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几年的持续的下行压力,尤其是在过去两年,乘用车车市场呈现的下行压力,这也是很多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带来了质疑。但我认为
汽车行业是中国最有潜力的朝阳制造业。
随着汽车电动化发展的新机遇,乘用车行业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点。我们应该要坚定我们的信心,加大对汽车制造业的投入,同时扩大产能,抓住中国汽车制造业带动中国产业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
1
、乘用车行业连续销量下滑
根据乘联会的国内零售统计,2017年中国乘用车零售达到2372万,达到了近年的峰值状态。随后2018年、2019年、2020年呈现持续的三年下行压力,而且下滑幅度都是相对比较大的。
尤其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了-7%的下滑,2020年仅有1929万台,距峰值下降440万台。因此,很多人对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担忧,认为整个车市已经见顶。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市场已经世界第一,难以进一步的突破。中国车市未来的下行压力较大,或者是进入区间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对汽车行业发展,未来报以担忧的态度,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乐意去进入汽车行业。
我认为近两年是中国车市调整的暂时谷底,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2
、乘用车的出行功能不可或缺
汽车行业的本质是“衣食住行”的“行”,出行属于人类的基本需求,有可持续的市场需求,但是产品形态、商业模式、行业生态将发生变革,只要汽车行业跟上变革步伐,就不会属于夕阳行业。
目前燃油汽车进入技术革新末期,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达到技术顶峰,同时5G和智能驾驶技术都将大大拓展汽车应用场景,比如城市无人流动服务车,无人网约车、无人运输车队(大载量)。这些应用场景暂时没有其他设备可在短时间内有效代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地区形成城市圈、城市链,生活工作半径的扩张带来的跨地区流动需求将作为长期需求存在。城市交通网络智能化发展也将有利于缓解目前存在的部分大中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为用户出行创造更好的用户环境。
3
、中国私车普及潜力巨大
中国目前的千人汽车拥有量在200不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增长潜力还是很大;另外,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初次购车向再次购车的大转换阶段,随着消费者自身收入提高,眼界开阔之后,对于汽车的需求也是会发生升级推动。
4
、共享化不是主流趋势
有人担心共享化带来的需求下降,导致汽车市场急剧萎缩。庞大的公共交通系统着力于满足中国在大规模人口基数状态下的基础出行需求,其低成本优势是以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基建的持续推进为依托,但无法满足用户不同频次的个性化、私密性的阶段升级出行需求。我们认为庞大的公共交通出行是效率较低的,前期因为低成本优势而没有选择个性出行。未来的私人移动空间的潜力巨大。在汽车技术革命性突破的时期,全新的汽车生活方式将会是推动车市持续发展。
5
、新能源车带动中国制造业出海
A\
总体出口增长不强
乘联会根据海关数据统计,
在前期
13-15
年世界经济低迷下的剧烈下滑后,
2016-2020
年出口增速逐步企稳改善,目前的月度出口量维持在月均
8-10
万台左右水平。
2020
年
1-12
月的出口达到
106
万台,同比下降
13%
;
12
月出口也达到了
12
万台,这也是受到疫情冲击,未来汽车出口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B\
新能源车出口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