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流行病学方面突出了CKM综合征各分期的特点
CKM 综合征根据是否合并代谢危险因素、有无代谢异常、以及CKD和/或CVD,将CKM综合征分为5 期。0 期是指无CKM综合征危险因素;1 期是指存在过度或已引起功能异常的肥胖;2 期是指发生代谢性疾病或中高危CKD;3 期是指出现亚临床CVD;4 期是指出现临床CVD,包括CHD、HF、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房颤,其中4a 期无慢性肾衰竭,4b 期合并慢性肾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M 2 期患病率最高(48.1%),更加强调早防早筛早治疗的重要意义。
2. 从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方面诠释心血管-肾脏-代谢性疾病的内在联系
该共识分别从心血管-肾脏-代谢的正常生理交互调控机制和CKM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阐述心血管-肾脏-代谢性疾病的内在联系,强调代谢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促炎反应对CVD和CKD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作用。
3. CKM危险因素筛查中强调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定义为影响健康的社会地位及资源分配因素,涵盖从出生到衰老的所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是指影响个人和群体健康状况差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不良的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CVD和CKD发展,同时也通过长期应激反应,包括刺激压力激素、炎症反应以及血管高反应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以及代谢紊乱,最终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CKM 综合征的发生与进展是动态且连续的,而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贯穿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危险因素和结局产生深远影响。
4. CKM综合征相关疾病全面覆盖
该共识除了CKM综合征传统所指的肥胖、糖尿病、CVD和CKD,还增加了CKM各分期的临床管理路径、CVD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脑血管疾病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筛查、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建议,同时还重点阐述了新型降糖药GLP-1RA和SGLT2i在CKM分期中治疗的建议。
5. 突出CKM生活方式医学管理的重要性
CKM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过度的心理压力、睡眠障碍以及吸烟等因素。近年来,生活方式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医学领域,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习惯来干预CKM综合征的整体病程而受到广泛关注。生活方式医学强调在预防和治疗CKM综合征时,重点优化个体的运动、营养、心理健康、睡眠质量以及戒烟限酒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