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比亚迪发布2024员工持股计划#,总人数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ModelY成今年中国乘用车销冠#【#特斯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玛莎拉蒂只卖50万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独家】“无讼”获1.2亿元B轮融资,人工智能可以颠覆法律界?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04 22:43

正文



无讼的切入点是给律师提供工具,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标准化地体现律师水平,从而帮需求放和供给方提高匹配效率。




文 | 徐宁


今日,法律平台“无讼”宣布完成1.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由华创资本领投,IDG资本旗下人民币基金跟投。此前,无讼已于2015年4月获得IDG资本的27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在人才招聘、产品研发升级和市场拓展上。

总的来说,法律服务是一个重度线下、又很难标准化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创业项目的改善点在线上获客。在产品的导向上则分两类,一类服务于律师事务所,一类服务于律师个体。无讼更强调律师个体的价值,其联合创始人蒋友毅认为,律师具有网红属性,事务所只是挂靠的基础,律师个人之间相对松散,客户资源也基本不会共享,更多处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状态。像金蝶等传统厂商都想给律师事务所做产品,但由于行业文化,遭遇瓶颈。

所以,无讼的切入点是给律师提供工具,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标准化地体现律师水平,从而帮需求放和供给方提高匹配效率。

无讼成立于2014年8月,创始人蒋勇在律师行业里有过10余年的经验,联合创始人蒋友毅此前曾在 IBM负责软件系统开发,在链家地产担任首席架构师。无讼起初是天同律师事务所孵化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以诉讼技能为主,吸引了一批从业者,形成了律师社群。

优质内容可以聚拢流量,但从服务角度来说还是太轻。之后无讼在2015年4月上线了“无讼案例”,主要应用场景是,律师、法官在诉讼准备时会查阅大量相关案例,但通过关键词检索很难寻找到相关性较强的案例。所以“无讼案例”整合官方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通过语义理解实现精准搜索,这里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无讼跟阿里联合研发的。

有了律师社群,再结合案例分析,无讼推出了“无讼名片”应用在找律师场景。找律师的难点在于需求方没有办法衡量律师的能力,而无讼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解构律师过去的案件数据,来标准化其水平。需求方只需输入简单案例,平台就可匹配适合的律师。据蒋友毅告知,目前平台已经覆盖到30万律师,其中4万认证律师。只要是有过公开诉讼经历的律师,无讼都可以解构其案例并展示,但只有主动认证者才可以通过平台获客。

此前“无讼”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推出的“法小淘”,也是应用产品之一。而36氪曾报道的“法律谷”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不过正如上文所提,律师有网红属性,做平台的时候容易出现:头部律师有接不完的案子,不需要一个渠道做“开源”,这样吸引来的律师可能比较初级,即便在平台上,依旧没有客源。对此,无讼创始人蒋勇表示:“交易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商品、简单服务,这类处于高频、标准化的阶段,所以做好匹配就能提高效率。另一种是复杂交易、专业服务,这类需求发生比较低聘,所以不仅提高交易效率不能仅停留在匹配环节,更重要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而无讼在做的就是后者,不光集中在找律师,把服务做好自然会吸引优秀律师。”

此外,无讼还针对律师间协作以及企业端提供了产品。

在法律行业中,案件很可能涉及跨地域、多级法院审判,所以律师间也需要协同,保守估计有20%-25%的案源是发生在内部推荐。“无讼合作”就是针对这一场景设计的,主要帮律师寻找异地伙伴,便于沟通协作等。

在企业端,“无讼办法”面向的是中小企业的日常法律服务,采用一站式打包的策略,主要处理非周期性、个性化的需求。而对于地产、金融这类大企业,他们在一定周期内诉讼频率较高,往往内部需要一套管理产品,“无讼智能法务系统”就切这块市场,帮大企业的法务优化管理流程,同时还可根据以往数据提供风险监视功能。

据悉,无讼面向律师个人的工具型产品均免费,企业级产品根据案件情况收费。

我们正在寻找一个了解企业服务的记者,可以每天跟创业者聊聊项目,跟投资人谈谈行业,顺便能写个云计算就更好不过了,如果你是我们要找的人,请发简历告诉我[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我在读什么书?| 周末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