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
阵雨Fallin(ID:izhenyu163)
作者 | 桑自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民补钙”的概念一直备受中国人推崇。
“中国人全民缺钙,中国人需要全民补钙“,在这样的口号号召下,中国人民为补钙产业创造了大量的产业额,补钙大潮经久不息,花样繁多。
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搞错了一件事情,全民补钙并不是全民都要补充钙剂,补钙应该从日常饮食中获取。
本篇文章我们将为大家解决这几个问题:
-
20多年的全民补钙运动为什么中国人还是缺钙?
-
补钙的最优选择是哪种方式?
-
如何知道自己必须补钙?
-
如果需要补充钙剂,该怎么补充?
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
何谓必需营养素呢?就是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身体无法自体合成供给、必须通过外界摄入的营养素。
如果缺钙的话,身体就容易出现如抽筋、心悸、骨折、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如果在生长发育时期钙摄入不足,还容易影响身高的增加。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只要有缺钙的情况,上面这些问题都容易发生。
总之钙在身体的生理意义非常重要。
先说结论,想让身体维持更健康的状态,需要每天吸收300~400mg左右的钙才行。
但是,食物中含有的钙,并不会在消化道内被我们完全吸收,大多数食物的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率在50%以内,因此实际每日需摄入的钙含量,需要达到800mg以上,才能确保身体可以吸收到足够的钙。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补钙标准,18-49岁的成年人每日建议补钙800mg,也是这个原因。
各年龄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滑动可见
▼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即便是现在,中国人的人均钙摄入量还是不足的。
根据20世纪90年代做过的国民营养摄入调查数据,和近年的研究调查数据对比,中国城镇居民人口的实际钙摄入量,从之前不足300mg/d,到基本能达到400mg/d以上,有着显著提升,甚至个别城市可以达到460mg/d以上。但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800mg/d的标准,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虽然中国推行补钙推行了差不多30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理想的状态,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明明全民都在补钙,补钙效果为什么看起来仍然不理想?
这里说一个最关键的一点,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补钙,这不是补充点钙剂就完事儿的。
大多数食物的钙,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率基本低于50%,一般在10%~40%左右,这就意味着,不少所谓的“高钙食物”,其实对补钙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如虾皮,含钙量可以达到5000mg/100g,而牛奶的含钙量仅仅为100mg/100g,从数据的层面上,牛奶被虾皮甩了几十条街。
可落实到应用层面却不是这回事,虾皮在生活中真正吃的时候,一餐吃2~3g就已经是一大把了,再多就会被咸到齁住,实际带来钙量也就在200mg以内。
牛奶一盒包装通常为250g,实际带来钙量为250mg。
两者看起来钙量接近,但牛奶中的乳钙,吸收利用率可以达到50%左右,虾皮中的钙在消化过程中,吸收利用率不足20%,因此真正补钙效果而言,“高钙”的虾皮远不如“低钙”的牛奶。
在日常食物中,乳制品中的乳钙,在实际的吸收利用率上会远大于其他食物,因此在补钙过程中,不能仅仅看食物的钙含量,还需要考虑摄入后的吸收利用率。
更何况,在真正的日常饮食中,确保每天吃虾皮,和确保每天喝牛奶的难度,明显是喝奶更容易一些。
所以说,乳制品才是收获理想补钙效果的有力保障。
牛奶是补钙的便宜又有效的食物,但是即便是现在中国人的奶制品使用率还是很低的
▼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但是,亚洲人有个天然缺陷,叫乳糖不耐受。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半的国人,都有着或强或弱的乳糖不耐受情况,这就直接限制了国人对乳制品的摄入频率与总量。
根据一份2015年杭州疾控中心做的居民营养膳食调查中显示,调查对象也没有经常食用奶类的习惯。
连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富饶的地区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地区的居民呢?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实现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当然前边都是大范围的数据统计,那么单从个体而言,补钙有什么讲究?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钙平衡法,来测定出钙元素的需求量。
钙平衡法,简单而言,就是我们每日从外界摄入到身体内的钙元素总量,和每日通过汗液、尿液、粪便等排泄渠道排出的钙元素总量,大致是相等的,始终处于动态平衡。
因此,要想知道自己真实需要补多少钙,有两种比较准确的方法:
1. 数学不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可以通过测定血钙水平,从而计算出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补钙。
2. 记忆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将自己一天的总饮食记录下来,如牛奶300g+鸡蛋100g+猪肉50g…………
最后利用卡路里计算工具,就能测出自己的钙摄入量是否达标。
虽然从大数据角度而言,中国居民的钙摄入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先实现让自己不缺钙,方法也非常简单,尽量保证每天都吃一些乳制品就好。
高钙食物排行榜,滑动可见
▼
图片来源:薄荷网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每日的乳及乳制品摄入建议是在300g,并且尽量保证300~500g的蔬菜摄入,多选择一些绿色蔬菜。
基本如果能按照膳食宝塔的推荐,进行每日的饮食搭配,那么钙摄入不足的情况就比较难发生。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确保绿色蔬菜的摄入,则建议可以将奶量提升到500g,也就是2小盒牛奶。
或者平时多吃些奶酪、酸奶、奶片等食物,都可以带来很好的补钙效果。
除了吃天然食物外,吃钙剂进行补钙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当然可以,对于一些三餐不定的“社畜”来说,要是在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只能通过钙剂来补充了。
但现在市面上各类钙剂虽然都宣称自己“吸收最好”,实际产品的吸收率其实并不容易有太大差异。
通过小白鼠的实验发现,其实各种钙剂的吸收率都差不多,这下就不必纠结啦
▼
图片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无论是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还是磷酸钙等等,对一般人群的补钙效果都很接近,如果想在钙剂的种类上挑选一下的话,可以优先选择乳钙成分的,其次是别的钙成分补剂,就选择价格最喜欢的就好。
另外有些补剂会宣称额外添加维生素D,这样可以加速钙的吸收。
从原理上来看,这并没错,维生素D的确对血钙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且可以提升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但是基本不需要额外补充,人体自身一般都会有充足的维生素D储存。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户外活动,基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因此,如果两个钙剂含量类似,区别仅仅在是否添加维生素D,那就优先选择价格便宜的那个吧。
在吃钙剂的时候,注意尽量避免单次大量进补,建议每天分成2~3次补充,少量多次更有利于提升补钙的效率。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
18-49岁的成年人每日建议补钙800mg;
-
补钙的最佳选择自然是从日常饮食中获取,每天保证喝1小盒牛奶,以及保证每餐都有绿色蔬菜,基本上就不会缺钙;
-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缺钙,可以检测一下血钙或者尿钙的指数;
-
如果日常饮食没办法保证摄入足够的钙,那就只能依靠钙剂,不同种类的钙剂,从吸收角度讲其实没什么区别,选择价格喜欢的就好;
-
人体一般都会有充足的维生素D储存,不必迷信加了维生素D的钙剂;
-
少量多次补钙效果才好。
参考文献:
[1]何宇纳,翟凤英,王志宏,等.中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状况[J].卫生研究,2007,36( 5):600-602.
[2]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M]. 2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M].201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6.
[4]赵耀,沙怡梅,喻颖杰,等.北京市居民2009年膳食营养状况季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9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