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开工首日,雷军大手笔发蛇钞!丨大公司动态 ·  14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一个人的底气,藏在读过的书里 ·  16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破90亿,全球第一!凌晨仍爆满,高峰期5分钟一场 ·  3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打到美国死穴,DeepSeek真正动摇的是什么? ·  4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4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时间定了!可能还要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历史性转向,未来十年,投资必须把握这一经济增长点!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6-10 17:36

正文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认同2018年经济周期将有所回落。


很多人一听经济回落就犯怵,觉得经济回落,投资收益肯定不好。


一、政府认同经济放缓,增长点加快转移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GDP目标增速维持6.5%,并没有因为2017年经济增速反弹而上调,并且去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表述。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可见质量比速度更为重要。


经济增长点的重任,落在创新经济上。


二、创新是长期发展的驱动因素


1、宏观上


从宏观上看中国经济增速,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从16年开始,正式把新经济纳入了GDP。统计局建立了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统计调查制度。


而从17年开始,代表新经济的信息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出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增速接近30%。按照4%左右的GDP占比,其贡献了1%的GDP增速,完全弥补了工业增速的下滑。



因此,17年以来的经济企稳其实并非来自于房地产和工业等传统行业,而是来自于新经济的高速增长。


2018年开始,新的一轮产能投资已经启动!


另一个变化是把研发支出计入到了GDP。


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研发投入额要占到GDP比重的2.5%。关键是要找出过去有大量研发投入的重点行业,投入多意味着产业升级的机率更大,肯定要重点关注。


2、产业上


不同行业的研发-收获周期可能会有不同,6-8年是大部分行业的一个平均研发周期。


97-99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倒闭,活下来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研发突围,这一轮研发潮在2006-2007年迎来了收获期;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样导致2009年企业研发加速,而2017年开始,这轮研发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收获期。



3、政策上


从《中国制造2025》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中国产业谋求进口替代的线索。


十九大关于2035年(第二个一百年的前15年)目标的表述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十九大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到的创新主体是国家和企业,即战略重点是供给端的创新,重点在技术,而不是在市场和商业模式。


三、经济回落中,创新驱动型企业依旧值得持有


我们都默认“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实际上经济不好股市就不好的逻辑,未必成立。


为何美国经济增速不足中国的1/3,股市却表现得很好,屡创历史新高呢?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因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较高,其上市公司的总体ROE水平很高,大约比中国A股平均ROE高出近一倍。


最近苹果、微软相继发布了超预期的季度财报,苹果公司2018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营收增速16%,利润增速25%,均超市场预期,其中亮点在于服务业务收入高增长。而微软公司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季度营收增长16%,利润增长35%,主要归功于其企业级云业务收入增长58%。


美国股市的良好表现来自于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等高科技龙头企业的推动,而它们所在的网络零售、云服务、网络搜索、移动通讯等均属于新兴行业。


综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1、进口替代、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2、2018年,各行业进入关键的研发收获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