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众号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如果不想错过《
思维纪要号
》的文章,请设“星标”并且经常点击“在看”,感谢大家支持!
本公众号是《思维纪要社》的备用账号,通道↓↓↓
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感谢理解
全文摘要
本次财经年会聚焦全球经济与科技创新,预测未来将更多关注心智生产力与行业机会,强调经济正向循环发展需高效表达。主要议题包括美国新政府政策对全球经济与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对策略,及全球经济生产力分工与合作机遇。分析特朗普政府政策对全球经济与中国的可能冲击,以及中国通过多元化出口市场和升级出口结构减轻影响的策略。同时,强调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政策转向,旨在实现经济与社会民生的良性循环。此外,探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能源转型等新生产力领域的机遇,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互联互通在支持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通过金融市场多元化缓冲地缘政治风险的策略。总结而言,对话围绕全球经济趋势、中美经济关系调整、新生产力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智慧、合作与创新应对经济挑战的重要性。
特朗普
2.0上台对全球经济及中国的影响分析
在财经年会上,专家分析了特朗普
2.0阶段的美国新政纲对全球经济及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美国的三大政纲: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和严控移民,指出这些政策的实施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高通胀、高财政赤字和后周期的压力,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对于中国,关税的加征预计将温和,但对中美经济关系及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专家呼吁寻求中庸解决之道,以期稳定全球及中国经济局势。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经验增强
经过六年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应对更加从容,中国产业链实现了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结构升级,有效抵消关税影响。六年前,美国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现在降至七分之一,新兴市场占比大幅上升。尽管手机等部分产品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中国在高附加值、高精尖产品生产上竞争力增强,出口结构升级。面对关税战,中国企业准备更加充分,预计影响不会像上次那么大。
2025-2026年为AI应用与人形机器人推广之年
2024年被定义为认知深化之年,显现通缩对经济及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之后,2025年至2026年将转向探索之年,期间预期物价、资产价格及企业盈利将进入良性循环。此期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生产及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优势,有望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金融开放对促进财富管理与新生产力支持的作用
对话中强调了金融开放在财富管理业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多元化金融工具,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回报途径。同时,金融开放对支持新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促进硬科技的发展,还满足了终端消费需求,增强了企业扩张和研发的能力。此外,金融开放还能在地缘政治中起到缓冲作用,通过增加中外相互持有的金融资产,减少地缘政治风险。
在特朗普
2.0阶段,美国大选结果及其提出的三大政纲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特朗普
2.0阶段提出的三大政纲——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和严控移民,如果落实将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加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企业进口成本上升、消费者面临消费成本增加,进而推高通胀。而目前美国经济形势与2017年特朗普首次上台时已有所不同,面临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等问题,若复制之前的三大政纲可能导致自相矛盾和市场担忧。对中国而言,虽然有加关税的可能性,但预计会分阶段实施且对中国影响比前几次温和,因为中国已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结构升级等方式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迈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
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
2.0阶段的挑战,并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面对特朗普
2.0阶段的挑战,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转向,如改善营商环境、刺激经济等措施积极应对。在2018年经历房地产下行、金融条件收紧等压力时,中国仍能化压力为动力,进行改革和恢复商环境等方面的调整。因此,中国把自身的事情做好,尤其是924以来的政策转变,是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关键。
在最近的社论中,关于经济政策的转向,市场人士是否担忧
924以来的政策力度会不足?
是的,市场人士确实担忧过,因为之前政策强调不以达到
GDP目标为代价。但随后发布的第二篇和第三篇社论对92以来政策转向的根本目的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其核心在于实现社会民生全面好转、地方政府良性运转和物价与资产价格预期正循环,这三个目标比短期的GDP数字更为重要且艰难。
在第二轮政策中,是否体现出对过去依赖路径的打破,尤其是在消费和社保方面的重要性提升?
是的,第二轮政策显示出一些转变迹象,特别是强调消费的重要性,这反映了对过去过于侧重供给侧建设的一种打破。未来可能涉及更广泛的消费品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充实和完善。
第一轮政策出台后,是否有迹象表明财政中央从过去的量入为出转变为提升财政赤字率?
是的,第一轮政策结束后,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第二轮政策启动。其中明确提到要提升财政赤字率,预计明年官方预算赤字率会上升,甚至可能超过
2020年的3.7%,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过于谨慎的思维定式。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中央政府可以采取何种角色和手段来帮助其止跌回稳?
中央政府可以扮演更强的角色,比如通过中央银行介入,收购未消化的房地产库存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以此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减少库存堰塞湖。这涉及到打破道德风险的讨论,如收购价格、从哪些开发商手中收购等问题。
经济工作会议是否提到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和金融风险方面的职能新职能?
是的,经济工作会议有此重要表述,意味着中国可能正在探索这一新职能,以实现房地产去库存、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升农民工等群体的社会保障福利,从而降低预防性储蓄率,刺激消费。
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在中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如何?未来有何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支出占
GDP的比例约为8%,相比2012年已大幅上升,但仍低于国际富裕国家25%左右的水平。未来,随着中央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端转移,预计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以实现农民工落户的社会保障福利覆盖,释放预防性储蓄,进而刺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