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算权威
共同观察、研究改革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央、地方官产学研媒改革声音,探索改革实践,营造改革氛围。本公号原创或摘发的文章,仅用于“学术•实践”提供交流探讨用,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都新闻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开始戴电子镣铐服刑 ·  22 小时前  
天都新闻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开始戴电子镣铐服刑 ·  22 小时前  
侠客岛  ·  DeepSeek火了,割韭菜的也来了…… ·  昨天  
政事儿  ·  美方希望接管加沙地带,中方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算权威

李克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

不算权威  · 公众号  · 政治  · 2021-05-09 07:21

正文


李克强总理13日在放管服会议上强调,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这是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监管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无论综合部门还是监管部门都有责任,也都有手段。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切实做到权责一致。


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国发〔2015〕62号

(摘录)

——职责法定。坚持权责法定、依法行政,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在办理登记注册后,工商部门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明确的,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不明确或不涉及审批的,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在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上发布, 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查询,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

【专家解读】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是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原则

文/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湛中乐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的内涵简析

从字面涵义理解,“谁审批、谁监管”是指依法享有审批许可权的行政主体,对其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谁主管、谁监管”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对其主管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将二者结合起来看,“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以下简称“四个谁”)原则包括两个层级的涵义,即在第一层次上形成了审批与主管的分工,并且只有在确定了审批事项和主管事项,才能分别进行第二层次的监管。

“谁审批”作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第一层次的一个方面,旨在明晰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谁审批”的潜在涵义是“某一事项是否需要审批,需要审批的,由谁审批”。反过来,一旦确定了“谁审批”,实质上也就确认了该事项需要审批。审批与否决定了政府和市场初次调控范围的宽窄。在我国改革进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核心问题,商事制度改革的系列举措正是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呼应。无论是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还是“先照后证”改革,都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量削减审批事项。“谁审批”不仅明确了审批事项的主管机关,也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谁主管”作为“四个谁”原则第一层次的另一个方面,旨在指导外部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谁审批”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而“谁主管”则与“谁审批”共同确定不同行政权的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谁审批”和“谁主管”分别可进一步阐释为:需要审批的事项,在法律确定的享有审批权限的机关对其审批后,由该审批机关对其行为进行管理;不需要审批的事项,但需要事后监管的,由法律确定某一行政主体具体管理其日常行为。换言之,审批的权力附带了主管的权力,非审批事项的监管主体则由法律另行规定。由此,在行政机关之间形成了审批权和主管权的划分,可视为行政权的二次调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审批机关对审批事项的主管之所以是随附的,在于审批机关具有按照审批要件实施监管的优越性。如果将审批事项交由其他行政机关主管,会造成行政组织冗余和监管效率降低。

“谁监管”作为“四个谁”原则第二层次的内容,隐含了行政权内部分工问题。一方面,每一组次原则前后两个“谁”的指向确定并且一致;另一方面,当作为行政主体的“谁”落实到具体承担监管事务的“谁”时,行政主体内部应当进行职能分工,由具体的监管机构履行各自职责。换言之,“谁审批、谁监管”中具体承担审批职责和监管职责的机构一般应当不同,但最终的责任均集中到共同隶属的行政主体;“谁主管、谁监管”中以行政主体为主要责任承担者,但具体监管则由主管机关的内设机构实施。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的法治意蕴

“四个谁”原则既是行政法治的要求,更是行政法治的体现。这从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对于“职权法定”原则的阐述可见一斑。即坚持权责法定、依法行政,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以说,“四个谁”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在市场监管领域的生动写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