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门财经
进门财经是专注金融领域的财经直播平台,聚焦金融信息传播生态,以分析师路演直播为核心,延伸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三板公司路演、金融培训和财经社群活动等各类财经领域的直播场景,为投资者提供高品质的证券研究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门财经

债券违约和你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进门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5-30 19:16

正文

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已出现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规模近180亿元,同期还有至少12只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违约事件,下一步如何演变,和普通的你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一、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违约事件?

Wind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尚不足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 除此前春和集团、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等“熟悉的面孔”外,新增违约主体5家,分别为上海华信、富贵鸟、凯迪生态、神雾环保、中安消。


针对债券、信托出现的违约情况,机构普遍认为,是强监管、降杠杆、去风险等措施下带来的“阵痛”和后遗症。


兴业证券就指出,本轮债务风险的本质是2016-2017年“繁荣”的后遗症。本轮债务问题的本质在于始于2015年下半年的信用扩张,这与2011年是相似的。 2016-2017年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复苏的同时也伴随着其杠杆率的进一步上升。而考虑2-3年的债务久期,今年则开始面临债务到期的压力。


兴业证券进一步分析指出,我们看到新增社融的规模在经历2014-2015年收缩之后,在2016-2017年明显反弹,同时伴随着货币乘数的快速提升。而这意味着对于这一轮加杠杆的主体(地方政府、房地产)而言,其金融风险是进一步累积的。在经济复苏期,金融风险并不会明显体现出来,然而当托底政策本身的效果逐步消退之后,风险则会逐步暴露出来。

天风证券拿当前情况和2014年对比。2014年的全面宽松,本质上是在给2009年的四万亿“还债”。 2014年面对的情况相当严峻,主要是经济结构出了问题。 相比之下,2018 年的民企违约,本质上是在给2014-2016年的金融自由化“还债”。所以,当前经济结构并没有出问题,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也小于2014年。


广发证券也认为,当前宏观基本面和企业微观基本面均好于2014—2015年。 2014年以来信用违约的宏观背景在于产能过剩和通缩,对应到企业层面,钢铁、煤炭等中上游国有企业部门经营持续恶化。经过供给侧改革调整,中上游国有企业部门盈利大幅改善,库存去化明显,经济走出2012—2015年的持续通缩。


二、哪些领域风险大?

兴业证券认为,今年债务的“坎儿”并不好过。 2018年面临6 .2万亿元的信托到期,其中可能直接对接的非标融资约2万亿元,这部分非标融资难以续作,这是今年债务层面最大的压力。 信用债层面上,2018年到期额为4 .7万亿元,相比2017年是下降的,但会受到标融资渠道收紧的拖累。

分债务主体来看,城投、房地产、国有企业三领域风险较大。 过去两年金融扩张的过程中,最为受益的两个部门仍然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理论上在金融条件收紧的过程中,这两个部门也是受冲击最为严重的两个部门。 从债券市场来看,2016-2017年的融资主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城投,可以看到相比在2009年净融资额占比约40%的采矿 +制造业,其净融资在2017年已经转为负值,房地产、城投则持续实现债券净融资为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内部则出现了结构性分化,相比民企的杠杆率明显下降,国企的杠杆仍尚在高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企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或也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点。


2018年是信用风险暴露大年,也是债务清算逐渐触及核心的一年。潮水总会退去,裸泳者也将无处遁形,只是民营企业往往处于浅滩,所以更容易搁浅。 但相比2012-2013年的信用债风险,只要不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信用风险仍然是个体风险,天风证券认为短期民营企业整体出现发债难与市场过度恐慌有关。


三、下一步如何演变?

广发证券提醒大家客观来看近期信用违约,虽然违约数量和规模大幅提高,然而违约率相对平稳。

根据Wind数据,2017年11月—2018年4月,共发生违约事件28起、涉及金额 242.08亿元,平均每月5起、违约40.25亿元。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信用违约率分别在 1 .09 %(数量)和0.95%(金额)。回顾2016—2017年两轮违约小高峰,2016年上半年违约42起、涉及金额216.82亿元,平均每月6起违约、违约37.85亿元,违约率分别为1 .75%(数量)、1.03%(金额)。 可见,本轮信用违约金额大幅攀升主要原因在于债券到期量大增,而非债项资质大幅度恶化。

广发证券认为,未来信用违约发展主要取决于政策走向。广发认为政策旨在推动信用市场刚兑逐步有序打破,从而打破隐性债务刚兑。在不发生极端情况下,风险适度出清,信用利差打阔,利率定价机制完善,是政策层面期待的宏观去杠杆效果。


首先,从政策脉络来看,以当前阶段已经完成去杠杆第一阶段,当前政策重点落在两个刚兑打破,目的就是修缮投融资体系。 中国选择的是主动去杠杆路径,主动去杠杆路径大致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在资产价格挤水分和稳定资产负债;第二和第三阶段重在修补金融监管、纠偏融资体系扭曲,最终提升实体投资回报率。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去杠杆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隐性债务刚兑打破是当前政策重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