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替大家试过了!“装”真的有用!!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输美钢铝征收25%关税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每日豆瓣  ·  来看看全家托举我做出来的竹筒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出家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02-29 06:00

正文

编者按

明天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那天悉达多太子夜半出城,走向出家之路,他舍下了荣华富贵,国家儿女,却成就了无量众生解脱的之道。

古德云:“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也。

此言真实不虚,断世间之恩爱,如断四十里之流,能舍家弃欲,剃发染衣,实为难事。

然,出家路并不好走,试看茫茫人海,几人出家?已出家者,又几人不颠仆、不退转,一路走到底?

但出家路也好走,因只要心能入法,必有佛菩萨慈心摄护。回首再看世间,何异火宅凶途,险状万分。

今摘录慧净法师多次新剃度法师的开示 ,句句皆是慈悲勉励,愿与一切已出家者、将出家者,乃至赞叹出家、欣慕出家、随喜出家者,共同相搀相扶,在三宝的慈光中,走好出家路。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出家是难得的,出家是神圣的,出家是一辈子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有人出家,诸佛欢喜,龙天护法。


出了家就是三宝之一,所披的是如来的袈裟,所过的是佛陀三衣一钵的简朴生活,所展现的风范,是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


出家因缘各有早晚,不论早出家、晚出家,都是可贵的,值得赞叹的。


在净土门出家是轻松的、安乐的,从今生到未来,都能得到圆满:自己信受弥陀救度,解决生死轮回之苦,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同时也能随缘、尽心尽力“自信教人信”,使所有人也能够信佛念佛往生极乐,离开六道轮回之苦,获得成佛涅槃之乐。


在净土门出家,最终都是圆满的,现当二益圆满,自行化他圆满。


在净土门出家,一切都是为弥陀、为众生,无私无我的奉献,不求任何的反馈,乃至为了关怀、助念,不论白天、晚上,不论晴天、下雨都得出门,可说也很辛苦,并非轻松、安乐。


可是想到自己能够脱离六道、脱离三恶道的苦海,也能使众生脱离六道、脱离三恶道的苦海,所有的劳苦就不会觉得劳苦,法喜、欣乐就会从内心自然涌生。


何况,人生世间,无非是苦,为生活而苦,为儿女而苦,为名、为利、为五欲而苦,结果是没有留下什么,只留下了耻辱、羞愧,带着业力前往阎罗殿,受着阎罗王的审问、判决,然后又投胎转世,从今生的苦,辗转到未来的苦,以致苦无有穷尽。


我们现在的苦,跟地狱的苦,跟轮回的苦相比,真是沧海一粟,不能比较。想到未来的苦、轮回的苦,种种的苦,现在的苦就不算什么,何况现在的苦都是为自己的解脱,为众生的解脱,这种苦是应该的,这种苦是有价值的,这种苦已经不是苦,是一种乐在其中的苦。


经典上说: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稳欢愉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


恭喜你们,今天能现出家相,希望你们能体会佛陀三衣一钵的简朴生活,今后就是过出家人简单、朴实、少欲、知足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做什么像什么,所谓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因此,当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钟。也就是要“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各司其职”,而且要彼此互相协助,使得我们出家的形象能够备受肯定与赞叹,使得我们的道场能够增添光彩,令人向往,来到我们的道场,进入解脱的法门。


希望你们扮好出家的身份,同时所谓任重道远,法体多加保重。


2019年7月7日剃度开示



恭喜汝等三位佛子在佛诞节的今天,舍俗家五欲之乐,入佛门过清净之身,这是可喜可贺,诸佛欢喜,龙天护佑。


出家,非常不容易,因为出了家,披了袈裟,身份形象立即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出入举动都受到旁人雪亮眼睛的监视与评断。


出了家,舍掉了世间的吃、喝、玩、乐,进入佛门所过的是淡泊的、寂静的,乃至被认为是孤独的生活,对一般人来讲尤其不容易。


但是,对于一个有志于修行、有志于解脱、有志于证悟涅槃、证悟宇宙人生实相的修行者来讲,不会觉得这样是淡泊无味、孤独、寂寞、难耐的, 反而会觉得在平淡当中有无尽的法味,在孤独当中充满了超越时空的欢喜


所以,孤独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觉得寂寞;是安于孤独、甘于寂寞,在孤独寂寞当中享受着无穷的法味。


当然,在这样的时代,以我们的根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绝不可能的。不过,我们有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喜,有阿弥陀佛光明摄取的护佑,能够让我们有这样宁静安详的心走上出家这一条白道,更让我们内心有一股原动力来尽形寿、献身命,推广弥陀的救度法门,引导着芸芸众生走向解脱之路,踏上成佛之道。这对献身净土门的出家人来讲,是特别的有意义而值得的!


今天,你们踏着佛陀的步伐,承接着佛陀的家业,弘扬着弥陀的救度,非常地难能可贵。


在这里我以两点与你们互相勉励,所说的内容,都离不开净土宗的宗风。


第一点,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赐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对弥陀恭敬信顺 ”,这几个字涵盖着真谛、俗谛,涵盖着自利、利他,涵盖着今生、后世的圆满。


我们之所以对弥陀恭敬信顺,是因为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唯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能让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能在今生今世解脱生死轮回。


在净土门现出家相,意味着发心当弥陀的手脚,当众生的慈航。因此,我们对弥陀无比恭敬,这种恭敬是绝对性的,这种信顺也是彻底性的——绝对彻底“对弥陀恭敬信顺”,全身心都托付弥陀的救度,抛入弥陀的愿海,唯有以弥陀作为自己的本尊,也以弥陀的救度引导众生往生极乐。


十方诸佛当中,唯有阿弥陀佛是我们唯一的本尊,因为十方诸佛并没有为我们发救度之愿——唯有阿弥陀佛。八万法门在末法时代没有一个法门能救度我们,唯有念佛法门。因此,我们对阿弥陀佛绝对恭敬信顺。


阿弥陀佛悲心是平等、无差别地救度十方任何一位众生,是积极、主动地救度十方任何一位众生;他不但有这种愿心,也有这种愿力,十方所有一切众生,不论圣人、凡夫,善人、恶人,畜生、饿鬼、地狱,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阿弥陀佛都平等无别地要救度他们,而且也绝对有能力救度他们,阿弥陀佛是这样的大悲心。


阿弥陀佛对众生是绝对性的宽恕、包容,是绝对性的慈爱、愍念,我们熏习阿弥陀佛的大悲,自然就能够对他人恩慈体贴。


因此,现出家相,一方面“对弥陀是恭敬信顺”,一方面随着弥陀的大悲,而“对他人恩慈体贴”,然后也“对自己谦卑柔和”。


对他人恩慈体贴 ”,对他人好像是母亲在爱护、呵护婴儿那样地看待所有众生,不管任何动物,不管任何人,不管他对我们好或不好,我们都要用如同母亲爱护、呵护婴儿那样的心来看待他们。如果能够有这种心态,自然就不会跟任何人起冲突、起对立、起纷争。


对自己谦卑柔和 ”,我们返观自省,我们无明很黑,烦恼炽盛,业障深重;虽然现出家相,但是不可能持好出家戒律、扮好出家角色,我们起心动念常是烦恼满胸,我们的言语行为常与出家形象相违背。


我们即使现了出家相,绝不能有高高在上的骄慢心,反而要以惭愧、忏悔、谦卑的心,请所有的信众都能够包容我们的不足,因此要谦卑柔和。


谦卑柔和的心与佛性相接近,跟真理相感应道交。


第二点,以和为贵,以忍为高,不以苦为苦,不以难为难。


现出家相,就要住在僧团当中;在僧团当中就要“以和为贵,以忍为高,不以苦为苦,不以难为难”。


恩爱、有血缘关系的家人,都会起纷争,何况没有血缘关系,也非夫妻恩爱而相聚在一起的一群人,大家来自不同的环境与教育,各有不同的个性与观念, 在团体里要能够和合,必须要有“忍”。


“忍”才能够不起纷争,“忍”才能够带来和谐。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大家要彼此体谅、包容、宽恕对方,也彼此爱护、协助、关照对方,而不互相疏远、不互相轻视、不互相对立、不互相纷争。


以上这几点,希望你们能够谨记在心。


201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八日)剃度开示



恭喜你们,在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献身佛门,成为三宝之一。


能够舍弃五欲,进入佛门,过清净无染、自利利人的出家生活,这是超然的、可贵的、可敬的,是三宝之一,令大众尊敬。


五欲是罪恶的,污染的,增长生死轮回的;五欲是一般人所执著、不容易远离的,世俗人一辈子就是以五欲为生命,始于五欲,也终于五欲,长劫以来,生生世世永在六道苦海浮沉不能解脱。


现在能够远离五欲过清净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可说诸佛欢喜,龙天赞叹。


出家人就是僧,也就是三宝之一。三宝的功能,就佛法来讲,可以真谛与俗谛来解说。


所谓真谛,就是宣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开展解脱轮回之苦的大道,这是就真理来讲。


所谓俗谛,就是匡正世道人心,淑世利人,这是佛法的功能。


出家人,住持佛法,传承佛法,弘扬佛法,以佛法自修,也以佛法化人,领导世人归依三宝,脱出三界火宅。


因此,出家人就是佛教的代表,弘法者的主体。佛教能否健康成长,发扬光大,完全维系在出家者的身上,可说出家者是光荣的、可敬的,但也是难能的、任重道远的。


因此,今天在此,我就以三句话,互相勉励。


第一,了解教义。


出家人既然是三宝之一,代表佛教,弘法的主体者,对于教义如果不了解,或不正确了解,那如何代表三宝?如何代表佛教弘扬佛法呢?


所以,至少对于佛教的教理,最基本的、概论性的,必定要了解。同时对于一个出家人,日常生活当中所应该具备的种种内涵也都应该了解。


再来,我们是净土法门,因此对于净土教理更是要了解,不但要了解,而且要透彻了解、广泛了解。这样将来能够辩才无碍,在引导信众念佛上也能够契理契机。


所以,对基本的佛教教理要熟悉,对净土的整个内涵更要透彻。


第二,端正行为。


出家人既是三宝之一,是人天师范,他的位置、价值超越所有人之上。达到人天师范这样的顶端位置,这样的身份,他的身口意必须要端正、完美。


当然,我们是凡夫僧,不能以菩萨或圣者比拟,但毕竟是三宝之一,不同于世俗之人。因此,以前种种的个性脾气,种种的世俗行为,有负面的、不良的,现在已经进入佛门,成为僧宝,所谓“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所以在身口意三业之上都必须要合乎律仪。


《宗风·俗谛》对于我们的三业有很好的指标,必须深入去理解。


譬如《宗风》里讲道“ 生活简单朴素,语言诚恳和蔼,威仪安详稳重 ”,这几句话,我们如果时常作为镜子来返照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至少能够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比较不会有缺失,也起码能够扮好一个出家人的角色。否则,出家人是人天师表,引导芸芸众生来归依佛门,来理解法义、修行解脱,如果三业不端正,如何负得起这样的重责大任呢?


因此,在生活上要简单朴素。 就像佛所讲的,出家人的生活就是三衣一钵,“三衣一钵”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就是简单、朴实、朴素。是我们应该用的,我们就具备;如果我们用不到的,就是身外之物,一点也不留着,这是简单朴实。


语言要诚恳和蔼亲切,出家人要内怀慈柔,外现亲切,对于任何人,都要用一种慈柔的心、呵护的心来对待他们;同时在言语上远离戏论,没有嘻嘻哈哈,而且要很稳重,很得体。


所谓威仪举止安详稳重,做一个出家人,行有行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卧有卧相。这些都必须去学习培养。


能够三业端正,才能堪为人师,而引导众人。


第三,奉献力量。


如果是已经年长的僧众,希望他能安养颐年,将来顺利安然往生,希望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念佛”,他的职责就是好好念佛。


如果年纪还轻,同时有教理基础,善讲乐讲的,那就奉献演讲在布教一线;假设能够办事,有能力,希望他能担当佛门的种种庶务;假设能够当维那领导大众共修,举办超荐等等,也希望他能尽力尽心地奉献这方面的才能。


出家人,所谓君子不器,敲打唱念,三刀六槌,既要演讲又要领众,既要办事又要开解信众的烦恼等等,因此出家人所要学的就很多,所以希望在解门上、行门上尽量付出自己的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