑的困扰了。

产前焦虑对婴儿有怎样的影响?

 

新生儿的健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产前孕妇的状态只是其中一个。

 

研究证实,孕期抑郁情绪与婴儿体重较低、早产、以及婴儿的情绪行为问题都有显著的相关。过度的精神紧张也可能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生理性缺陷。

 

怀孕可能是女性最容易担惊受怕的一个阶段,孕妇们不断地担心孩子早产、难产、流产、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担心营养是不是没跟上。

 

准妈妈们因为焦虑和恐慌,会做出许多原本不必要的事情,而这也许会把这种恐慌变为现实。因此,产前焦虑像是一种自证语言,由于担心孩子出问题,导致了孩子真的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有产前焦虑?

 

1. 生理原因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导致情绪波动的原因之一。 激素变化会使人更容易受到焦虑情绪的干扰。

 

一方面,焦虑情绪是一种保护机制,让准妈妈们产生一些顾忌,比如主动远离烟酒,防止婴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焦虑情绪是激素分泌的正常反应,准妈妈们无需因为一点情绪的波动就责怪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妈妈”。

 

2. 对于新身份的恐惧

 

成为妈妈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身份改变之一。这个新身份充满未知,导致一些准妈妈对于自己即将到来的角色没有足够的预期,因此产生幻想和恐惧。

 

另外,比较恶劣的一种情况是:怀孕是意外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到来完全没有预料,也不期待,甚至充满抗拒。那么孕妇就具有较高的风险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 生活现状的改变

 

怀孕生子作为一个女性生活中的重大应激事件,往往伴随着自我角色、亲密关系、事业和家庭生活的全方位改变。

 

胎儿一天天长大,也是女性自我一天天缩小的抗争过程。孕妇们面对逐渐丧失的自我,很容易对婴儿产生又爱又恨的纠结情绪。


这个小生命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不安和担忧。作为一个准妈妈,需要面对的是已经或即将到来的:


  • 身材走样

  • 社交生活的锐减

  • 个人空间被挤压、放弃兴趣爱好

  • 事业受阻、停滞

  • 夫妻关系面临危机

      …… 

 

怎样应对产前焦虑?

 

对于准妈妈们自身,除了尽量保证健康的睡眠和运动之外,还需:

 

1. 正确看待它

 

产前的情绪波动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应激反应。我们不应该把它随意贴上疾病的标签,但也不应该因此就减少对于产妇情绪的关注。

 

将产前抑郁/焦虑情绪正常化,正确地认识到它是孕期必经的一部分,不谈之色变,能够帮助准妈妈们更好地看待自己的情绪,也能预防焦虑严重下去。

 

但是当孕妇真的产生大量焦虑,或有长时间的悲伤、疲惫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状态,及时求助于心理咨询。

 

社会上已经有太多的信息去规定孕妇的想法和行为,要求妈妈们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能紧张。但我们想对这些惊慌失措的准妈妈们说:


你不必一直开心,也不必苛责自己,你是可以不安,可以迷惑的,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时间来适应。

 


2. 寻求社会支持

 

虽然有很大比例的准妈妈群体正饱受产前抑郁/焦虑的困扰,但是情况的普遍并不能消除她们自身的无助感,她们依然是孤独的。

 

这时,社会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不要自己先预设“老人会瞎操心、而伴侣无暇顾及”,及时和家人、朋友沟通自己的感受,才能获得帮助。如果情况严重,则需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作为伴侣和家人:

 

1. 过度关怀不等于社会支持

 

经常令准妈妈们感到委屈的是,人们会说:难道还不够关心你吗?全家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你身上了,你怎么还出问题了呢?

 

的确,我堂姐每天看到的都是“孕妇注意事项”、“孕妇能不能吃XXX”。但这些关心更让她觉得她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个孩子的培养皿,大家围着她转是因为“肚子里怀着孩子”。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通过塞补品来给胎儿提供最好的营养,更是对于孕妇本身的关注,包括她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

 

而很多家庭的观念都是:只要孩子好,大人无所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孕妇在分娩之后,会发生产后抑郁。因为孩子跟母体分离,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失去了价值,就被新生儿从关注的焦点中挤了出去。

2. 做好产前教育(prenatal education)

 

国外有很多产前教育的自助手册或关注妈妈群体的机构,国内在这方面仍在发展过程中,对孕妇群体的健康关注还停留在生理层面的产检,对于产前心理健康状况只有潦草几句叮嘱。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准妈妈们和家人利用一些线上的机构或资源,来扫清自己对于产前焦虑的认知盲点,鼓励准妈妈们度过产前的焦虑期,并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我在知乎上搜:「怀孕期间」

出现的问题几乎都是:怀孕期间如何预防妊娠纹?能养狗吗?用什么化妆品?能继续健身吗?老公出轨怎么办?饮食有何禁忌?

 

除了这些实用的技巧、现实的顾虑之外,我想,准妈妈们的内心情绪还是需要有人来关注的。


以下,我们筛选了6位擅长处理产前焦虑的咨询师,如果你或是你身边的朋友需要帮助,可以在文末的阅读原文」中找到他们。

 


References:


Biaggi, A., Conroy, S., Pawlby, S., & Pariante, C. M. (2016). Identifying the women at risk of ant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1, 62-77.


Lee, A. M., Lam, S. K., Lau, S. M. S. M., Chong, C. S. Y., Chui, H. W., & Fong, D. Y. T. (2007). Prevalence,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antena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110(5), 1102-1112.


O'CONNOR, T. G., Heron, J., Glover, V., & Alspac Study Team. (2002). Antenatal anxiety predicts child behavioral/emotional problems independently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1(12), 1470-1477.


Sarah Best. (2015). How to Help Women With Perinatal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logy Today.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希望这里,是你的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