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国长子,国企是“责任”与“脊梁”的象征。如今,国企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成了行业内的“巨无霸”,却也随之陷入垄断、与民争利的批评热潮中;另一方面,它们依然是保证经济主权的最后力量,在国际上与外国企业同台竞技。
成绩和议论之下,长子的责任在哪?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国有企业首要的职责,就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衡量国企工作优劣的关键!”
经济领域的重要性已然超出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资源与政府的政策扶持上,央企都占据得天独厚之势。《大国企:共和国
“
长子们
”
的风雨六十年》里提到这样一则案例:
2008
年、
2009
年,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全球恐慌,为减少我们国家的损失,稳定经济增长,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的
4
万亿的救市计划。满心欢喜的民营企业却不得不失望而归,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
4
万亿中的
95%
流入了国有企业,央企更是占据了大头。
拿到钱的央企也没闲着,进一步加快了脚步,在各领域齐
“
开花
”
,与民企
“
争艳
”
,令民企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4
万亿投资
“
央企喊没吃饱,民企喊没吃到,民众喊看不到
”
。
拿到这么多钱怎么办呢?央企的压力负担也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曾表示,
央企项下的房地产企业基本形成于此。除此之外,央企拿着廉价的资本向上下游蔓延,出现
“
国退民进
”
现象,
连年亏损的国企山钢的竟然可以收购盈利的民营日照钢铁,这些
“
大到不能倒
”
的财神爷成为各地方政府争夺的目标,而中小企业融资因挤压而异常困难。
近年来,在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引导下,长子们将眼光放得更远。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6
年前
9
个月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放大,投资并购活跃,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中国的投资最初从以央企为主的能源类企业购买能源资产,投资遍布中亚、中东、北非、南部非洲、拉美等地,先后修建了连通中俄的北部、中哈的西部、中缅的西南部等输油管道。并在澳洲、拉美、非洲投资购买铁铜矿等资产,丰富了中国的资源供给。
在
2016
年众多企业海外并购浪潮中的一朵巨大浪花,是中国化工集团的
“
扛鼎之作
”——
斥资
430
亿美元现金全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公司。
从
2016
年海外投资并购呈现的特点来看,国有企业依然占投资主体,统计数据表明,
地方国企占
48.6%
,央企占
27.6%
,国有企业在海外形成的资产仍在国资委监管下。海外优质的战略性资产或重要的资源类资产,有利于提高中国国有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助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目前已由国际资本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独特的中国力量,并在投资界出现了
“Buy what china buys(
中国买什么,你就买什么
)”
的投资谚语。
长子手里并不缺钱,但钱多了,难免会花错地方。
审计署
2014
年
6
月
20
日发布
11
家中央企业
2012
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爆出这些央企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重大决策、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两个境外项目存在未经集体研究决策、未评估海外分公司损益、债权债务情况下支付海外分公司承包人补偿费用等管理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
5131.18
万元。该集团表示已制定了提升境外项目、境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方案,将加强对境外项目风险的管控。
投资多伦煤化工项目实际投资额超概算
61.79
亿元,项目延期投产后未达预期指标,且存在采购原料闲置过期导致增加成本等问题。该集团表示正在补办相关手续,完善相关制度,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10
年,中铝公司未经评估、尽职调查和主管部门审批,违规批准所属山西铝厂等两家企业投资
5.42
亿元参股煤炭企业,并为其银行借款提供担保,因对方资金链面临断裂,形成
4.48
亿元连带偿债风险。
2010
年至
2012
年,中铝公司未经充分论证,批准投资内蒙古氧化铝等两个项目,后因经济性差等原因停建停产,造成损失和损失风险
11.46
亿元。
所属中铝股份重庆分公司
2006
年投资建设
80
万吨氧化铝项目,因矿石品位低、含硫高及市场和管理等因素,至
2014
年
7
月底亏损
49.39
亿元。
至
2014
年底,中国海油净利润、国内天然气产量、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仅分别完成其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指标的
49.45%
、
59.87%
、
57.89%
、
52.43%
。
至
2014
年,中国海油有限公司
2011
年以
142.42
亿元并购的一家境外公司,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等原因发生亏损累计
6.21
亿元。
设立的
85
家境外经营公司中,有
16
家公司在
2014
年亏损,亏损金额
8.89
亿元,其中
4
家连续
3
年以上亏损,累计亏损
16.74
亿元。
2011
年至
2014
年,中国海油共发生
315
件法律诉讼案件,其中涉案金额
5000
万元以上案件
35
件。
企业自行决策失误导致投资受损的情况不少,但还有一部分是国家背书:
近
10
年来,依托中委基金和中委长期融资合作框架协议,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大批中资企业进入委市场。中委基金和中委长期融资合作框架协议的运作,支持了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中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工国际)、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信建设)、中国水电集团国际公司(中水电)等中资企业在委投资了近
40
个项目:
2009
年
7
月,中铁公司签署承建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项目的合同,该项目合同总额为
75
亿美元。
2010
年
12
月,中工国际与委农业部下属的委内瑞拉农业公司和国家农村发展署签署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工业园、委奥里诺科三角洲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委第斯那托斯农业综合发展项目二期、委皮力度
-
贝塞拉综合农业项目等
5
个项目合同,合同金额为
71.45
亿元人民币。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