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损伤,多发生于青少年,成人和儿童也时有发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肘关节脱位为后脱位。如果没有伴随的骨损伤,则脱位被归类为单纯脱位,否则被归类为骨性肘关节脱位。然而,这些术语可能掩盖了单纯肘关节脱位的严重程度。
图源:
10.1016/j.jse.2017.02.019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
MRI
,
a
内侧和外侧副韧带装置以及伸肌(外侧)和屈肌附着(内侧)完全断裂。
b
此外,肱肌完全断裂(箭头)。
图源:10.1016/j.jse.2017.02.019
至此,您是否依旧认为单纯肘关节脱位很单纯?
不稳定伴关节复位或半脱位的情况下,在
肘
关节伸肌和屈肌
装置失效
的情况下,增强的初级缝合适合确保稳定的关节引导以愈合受伤的结构。因此,增强
初级
缝合的目的是在肘关节的旋转中心以及伸肌和屈肌
附着点
进行
韧带
解剖重建
。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肘关节旋转中心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肘外侧和内侧的锚点位置:
a、在外侧,远端增强缝合锚置入尺骨旋后嵴下方。在近端,锚钉放置在先前确定的旋转中心,其中增强线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的核心缝合线固定在一起。另一锚点固定伸肌。
b、在内侧,远端增强缝合锚放置在梯形内侧副韧带的前缘和后缘。在近端,锚钉放置在先前确定的旋转中心。另一锚点固定屈肌。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患者的仰卧位,手臂放在手臂台上。止血带可以以非无菌方式使用,前提是不需要使用外固定器
。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首先,在麻醉下对患者进行复查。在肘关节伸肌和屈肌附着点完全断裂的情况下,临床和动态透视下都明显存在肘关节内侧和外侧不稳。
a、关节不协调,关节间隙增大;
b
、外翻应力下内侧严重不稳定性;
c
、内翻应力下外侧严重不稳定性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设计手术入路。优先处理稳定性更差的一侧。外侧采取
Kocher
入路,内侧采取尺侧腕屈肌(
FCU
)劈裂入路,注意标记尺神经。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在外侧,首先观察尺侧腕伸肌和肘
肌之间的
Kocher
间隙,这通常可以通过肌肉之间的脂肪通路来识别。如果伸肌完全脱落,筋膜打开后立即可见暴露的
肱骨外上髁“裸区”。
图源:10.1007/s00064-022-00788-1
采用改良的
Krakow
缝合技术,沿外侧副韧带尺侧束的路径铺设核心缝线至外侧副韧带尺侧束止点处。随后,将核心缝合线与增强线一起穿入另一个缝合锚,该锚插入肱骨远端的旋转中心。为了检查正确的张力和在旋转中心的位置,需在
功能弧上进行测试。检查张力后,将螺纹锚固定在
90°
弯曲位置。最后,用
1-2
个缝合锚将伸肌重新固定在外上髁上。
图源:
10.1007/s00064-022-00788-1
在内侧,切开皮肤及皮下,可见内侧上髁的屈肌被完全撕开。为了保护尺神经,在皮下准备过程中应常规探查尺神经。在尺侧腕屈肌(
FCU
)劈裂入路的深层准备中,肘部应保持屈曲,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与正中神经的距离。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呈梯形(浅色突出显示),由前束(
AML
)和后束(
PML
)内侧副韧带组成。
图源:
10.1007/s00064-022-00788-1
与外侧向类似,内侧副韧带装置依然采用不可以收缝线加固。由于梯形内侧副韧带的较宽附着,在前束
(
AML
)和后
束
(
P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