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假设有一个双核心的 CPU,这两个 CPU 核心并行运行着两个不同的线程,它们同时从内存中读取两个不同的数据,分别是类型为
long
的变量 A 和 B,这个两个数据的地址在物理内存上是
连续
的,如果 Cahce Line 的大小是 64 字节,并且变量 A 在 Cahce Line 的开头位置,那么这两个数据是位于
同一个 Cache Line 中
,又因为 CPU Line 是 CPU 从内存读取数据到 Cache 的单位,所以这两个数据会被同时读入到了两个 CPU 核心中各自 Cache 中。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两个不同核心的线程分别修改不同的数据,比如 1 号 CPU 核心的线程只修改了 变量 A,或 2 号 CPU 核心的线程的线程只修改了变量 B,会发生什么呢?
①. 最开始变量 A 和 B 都还不在 Cache 里面,假设 1 号核心绑定了线程 A,2 号核心绑定了线程 B,线程 A 只会读写变量 A,线程 B 只会读写变量 B。
②. 1 号核心读取变量 A,由于 CPU 从内存读取数据到 Cache 的单位是 Cache Line,也正好变量 A 和 变量 B 的数据归属于同一个 Cache Line,所以 A 和 B 的数据都会被加载到 Cache,并将此 Cache Line 标记为「独占」状态。
③. 接着,2 号核心开始从内存里读取变量 B,同样的也是读取 Cache Line 大小的数据到 Cache 中,此 Cache Line 中的数据也包含了变量 A 和 变量 B,此时 1 号和 2 号核心的 Cache Line 状态变为「共享」状态。
④. 1 号核心需要修改变量 A,发现此 Cache Line 的状态是「共享」状态,所以先需要通过总线发送消息给 2 号核心,通知 2 号核心把 Cache 中对应的 Cache Line 标记为「已失效」状态,然后 1 号核心对应的 Cache Line 状态变成「已修改」状态,并且修改变量 A。
⑤. 之后,2 号核心需要修改变量 B,此时 2 号核心的 Cache 中对应的 Cache Line 是已失效状态,另外由于 1 号核心的 Cache 也有此相同的数据,且状态为「已修改」状态,所以要先把 1 号核心的 Cache 对应的 Cache Line 写回到内存,然后 2 号核心再从内存读取 Cache Line 大小的数据到 Cache 中,最后把变量 B 修改到 2 号核心的 Cache 中,并将状态标记为「已修改」状态。
所以,可以发现如果 1 号和 2 号 CPU 核心这样持续交替的分别修改变量 A 和 B,就会重复 ④ 和 ⑤ 这两个步骤,Cache 并没有起到缓存的效果,虽然变量 A 和 B 之间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因为同时归属于一个 Cache Line ,这个 Cache Line 中的任意数据被修改后,都会相互影响,从而出现 ④ 和 ⑤ 这两个步骤。
因此,这种因为多个线程同时读写同一个 Cache Line 的不同变量时,而导致 CPU Cache 失效的现象称为
伪共享(
False Sharing
)
。
避免伪共享的方法
因此,对于多个线程共享的热点数据,即经常会修改的数据,应该避免这些数据刚好在同一个 Cache Line 中,否则就会出现为伪共享的问题。
接下来,看看在实际项目中是用什么方式来避免伪共享的问题的。
在 Linux 内核中存在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宏定义,是用于解决伪共享的问题。
从上面的宏定义,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在多核(MP)系统里,该宏定义是
__cacheline_aligned
,也就是 Cache Line 的大小;
而如果在单核系统里,该宏定义是空的;
因此,针对在同一个 Cache Line 中的共享的数据,如果在多核之间竞争比较严重,为了防止伪共享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上面的宏定义使得变量在 Cache Line 里是对齐的。
举个例子,有下面这个结构体:
结构体里的两个成员变量 a 和 b 在物理内存地址上是连续的,于是它们可能会位于同一个 Cache Line 中,如下图:
所以,为了防止前面提到的 Cache 伪共享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上面介绍的宏定义,将 b 的地址设置为 Cache Line 对齐地址,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