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起学私募
私募学习看我就够了,我们关注跟踪私募的各种动向。可能是全网最大的私募学习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全国首个!AI政务助手“深小i”来啦 ·  23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免费!延长至15天!深圳明确了→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明星都来了!TA们眼中的深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起学私募

推荐阅读!几十位经济学家把脉2019年大势,兼听则明!

一起学私募  · 公众号  ·  · 2019-01-10 17:53

正文


2018年已经过去了,摩根史丹利称其为史上最差的年份,全球93%的资产都在下跌。

2019年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注定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新年伊始放眼全球,贸易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新闻致辞中罕见地两次提及“世界大战”,并多次强调团结,说明欧洲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左右两难。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将减弱。。。。。。今年初,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黄金、国债等“安全资产”遭疯抢。。。。。

全球经济增速几何?美国经济拐点到了?人民币何时破7?A股市场有没有机会?楼市到底还能不能涨?

针对这些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汇总了各大券商、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观点,为2019年的大势把一把脉。

主流观点基本都是这样:

经济增速放缓有压力

国内货币政策“稳货币+增信用”,财政“积极应对”。

资本市场运行格局将“前低后高”。

人民币“破7”与否,短期内视中美贸易摩擦谈判的情况而定。即便“破7”也将在6.6-7.0之间窄幅震荡,预计将不构成单边下跌。

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是价值洼地,A股蓝筹股具备了定投的价值。

房地产投资明年稳中趋缓,楼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

全球宏观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2019,踏着改革的步点做投资。

百年变局,不会在几年十几年之内就完成,中美经贸会有协议,但当前很可能仍只是百年变局之开端而远非终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进调整注定是长期而全方位的。

对于我们来说,短期要“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在中长期则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制度的优越性来最终夺取竞争的制高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由于减税刺激效果边际递减,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动力缓慢走弱,经济增速将随之放缓,但美国经济可能不至于失速。

2019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受外部环境干扰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对以资源生产加工和出口为主的国家有显著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则会放大这一影响。

京东金融副总裁、 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中美贸易谈判重启,贸易战升温的风险或有所缓释。

2018年11月底,中美双方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进行了“友好会晤”:美国将避免在2019年1月1日将2000亿商品关税从10%上升至25%,中国承诺加大自美国进口农业、能源、工业品等更多产品。

两国领导人同意暂时休战,推动贸易谈判,十分不易,避免了两国直接对抗升级。从目前中美双方表态来看,利用90天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大,2019年贸易纷争有可能会比2018年有所缓释。

国内宏观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资本市场运行格局将“前低后高”。

虽然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或将出现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基本面是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不断改善。2019年依然存在和可能出现六方面积极因素。

一是外部压力可能减小,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得到缓解。

二是政策偏松调节有助于经济增长。

三是产业出清带来高质量发展动力。

四是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崛起。

五是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产业联动效应。

六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财政政策“积极应对”。

在内外环境都复杂的条件下,要落实工作思路,实现全年的经济“稳”的目标,当然只能依靠“逆周期”的宏观政策。在宏观政策主基调是“强化逆周期调节”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必然是朝着积极的方向走,货币政策自然也是朝着宽松的方向走。

中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不可能像联邦制国家一样地方债务出现问题中央政府不管。因此财政政策我们认为是“相对积极”。

国内财政、货币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稳货币+增信用”。

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偏松,流动性合理充裕,政策搭配特征为“稳货币+增信用”,有利于修复宏观信用环境。我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制造业、金融业、生活性服务业将扩大开放,有助于市场走向活跃。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国内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有助于稳定信心。

2018年12月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去年稳健中性的表态相比,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取消了“中性”的表述,结合当前TMLF定向降息,此前央行降准、支持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等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势是十分明显的,预期未来降准、降息仍在2019年政策工具箱当中。

此外,会议强调大规模减税和降费,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背景下,财政政策提到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积极的财政政策。

减税:增值税预计减两个点以上,小微企业可能不用交增值税了,逐步向直接税过渡,为将来取消增值税做铺垫。

个税:年收入20万以下,有各种抵扣基本不用交税了。

亏损边缘的企业绝大部分会脱离破产危险,预计减税总额两万亿以上。

财政投资会加大,两万亿,公共产品投资,如基础设施等,财政赤字预计3%以上。新“四万亿”,减税两万亿,财政投资两万亿。

人民币汇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保证资产价格相对稳定。

相关政策制定的边界是“保卫678”,即GDP增速“保6”、人民币汇率“保7”、M2增速“保8”。稳增长仍然是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基建还将扮演重要角色,只是要提高效益的权重,围绕推进城市化进程展开。

人民币汇率问题在2018年备受关注,“会不会破7,保不保7”牵动投资者的神经。人民币汇率短期会受利差、中期受通胀、长期受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背景下,保汇率就是保信心。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短期内汇率运动前景决定于中美贸易摩擦谈判的情况。

我们可以大致排除汇率明年在破7之后把不住,一下跌破7.5甚至8.0的风险,因为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格局,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本市场进一步动荡,另一方面也会让美国人找到新的把柄。

所以明年的汇率走势大致是两种可能的情景,第一种,汇率破7,但在破7以后,汇率较长时间内在6.9到7.1之间反复盘整,直到市场发现,即使汇率破7之后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然后再择机温和贬值。在这种情景下,明年年底汇率我看到7.3左右。第二种情景就是不破7,一直在6.6、6.7至7.0之间窄幅盘整。

上述两种情景都可能发生。而决定哪一种情景发生,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中美贸易摩擦未来谈到什么程度。比如最近两个多月内,汇率是不会破7的。如果两个多月后中美贸易摩擦演进是积极的,那么汇率可能继续不破7。而如果中美贸易摩擦重新加剧的话,那汇率就可能破7。

A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科创板的设立将推进注册制改革进程,制度创新有望获得突破,带动整个A股市场质量提升。

以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5G、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A股市场的流动性可能逐季改善,由股权质押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将明显降低。

“产业资本举牌+险资专项产品+各地专项驰援资金+部分外资”可能成为增量资金。受企业盈利后续可能企稳、外贸不确定因素趋向明朗、改革措施落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综合影响,全年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前期较低、后期略高。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 A股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

其中,市场期待已久的减税政策一旦兑现,将极大地鼓舞市场信心。同时,在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的背景下,预计境外海外资金将持续流入股市。如果外贸不确定因素减少,相信2019年A股会走出震荡回升的格局,科创板、5G等题材有望带来新的市场动能。

东兴证券首席经济 学家张岸元: 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具有较强的全球配置价值。

A股2018年的表现弱于全球多数股市。目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市场回调压力较大,而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开放。预计2019年美元指数走势偏弱,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依然是政策基调。A股是价值洼地,只要人民币汇率稳住,外资应会认为A股有较大的配置价值。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 目前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

中国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仍然明显,但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信心能否提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落实。

短期内,应观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尤其是减税在藏富于民、降低企业负担方面的作用;长期来看,应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长期制度建设的进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A股蓝筹股具备了定投的价值。

股市的政策底在2500点左右,但政策底不是市场底,而仅仅意味着股市一旦跌破2500,就可能有更多鼓励股市发展的政策出来,例如并购重组、股指期货的政策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