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中人  ·  【急招】重庆大学行政秘书岗 ·  22 小时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兰州大学学生网络思政工作获得多项荣誉 ·  4 天前  
武汉大学  ·  新年上新!武大新学院今日揭牌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武汉大学新版中英文主页上线试运行的通知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武汉大学2025年新年献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既不能当官,又赚不了大钱,如何在学问和功利之间求平衡?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3-14 07:47

正文


春风渐暖的时候就是各大高校展开博士招生考试工作的时候,小编周围很多出类拔萃的学术大牛们都在为各自的考博之路焦虑并奋斗着,然而无论是即将考研、考博还是研究生、博士在读,学生党们一定都会遇到学术理想和功利现实无法平衡的困难,尤其在当今社会有人不断鼓吹“学问无用论”、“博士奇葩论”、“读书学傻论”的情况下,哪里都很难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今天,小编整理出一篇旧文片段,看看陈平原老师是怎么看待就业和学问之间的平衡难题



如何看待现在大学生的日益功利化

 文/陈平

摘自《大学何为》(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学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我的著作里面,已经大体上写清楚了,这里不多讲。我跟主持人说了,希望听同学们怎么提问,然后再回应,这样好一些。主持者列了二十个问题,告诉我,前五项是必答的。那么,我就照着这五个问题,像做填空题一样,逐个回答。

 

陈平原老师


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大学生的日益功利化,在就业和学问中间,该如何平衡。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而我有一个特殊状态,作为七七级大学生,当年的高考作文登在《人民日报》上。都三十年了,我回老家去,父老乡亲还夸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好像我老停留在写高考作文阶段,我特别伤心。学生们拿个放大镜,读别人的书里收的影印件,一边看一边笑。我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三十年前因高考作文而“出名”,导致每到讲恢复高考意义的时候,就被要求表态,要你回忆,还希望你热泪盈眶。我说,没有那么多好回忆的。


考研、考博都是一条孤独的奋斗道路


我承认,七七级、七八级的大学生,读书很刻苦。但我经常为今天的学弟学妹们辩护,原因是,今天大学生的处境跟我们当年不一样。七七、七八级的大学生,那是天之骄子,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会佩戴校徽,招摇过市。今天北京大学的学生,没有几个带校徽的,因为他们不觉得成为北大学生有多么了不起。我们当时认为,国家在改革开放,我们前途无量,根本用不着担心出路问题。没有一个学生读书的时候,会担心将来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能够全力以赴读书。而今天的大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不对,从填志愿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盘算我将来读完了做什么。这是没办法的。说今天的学生有点功利,可以理解,那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转变过来了。而且,整个社会对物质需求的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这方面我不想做太苛刻的批评。

 

我平时跟本科生接触不是很多,但一九九四年,北京大学开通了昌平园区,希望资深的教授去讲课,那个学期,我跟本科生有比较多的接触。有三件事,我印象特别深。

 


第一件,开学的时候,请几个老师去讲你自己的专业,也就是我们说的入学教育。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看你挺聪明的,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还是只满足于当一个教授。九三、九四年,正是全民经商的时候,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我是潮州人,我们潮州人会做生意的,既没有混个师长旅长当当,也不愿下海经商。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激动起来,慷慨陈词,博得一阵阵掌声。下来后,那学生很不好意思,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提问是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家长觉得他考上中文系,将来既不能当官,也赚不了大钱,没多大出息。他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办好,所以才提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事情,刚上了两个星期课,有个女孩子告诉我,老师,我的第一志愿不是中文系,是光华管理学院。三十年前,进不了中文系、哲学系的,才进经济系、法律系;今天倒过来了,光华管理学院考不上的,才进中文系。所以,她心理上有落差。我说,你先学一个学期,如果觉得无趣,一定要转,那你就转。到学期末的时候,我问她怎么样,她说,我愿意留下来继续读,因为我有兴趣。后来,她到美国留学去了,现在国外一所大学教书,挺好的。

 

前两件还有点得意,第三件,我感觉有点歉疚。有个北京的学生,见多识广,告诉我,他将来的目标是当外交官,中文系的课,对他来说不太重要,他要抓紧时间学英语。大概因为自尊心受了伤害,我跟他讲了大半天“大道理”,态度比较严厉,后来,他就不再跟我谈学业了。

 


日后想想,这是我跟大学一年级学生有比较多接触的一年。有几个问题,对我来说很刺激。第一,整个社会日趋功利,这是一个现实。过于高调的论述,比如要求精神至上,不谈物质问题,那做不到。而且,也没办法说服年轻一辈的学生。所以,我正视这日趋功利的社会以及大学生复杂的心理状态。第二,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刚进大学时所抱定的目标,往往是家长给他们灌输的,包括学什么样的专业才有好前程,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有各种各样的调整。第三,老师讲授课程,必须能够吸引学生。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跟社会上的功利主义思潮争夺年轻一代。我们不能用别的办法,只能用精彩的课程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样的话,才可能让学生调整心态,逐渐对学术感兴趣。


祝福考博的大家得偿所愿


- 版权信息 -

者:陈平原

编辑:守拙堂陈峤

本文观点来自

陈平原《大学何为》

图片来自网络


好 书 推 荐

         

         


《大学何为

陈平原 著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下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