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洛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本文是我读了识局12月13日推送的《怀才不遇勿忘行藏在我,春风得意须知用舍由时》之后产生的一点感想。
顺便说一句:我也想起个诗意点的题目来着,可是憋了半天,也没憋出如此对仗精工、气势磅礴、意境悠远的句子来。看来,怀才不遇的我,还是有点志大才疏啊。
前言
赵胜同志指出:“人才处在社会上,就好比锥子装在口袋里,时间长了自然会钻出来。如果钻不出来,说明你根本就不是人才。”
毛遂同志认为:“社会辣么大,不可能到处都是‘口袋’。你得把我放到合适的位置,我才能崭露头角。”
屈原同志表示:“老子才不屑于进你们那浑浊、肮脏的‘口袋’呢。老子宁可去跳江,也不跟你们同流合污。”
杜甫同志说:“我要去修屋顶了,你们聊,你们聊……”
一
一般来说,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在别人眼里往往是“志大才疏”。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当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一条:“才”这个玩意,没有统一、客观的标准。
比如你觉得你画画很好。可我认为毕加索比你更好,虽然我完全看不懂他究竟画了些什么。
毕竟,画的好坏不是我能定义的。
这就揭示了一个很基本的问题: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并不来自大众的选择。
你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全体地球人选出来的吗?不可能,因为绝大多数地球人不懂啥叫“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这还可以理解。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虽然地球人都会写作文,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居然也不是全体地球人选出来的——否则每年的得主都应该是中国人,而且郭敬明会在莫言之前获奖。
这还不算完。事实上,就连我们看到的影星、歌星、球星,在他们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之前,也是先靠导演、制片人、导师、唱片发行商、主教练、球探……给个机会。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就不会被大众知道,也就谈不上“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
可是,如果这样说来,“遇”就比“才”更关键:只有已经成为精英的人认可你的才,你的“才”才算是“才”;如果他们不认可,你的“才”就不叫“才”。
话很拗口,但道理还是有的:在精英眼里,世界上从来没有“不被认可的精英”这种动物——他们不认可,说明你压根就不是。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种“分化”的结果。
二
在我们争论一个人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志大才疏”之前,最好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会认为“怀才不遇”是个伪命题?必然是已经“遇”了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认为“怀才不遇”是个真命题?当然是还没“遇”的人。
当这两种人相遇,就产生了朋友圈里的著名争论:本事和圈子哪个更重要?到底是有了本事才会被“上层圈子”接纳,还是被“上层圈子”接纳了才有机会增长本事?
圈子里的人当然认为是前者,圈子外的人往往认为是后者。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话没错,可是反过来说,有准备的人很多,每个人都被机会青睐了吗?
不好说吧。
说句难听的,等待被机会青睐,跟宫女等待君王临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长得丑,他不可能理你,但你长得美,他也不一定理你。
宫女要设法取悦君王,你要设法取悦你所处的世界。
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你要取悦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世界?
三
有些人运气好,遇到了自己天生就能取悦的世界,比如和珅,他正好碰上乾隆,两人的气质很合适。但林则徐的运气就差了点,他的气质不太适合那个世界。
于是他就要面对一个永远无解的命题: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
按说应该改变自己,因为改变世界太难了。但要是改变自己也很难呢?
比如,可能林则徐就是做不成和珅,就是不喜欢溜须拍马、歌功颂德,但他又必须那样做才能上位,那怎么办?
张居正给出的答案是:先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的规则,等自己实力足够强大、在世界中占据很高的位置,再去改变世界。
应该说他做到了。
然而,当他坐着三十二个人才能抬动的轿子从京城一路回到荆州老家的时候,当他把那幅“万国仰大明天子,四方颂太岳相公”的对联悬挂在大堂里的时候,当他把所有批评和质疑他的人都赶出朝廷的时候,无论他是否承认、甚至是否意识到,他仍然被世界改变了。
张居正可能觉得这样很值,但王阳明可能觉得这样不值。
说来说去,这又成了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四
说到底,“怀才不遇”作为一种现象是不是真的存在,取决于“怀才”的人怎么想。或者说,取决于“怀才”的人怎样理解人生的意义。
比如陶渊明,他很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在他看来,他已经“遇”到了,他在东篱之旁、南山之下遇到了最满意的自己。
屈原也未必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虽然《离骚》在某种程度上等于牢骚,但他最终不肯向他鄙视的那个世界低头,于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常觉得他走投无路,但事实上,这种决绝正是他的路。
那海瑞呢?他没有辞官,也没有自杀,最终在政绩上也没有太大建树,这该算是“怀才不遇”了吧?但是,当他曾经抬着棺材痛骂的嘉靖皇帝去世的时候,他放声大哭——他在这哭声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作为后人,我们没有办法比较陶渊明、屈原和海瑞谁更有才,因为他们似乎都没有被放到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位置上去。但他们又都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否则丹青史册不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可问题是,那就是他们的全部才华吗?
我们可以说,存在过的即是合理的;但我们不能说,没有存在过的一定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做出自己的选择。
比如,我们可以像王勃那样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像陆游那样长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像辛弃疾那样悲吟“元龙老矣,不妨高卧”。
但我们也可以像王勃那样抒写“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像陆游那样叮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像辛弃疾那样盼望“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或者,我们还可以像苏轼那样微笑着说,“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