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即将上映,这部影片也是赵小丁的导演处女作。赵小丁是张艺谋导演的“御用摄影师”,他们曾合作了《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多部经典影片,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摄影提名。
提及和电影处女作的缘起,赵小丁直言,此前接到阿里影业邀请拍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是比较意外的,也犹豫了很久。对于摄影师这个职业,赵小丁有深沉的爱。但看过原著之后,发现这个题材在画面和影像上能给他很大的发挥空间。出于一个摄影师对造型、画面的热爱,他欣然的决定接受执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邀请。
在接拍电影前,赵小丁从未关注原著。接拍之后,看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原著,他知道了小说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粉丝,就是因为书中描绘的男女主之间执着的爱情,不接地气,却令人神往。男神一样的夜华三生三世只爱一人,而且他们之间这么委婉、曲折。他们之间极具想象力的爱恨情愁也打动了赵小丁。
聊天中,他坦言,原著影像化的可行性非常高,而且原著里在世界观、人物角色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描述,也存在从视觉层面深度挖掘的基础。
但如何把这个20多万字的原著,改编成2小时以内的电影故事;又如何把结构做的好看的同时,把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这些问题让他非常为难。
电影的第一版的剧本却并没有让他满意,因为故事完全被改编的面目全非。他直言,对于任何一个有大量粉丝喜爱的原著,要做任何改动都要慎重,尤其是关键部分的颠覆,都要特别小心。
赵小丁和整个创作团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秉持着忠于原著的原则进行改编创作。人设不变的同时,删掉了不重要的人物和情节,只是在故事结构和逻辑上,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
电影主要以白浅和夜华为故事的主体部分,素素和夜华的经历被弱化,成为了封印在结魂灯里的记忆,司音和墨渊的故事成为的一笔带过的情节。原著中存在的多个人物都被去掉。除此之外,迷谷这个角色也在电影中保留,并且给这个人物做了一些丰满。
为了完美呈现原著的故事,他坦白说,电影的男女主选择的都是高度契合角色的演员。电影女主的选择片方和影迷空前统一的认定为刘亦菲。而男主角夜华的扮演者,赵小丁经过多方因素的考量之后,选择了本身就很像小说中的夜华很像的杨洋出演。
赵小丁透露到,刘亦菲和杨洋会经常的跟导演沟通剧本、角色,不仅每一个情感爆发点、每一处打戏动作反复琢磨,在拍摄中更是多次跟导演主动要求“再拍一遍”。拍摄现场,经常能看到刘亦菲和杨洋真人上阵吊威亚,满摄影棚上下乱飞。
而作为处女座的两人,在个性、习惯都和电影中白浅和夜华一样,拍摄中也小互动不断,一起聊剧本,还时常讨论对手戏怎么演,有着十分的默契和CP感。
剧组里除了杨洋和刘亦菲,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找小丁一样是处女座,显而易见的,在创作中的几个人都有“强迫症”一样是高标准、严要求。而赵小丁认为,这种对艺术的坚持是创作上必须的执着。
虽然电视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已经让观众们有了对白浅和夜华先入为主的印象,但是赵小丁导演直言,赵又廷创作的夜华,也是在表演过程中慢慢的让观众认可的。电影版的角色一样也会被观众认可和接受。“从整个的电影呈现的感觉来看,他们的完成度都很高。”
筹备8个月,拍摄90天,后期制作15个月,历时两年,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终于制作完成。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个架空故事,它要求创作者要有想象力,而想象的世界创作难度相对现代戏而言会更高。电影的环境和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美术指导需要做很多场景的概念设计,更多的是需要整个团队的想象。
像东皇钟、无妄海、诛仙台的样子在原著中有基本的描述,美术团队根据这些文字描述,以及赵小丁的一些想象和要求细致还原这些道具或者场景。
十里桃林是电影里非常主要的场景,原著中也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此。电影版里,赵小丁将它放在摄影棚里拍摄,在进行后期的创作。之所以如此,他解释说电影的开机时间在冬天,环境条件不允许。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实中的桃林满足不了电影制作的要求,“完美程度不够!”
场景概念设计完成之后,还要人物造型和服装造型都要根据场景基调进行设计、修改,所以美术师在电影里的任务非常的重。美术指导是赵小丁多年合作的老搭档,经常合作广告片,很懂特效。经过一次次的推翻重新设计,不断的升级优化,最终达到这个场景的最佳设计效果。
做完场景道具的概念设计之后,赵小丁会和视效公司共同讨论设计中那一部分需要在棚内搭景,那一部分进行后期处理。计算每个场景大概需要的视效镜头的数量,然后细化整个生产过程,这要求导演必须懂后期,幸运的是,赵小丁此前也参与过后期制作,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一点也不陌生。
虽然首执导筒,赵小丁对拍戏却十分自信,因为“在影像和视觉是我们的特长。”
拍摄中用了一些虚拟技术,拍摄时能在监视器里随时看到这段戏添加了场景效果的回放,这种视效前置的拍摄手法,国内还很少会用到。这中拍摄手法能给演员置身于场景中的感觉,不会让他们在表演的时候茫然。这一点技术的运用,在后期粗剪时,影片节奏和镜头长度都能更清晰。
而为了更好的做好呈现这个世界,赵小丁透露与他合作的另一位导演安东尼·拉墨里纳拉在视效上有丰富的经验,他曾担任过电影《蜘蛛侠》但特效指导。在后期制作上,技术层面、艺术创作上,给了这部电影很多的支持。像电影结尾里,天族和鬼族的大战里用声波作为武器的“蜂鸟阵”就是安东尼的提议。“这个设定我们达到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的结合。”
赵小丁说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一波人。也确实如此,1985年,赵小丁考上电影学院,当时的他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文艺和电影正在全面复苏,并且高速的在发展。
他经历了电影变革非常剧烈的时代,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到数字片,每一个变化都不亚于一个电影产业的工业革命。在中个洪流中,作为一个参与者,一个创作者,他的骄傲溢于言表。
不断的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他从一个电影的门外汉一步步成为国内顶尖的摄影导演,他不断的探索镜头下电影不同,也在突破自己的极限。
《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千里走单骑》《大兵小将》……他用一部部作品刷新大众对电影的新鲜感。
现在又走到导演的位置,站在不同的角度参与电影的创作。他觉得能参与电影的制作过程,把品质和质量尽可能做到最好,这是作为导演该做的本质工作,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我尽可能的把《三生三世》做成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赵小丁如是说。他并部可以刻意追求电影的票房,“它被人喜欢,那么其他的东西都自然随之而来。”
在这个好的时代,尽量多的创作一些和这个时代匹配的一些好作品,是他一直不断的追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