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懂茶帝
客观、中立地回答您关于茶的问题: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Rdaily  ·  全球IP方略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懂茶帝

喝茶时神秘的“回甘”,是神马玩意儿?

懂茶帝  · 公众号  ·  · 2017-08-14 21:52

正文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些天,茶友“blue sky”问了懂茶帝一个问题:“总是听人说喝茶有回甘,可是为什么我很少感觉到呢?回甘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是哦,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喝茶的人说“回甘”,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把“回甘”说清楚?我们常常将它说得玄之又玄。


因为每个人对“回甘”的感受都不一样,就拿小懂的两位同事来说吧:一位同学常常能瞬间体会到茶的回甘,另一位同学每每听说,都是一脸萌萌哒,从没体味过“回甘”为何物。

那么“回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坦白说,目前研究界对此也没有十分系统、权威的结论。不过,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还是不少的,从化学角度去分析,“回甘”就不那么玄了。


我们常说好茶才有回甘的,它是我们饮茶常有的自然感官效应和对于优良茶叶滋味的正面评价。


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回甘的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特点。

“回甘”如何产生?

关于回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回甘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浙大王岳飞教授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称:“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


观点二: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是一种“对比效应”。


此种观点认为,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我们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会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等到这些苦味物质入肚后,感官依然保留这种错觉,以致会产生一种甘甜的感觉。


对第二种观点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仅仅是一种对比效应,越苦的茶应该回甘更明显,但实际并非如此。而且,很多好茶入口时苦涩感并不强烈,但是其回甘依然明显而持久。

影响“回甘”的主因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许勇泉等,曾经采用电子舌(模仿人体味觉机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子系统)进行茶汤滋味分析。


研究表明茶汤苦味与回甘滋味具有显著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成;茶多酚和总糖含量与茶汤回甘滋味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和总糖都有助于提高茶汤的回甘滋味强度。例如普洱生茶一般茶多酚含量较高,回甘明显,这对此也是一种佐证。


当然,该项研究也认为,茶汤滋味也主要是由茶多酚、总糖、单糖、氨基酸、黄酮化合物、咖啡碱及其他化合物共同决定的,这些化学成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汤的回甘滋味强度。 


关于“回甘”,常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赶脚,小懂希望通过这篇短文,能带大家从相对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回甘,给大家一些启示,而不会越走越偏向“玄学”。未能言尽之处,还望业内高手多多补充哦!


原创声明:本文由“懂茶帝”独家原创。如需转载,不得删减,并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1、《茶汤回甘滋味及其电子舌应用分析研究》,许勇泉等,《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年版。


2、《茶文化与茶健康》,王岳飞、徐平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相关阅读:(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原文) 

1、茶汤滋味为何这么丰富?一张表全看清

2为何大红袍有香气却回甘不浓?

3、体验过“挂喉”的滋味吗?

4、茶多酚是一堆什么鬼?极简方式读懂它

懂茶帝,请最懂茶的人为您答疑,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咨询:

1、直接通过“懂茶帝”公众号留言,小懂会尽快回复您。

2、加小懂个人微信(hyn361),可即时沟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实用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