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福利
!
在评论区留言,截止到6号中午12点,
点赞数最高
的三位用户
,可获得
比尔·盖茨新书电子书兑换码
~
提到“世界首富”,在00后的大脑里第一顺位出现的面孔,或许是卖了二十几年书的贝索斯。
又或许是卖了十几年电动车,刚刚喜提首富宝座的马斯克——
然而,在80、90后的记忆里, “世界首富”这个头衔永远都只和一个男人画上等号——
没错,在那个时代,即使不知道《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也一定知道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
其实,盖茨身上了不起的属性可不止一个。除了“有钱”和“相当有钱”,还有一个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身份——
预言家!
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和1999年的《未来时速》两本书中,盖茨对人类未来的科技生活做了许多大胆的设想。像“电脑钱包”、“设备定位”、“智能换脸”……
这些预测,在今天几乎都逐一应验。
嗯……让我们姑且排除盖茨穿越的可能性。
可惜这些bling bling的高光时刻,被当时还没到工作年纪的80、90后错过了。
但是
这一次,我们不会再错过了——
比尔·盖茨亲著的新作
点击图片购买比尔·盖茨电子书
What?退休后的比尔·盖茨不再搞钱,开始关注气候了?
从微软退休后,盖茨和媳妇梅琳达·盖茨一门心思扑在盖茨基金会这个“第二战场”,致力于将人类的创新才能应用在减少健康和发展领域的不平等现象上,简单说就是帮助“穷人”过上好日子。
这事整了十几年,盖茨突然发现不对劲,好像自己整岔劈了,没从根儿上想问题啊!
根源是啥?大佬用退休的日子走访几十位专家,潜心研究数十年,终于有了答案——
气候
。
首富大佬的思维境界,好像很难理解的亚子。
但其实,回顾盖茨人生轨迹的各个阶段,能从中梳理出一条十分严谨的行动逻辑线:
创业搞钱——搞成了世界首富——对钱不感兴趣——帮助穷人——解决世界问题。
19岁的盖茨发现了“搞钱”方法
1975年,19岁的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与高中校友保罗·艾伦给Altair电脑制造商MITS开发出Basic语言,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创办了微软公司。
1990年,微软推出基于图像界面的视窗3.0操作系统,微软帝国开始形成。
1995年,39岁的盖茨以129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世界首富。
2000年,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同年,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董事会中卸任。
从在纸上写代码到缔造举世瞩目的微软帝国,比尔·盖茨这一阶段的经历,大家并不陌生,但从“首富”蜕变成慈善家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不差钱的盖茨创建“盖茨基金会”
1999年,距离盖茨退休的前一年,他与妻子梅琳达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上百年(甚至更久),其中最迫切的是贫困地区的医疗和教育问题。
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盖茨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名下基金会,并把目光聚焦在三个方面:对全球健康、农业和金融服务、教育进行资金与技术投入,希望通过自己的扶植,让第三世界和跨国企业从中受益。
2000年1月,退休后的盖茨开始专心经营盖茨基金会。在此期间,盖茨经常前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地区,致力于儿童死亡率、艾滋病毒和其他问题的研究。
在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盖茨也记录了那一时期的记忆片段:某天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他走过没有灯光的街道,看到人们蜷缩在用旧油桶改装后点燃的炉火旁,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非洲的经历让盖茨发现,全球约有10亿人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而这其中有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这是他从前纵横硅谷时从未想过的问题。
这段经历,也让盖茨意识到了一种此前他从未思考过的贫困形式——能源贫困。
新发现:落后地区的贫困根源
迄今为止,盖茨已花了十余年的时光走访世界贫困地区,也在这十余年中更加深入地追溯贫困的根源。
盖茨发现,落后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廉价可靠的能源;而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气候变化,使得这些抗风险能力低的人群愈发贫困。
他说:“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能源,才能使贫困群体走上富裕道路,但在提供这些能源的同时,我们不能以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代价。”
原因很简单,温室气体会吸收和捕获大气中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温室气体越多,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越大。地球温度越高,人类的生存越艰难,遑论繁荣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增加,全球平均温度也在上升
从此,“气候变化”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关键词,盖茨和他的基金会开始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整个思想转变历程非常清晰:
初衷:消除人类不平衡发展 → 贫穷国家需要廉价可靠的能源 → 能源燃烧,碳排放量持续上升 → 气候变化,全球升温 → 人类不平衡加剧
正是出于对气候变化与未来几十年人类命运的空前重视,盖茨时隔二十多年再出新书,为全人类奉上了他的最新观察报告。
在了解盖茨的成果之前,首先得明确一个大前提——在气候领域,仅仅是几摄氏度的变化就会对整个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具体到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盖茨在书中也算了一笔明账:由流行病(如新冠肺炎)导致的全球死亡率,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4人死亡。
到21世纪中叶,全球升温预计会造成每10万人中约有14人死亡。到21世纪末,气候变化可能会额外造成75人死亡。
也就是说,
到2050年,
气候变化导致的死亡率会与新冠肺炎等同。
而到2100年,
它的致命性可能高达该流行病的5倍多。
在下一个10年或20年,
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
相当于每10年暴发一次
与新冠肺炎规模相当的流行病!
全
球气温到2100年有可能增加3.55摄氏度 图源:
NASA
盖茨作了一个中国小学生都很熟悉的形象类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即便我们把水流调到最小,浴缸早晚也会被注满,而水满之后,水自然会流到地面上。
要想阻止全球变暖,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我们不仅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且需要消除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掉流入浴缸的水,还要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
要把“水”排放到什么程度呢?
盖茨提到了一个关键性数据:
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大约在510亿吨,而且总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
“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
这也正与中国希望在2060年实现的“碳中和”目标不谋而合。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将“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早在2015年,盖茨便曾在一次TED演讲中预言,未来能杀死上千万人的极可能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尽管他发出了警告,但这个世界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突然之间,它不得不手忙脚乱地去弥补错失的时间。
“我们不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再犯同样的错误。
”
这一次,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帮助下,郑重地得出了他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不妨沿着盖茨的发现,去瞧瞧生产制造、电力、种植养殖这三个合计“贡献”了约四分之三碳排放量的领域。
顺便提前把握一下,盖茨为我们规划了哪些未来的投资方向。
长期以来,媒体渲染的遮天蔽日的浓厚烟雾,可能导致我们对电力生产的碳排放量的最大误解,好像碳排放大多是电力的锅。
事实上,电力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所占比例刚刚超过四分之一。
温室气体总排放占比
但如果有了清洁电力,我们就可以不再用碳氢化合物(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它的影响范围可不只占四分之一。
在书中,盖茨谈到,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
盖茨对清洁能源的前景十分看好,甚至在书中断言:
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