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接英雄回家!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明天开幕!先睹为快→ ·  3 天前  
新华社  ·  6户中央企业12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交警深夜“买菜”?网友点赞!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年少成名,拿遍国内大奖,这位中国摄影记者镜头下的美国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0 21:04

正文

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故事


学生时代,他因拍摄《午夜地道》获奖,逐渐积累,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记者以后,又因一张莫言获诺奖后的“莫言获奖后”而摘得中国摄影最高荣誉——全国影展金奖;他还曾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等,他是中新社摄影记者廖攀。2016年至今,廖攀作为中国新闻社美国分社摄影记者,前往美国。本篇访谈,就从他的驻外摄影经历谈起。

 

廖攀


1982年生于四川南充

200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广电编导专业

2005年至2006年北京晚报社摄影部记者

2006年至2016年中国新闻社摄影部记者

2016年至今中国新闻社美国分社摄影记者

曾获全国影展金奖和银奖、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年度杰出记者等。



影像中国:你是怎么走上摄影这条路的?你还记得最初在摄影方面的理想吗?


廖攀:我的外公是当地县文化馆国画师,舅舅从事摄影服务业,这样的环境为我从事摄影创造了兴趣和条件。真正喜欢上摄影还是在中学的时候,看见一些事物就试图通过摄影来记录和表现,照片呈现和内心初衷有距离,也有惊喜,正是这样的距离和惊喜,使我产生了对摄影强烈的探知欲。进入大学相关专业就读后,对摄影有了系统的认知。当时,特别想得到一个报道摄影的工作岗位,能天南地北的大量拍摄,用影像讲故事。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发表总统就职演说后与前总统奥巴马交谈。当日,美国新任总统就职典礼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宣誓就职,正式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


影像中国:现在回头看,你看觉得你实现了吗?


廖攀:就摄影初体验时的理想而言,我比较幸运,得到了实践理想的岗位。然而,摄影的理想总是伴随着你的实践演进的,总是有遗憾,总是想突破,或许这也是前进的动力吧。


2016年7月18日,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首日,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假定提名人”特朗普携妻亮相。


影像中国: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对摄影的本身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激情融入到自己实际工作中?


廖攀:现在从事这个职业已经十多年了,怎么保持活力突破瓶颈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慢慢发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总会让自己兴奋,每当自己有突破总是在这两个方面有创新。而这两方面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不同的结合又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新闻摄影有许多未知数都是根据事件、人物发展变化而定,而对未知的摄影探知欲也成为我工作的动力。


2017年4月12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出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秦汉文明”专场特展。


影像中国: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要求吗?


廖攀:当然,首先它必须是合格的摄影产品,然后,争取是一件好作品。也就是说,用照片讲清楚一件事情或是诗意的讲述一个故事。


2016年4 月 19 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铁里的两名青年。


影像中国:每天结束拍摄,返回驻地,你是否会写一些日记来记录这一天拍摄的状况?


廖攀:总是有这个想法,因为时常都会有感动,但一直没有实现。我的拍摄工作常常伴有新闻写作,这可能挤掉了写拍摄感悟的精力,我想我会在以后尽可能实现。


影像中国:你驻美国已经有一段时间,还记得刚来时的状态吗?


廖攀:其实很像刚刚大学毕业到大城市参加工作的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不过异国的新鲜感还是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活力。


影像中国:你是怎么去适应美国的新闻摄影环境?


廖攀:新闻摄影的基本价值观是世界通行的,这边更多的是对摄影行为的约束不同,更加注重规则。


2016年7月14日深夜,何帆在自己驾驶的敞篷车里睡去,这时他的助手正在在曼哈顿为客户拍摄外景,何帆为这次拍摄充当司机,为了方便拍摄,他们租用了这辆敞篷轿车。3 年前,何帆与两个朋友在纽约创立起一间影视制作公司,主营中国剧组在美国拍摄的当地制片服务。


影像中国:在美国有没有特别想拍摄的题材?


廖攀:美国社会的华人群体一直是我关注的题材,他们的奋斗经历,桥梁作用,他们的社会价值,其中有许多故事,这一年多时间已经有所积累,会继续关注。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构成上层建筑的基石——美国大众,也是我想观察和表现的对象,在这里能够解构美国、能够窥见东西方差异。


影像中国:2016年,你最满意的作品或者专题是哪一张?


廖攀:美国大选专题的拍摄倾注了我较多精力。


2016年8月25日早晨,维罗妮卡躺在自家餐厅的沙发上,6岁的维罗妮卡在纽约度过了4年这样的夏日。4年前,莎宾娜与丈夫马克通过中间机构,在中国安徽的福利院收养了维罗妮卡,当时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之后的时光里维罗妮卡在家排行老三,一年后姐妹仨又多了一位妹妹,现在姐妹4人在父母和两位保姆的呵护下,在纽约曼哈顿一天天长大。


影像中国:作为驻美记者,你有什么故事和经历和我们分享?


廖攀:2016年是美国大选年,大选的拍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9月11日,眼看着希拉里被人搀扶着走出“9·11”遗址,随后她在自己的座驾前晕倒,拍完才发现自己竟然错用了身旁别人的镜头。是的,在这场大戏面前我入戏了。11月8日,大选投票日,选情出现逆转,我从希拉里集会转赴特朗普集会,在纽约这只有几条街的距离。我跑过这几条街的所见,在大选结束后的很长时日里还不时浮现在脑海中,或许我是想从自己所见中揣摩出从输到赢的距离。其实,这虚幻的两英里并不是答案,答案在美国广袤的土地和民众生活中,美国大选的拍摄只是对社会上层建筑的扫描,剧情的解构深藏在美国基层民众当中,只有深入美国社会才能找到答案。通过拍摄大选我对美国的观察才刚刚起步。


2016年9月1日,媒体记者观看“9·11”恐袭题材绘画作品。当日,美国纽约“9·11”纪念馆新艺术展“渲染难以想象的事”向媒体开放,参展的13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等艺术媒介。


影像中国:从你个人的感受,美国的摄影环境和中国的摄影环境有什么不同?


廖攀:更加纯粹。美国是当代艺术的前沿,作为年轻的视觉艺术门类,各种摄影语言在这里交汇,这里是学习摄影的好地方。反观纪实摄影在这里,摄影本体特征则更加突显,画面直白简练。135胶片在这里的普通民众中还有流行让我很意外,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我甚至见到一些民众用8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动态影像。美国没有影楼这样的大众影像服务机构,但是有各种各样的个人工作室,这样影像服务业的风格就更加丰富多彩。


这边社会对摄影人的宽容度更高,无论是摄影行为还是摄影风格这里都更加个人化。这里更加注重保护摄影著作权。


2016年6月26日,美国纽约举行规模盛大的同性恋骄傲大游行。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以及他们的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


影像中国: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喜欢哪位摄影师的风格?


廖攀:尤金·斯密斯、罗伯特·弗兰克、安妮·莱伯维茨的风格我比较喜欢。正好他们都是美国摄影家,但他们风格迥异,他们的人格、经历和作品都静溢着一种美,可能就是我喜欢所在吧。


影像中国:你如何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年代,如何以摄影的方式来呈现?


廖攀:我们身处社会变革的时代,摄影已经成为全民共享的简单动作,摄影也跃然成为社会参与最广泛的视觉艺术门类,这样的时代,提升了摄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职业摄影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要求并不是简单地避免同质化,并非是要在形式和设备上做得更高,当下的人们,随手拍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动作,实则是将摄影触及的时空空前扩展。所以这些新的时空,应该成为我们探寻的方向。再将这种时代赋予的新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应用到传统内容中,说不定会为摄影带来许多新的体验。


2016年11月29日,全球巡回魔术秀《魔术师——世纪之交》在纽约百老汇皇宫剧院举行媒体预演。预演结束后人体悬浮的魔术师的女搭档坐在舞台下,一旁的记者正忙碌着采访其他参演魔术师。


影像中国:美国的新闻集团(News Corp)早前发表声明称,公司计划在未来裁撤掉大量摄影师及部分副编辑。你能谈谈当下新闻摄影的走向吗?


廖攀:市场是调节供需的杠杆。在传统媒体裁撤摄影人员的同时,新兴媒体对摄影的需求在增加。社会对新闻摄影需求是不会降低的,只是呈现的载体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这对拍摄也就产生了新的要求,比如数量增加,特写景别增多,画面更加简练,对个人化、生活化的题材会涉猎更多,但是对动人瞬间的追求是不变的。


影像中国:新传播环境下,你觉得摄影记者的出路和前途哪里?


廖攀:从前,有图有真相总是新闻摄影的一个关键词,而在当下以摄影带入体验新闻事件,则是新的传播环境对新闻摄影一种诉求。或许有人会拷问这是绝对真实的现场吗?然而,这种切片式的带入体验,为受众提供了更多体验真实的可能,这也正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需求。这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掌握新闻和视觉要领,这需要更多的社会阅历和人文情怀。你通过摄影为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新闻事件体验,就体现着你的社会价值。

 

2017年3月13日,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金仁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遭受性暴力,把经历写成小说,这位台湾90后美女作家却选择了自杀

点击图片阅读 | 陆亦可最后肯定嫁给了赵东来

点击图片阅读 | 我该做癌症筛查吗?有哪些项目,其实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