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的交通展会走一走
——体会欧洲潜移默化的技术更迭和交通发展
于泉
荷兰INTERTRAFFIC交通展2024年4月16号在阿姆斯特丹开幕,本届展会的主题是“为所有人提供智慧、安全和可持续的出行”。本届展会在
智能交通管理、基础设施、道路安全、智慧出行和停车
等5个领域进行了展示。展商主要来自欧盟国家和亚洲国家。
其中
智能交通管理领域
通过展示各类交通管理措施、交通政策以及交通技术,从而满足道路使用者、道路当局、城市及其居民多样化需求。在交通管理工具的范围内,以交通信号控制作为满足不同交通利益相关者不同需求的最高效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本展厅占据了主要位置。
基础设施领域
集中展示了自行车基础设施、电动车辆配套基础设施、慢行系统基础设施以及高速动态称重基础设施等,以及为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服务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和可循环使用的交通基础设施等。
智慧出行领域
展示了一系列与现有交通系统无缝集成的出行信息平台,强调支付流程自动化,节省时间和资源,同时提供高性价比的后台优化体验。利用大数据分析,从传统的线下查询转向实时旅行信息、集成票务和智能支付系统,强调整体出行体验。
道路安全领域
致力于消除交通死亡和重伤事故,促进安全和公平的出行。秉持“零伤亡愿景“,该展厅展示了通过V2V 和 V2X 通信、远程信息处理数据和众包应用程序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将人员生命和健康置上的举措。例如疲劳驾驶预警以及道路噪声监测等。
停车领域
的展品目的是为了展示在密集的城市中创造空间的创意。停车系列产品为城市提供“智能可预订的多功能路边空间“,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尝试用数字解决方案重塑公共空间的分配和所有权,遵循街道以人为本的理念,解放城市!
笔者全部参观了停车展馆、智能交通展馆、交通安全展馆、可持续发展交通展馆和无人机展馆。关于停车产品,由于欧洲普遍采用路侧停车收费机以及停车场收费,没有其他模式,因此对其产品没有过多关注,同质化很严重。
交通管理方面,欧洲基本上对交通标志开始注重加装闪光灯,增强其醒目程度和辨识度。
自行车交通标志加装FLASH模块
以及行人过街黄闪警示桩
路侧交通检测设备,欧洲产品也开始集成多种检测方式和功能,并着手移动式交通检测设备和小型交通检测装备研发。
自动车牌+自行车+行人识别系统及噪声检测集成杆柱(左)
可移动AI路侧雷达检测器(右)
用于交通流检测的智慧道钉
或许受到国内的多功能杆件的影响,欧洲此次也展出了一些多功能杆产品。
多功能灯杆系列
(RSU+VMS+VIDEO+WIFI+SMART CARD)
无人机产品专门设置了一个展馆,来自高等院校、制造公司的不同无人机产品暗示着低空交通领域会迎来一个好的开端和发展。
部分无人机展品
信号灯系列除了展示了设计美观、做工精致的可移动信号灯和行人过街按钮,也出现了智能网联信号灯以及发光灯带信号灯。另外智慧斑马线也出现在了欧洲展品中。
美观的可移动信号灯(左)
不同相位指向的自行车信号灯(右)
智慧网联交通信号灯(左)
设计精美的行人过街按钮(右)
信号灯杆加装同步发光灯带
创新方面,欧洲交通也在积极拓展新领域,制造新词汇和理念。
提出未来自适应交通基础设施理念(左)
提出交通数字控制室的概念(右)
奔驰公司的交通安全数据分析看板
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安全产品,重点围绕道路交通标志、自行车隔离设施、标志标线反光材料、道路安全和施工防护等进行展示。
常规交通标志(左)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右)
同时考虑机动车通行和
自行车路权
的半幅自行车路面隔离柱(左)
新型Drop-On防滑反光玻璃珠的道路标线(右)
防撞护栏(左)
道路施工安全防护防撞车(右)
总体而言,由于参展作品大部分以欧洲展商为主,此次展会具备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欧洲产品大部分仍以传统交通产业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基础设施等为主打,在智能交通产品端,目前受到智能网联技术的冲击,体现出一定的融合性,进行了一些智能交通产品的尝试。MAAS没有更多的改进和产品出现,仍是存量功能展示;AI人工智能产品有少量展示,但是在大模型(LLM)等高端人工智能方面没有产品出现。另外要关注一个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次展会其实隐藏着这个重要的主题和发展要求,无论是从绿色出行、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环保材料应用等方面,都对以后交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4月16日-4月24日,
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和北京公路学会联合组织的智能交通考察团赴荷兰、德国考察
。
本次荷、德智能交通考察活动共有8家单位参与参观荷兰阿姆斯特丹交通展和德国PTV集团总部;访问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实地考察荷兰、德国当地的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应用情况。旨在了解国外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和发展情况,同业界人士进行深度交流。
4月16-19日,荷、德智能交通考察团参观了荷兰阿姆斯特丹交通展(Intertraffic Amsterdam),共同探讨中国交通发展趋势、剖析交通行业市场现状、科技创新成果及供应方最新动态,对交通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获取交通发展趋势及深度见解。
作为全球交通行业的风向标,Intertraffic Amsterdam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交通技术专家、行业领袖以及创新企业。Intertraffic Amsterdam亮点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和维护、交通安全、智能交通、停车场相关技术和服务。提供展示各自具有重要意义的革新技术的场所。
在两天的展会中,荷、德智能交通考察团先后参加了展会分论坛智慧停车峰会、交通控制峰会,与参会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交通管理部门交流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交通缓堵技术、城市路网规划与设计、慢行交通组织等。
考察团与参会各国代表座谈全球智能出行和智能停车的主要趋势,以及移动、能源和城市空间在智能停车管理服务中融合方式;就收集交通相关数据的意义及使用、自适应控制系统如何根据交通状况调整信号控制提高交通网络的性能、内部网络模型对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信号时间调整对网络其他部分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等技术内容与参会各国代表进行交流。
在展会中,各个参展企业进行展出,带来一系列交通前沿技术与新锐设计,涵盖交通行业的多个分支,例如智能停车、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交通疏堵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是时下交通领域的最新发展,还映射出未来交通发展智能化的趋势。
4月18日下午,考察团参加了展会的中国日活动,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于泉进行演讲,向外国专家介绍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交流外国企业向中国出口的交通及移动技术,获取外国专家对中国智能交通市场的见解。
中国日活动中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于泉进行演讲
随后,考察团访问了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运输及规划系动态交通管理系教授和科研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就以慢行优先的交通组织管理、智慧信号控制、大数据和智能网联条件下的交通模型构建、动态交通控制、路网韧性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
同时
考察团还实地勘察荷兰阿姆斯特丹慢行交通管理技术应用
,查看荷兰阿姆斯特丹慢行交通系统并观摩自行车慢行系统FRIS设计及相关技术应用。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自行车停车场
荷兰自行车配套服务较为全面,
从城市道路到
停车服务等方面
提供了全面的服务保障
4月20日,在结束了荷兰考察的一系列工作后,
荷、德智能交通考察团前往德国卡尔斯鲁厄市进行实地调研
。
考察团实地踏勘了卡尔斯鲁厄市智能停车基础设施建设
,查看自行车停车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实地调研卡尔斯鲁厄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现状,考察其公共交通系统KVV(Karlsruhe Verkehrsverbund 卡尔斯鲁厄交通联盟)的运营模式和组织经验,重点学习城市地面公交、城市轨道和城际铁路三网融合的实现方式及实现效果。
德国共享单车停放处及自行车专用道
实地踏勘卡尔斯鲁厄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电车/火车轨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的混合系统兼容技术、安全和安全系统解决方案。本次对卡尔斯鲁厄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实地调研能够为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多网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4月22日,
荷、德智能交通考察团造访德国PTV集团总部
,就交通模型及路网仿真、人车路协同通信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考察团参观了PTV公司总部并和PTV的专家从用户、产品、历史、机遇等角度进行深刻探讨。PTV集团分享了他们在交通规划、宏观微观交通模拟等技术,例如多种方式的交通仿真软件PTV VISSIM、一体化交通工程软件PTV VISTRO等,包括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一系列创新方法。
本次赴荷兰、德国考察工作已经圆满结束。荷、德智能交通考察团对荷兰和德国的智能交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了解到荷德智能交通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次考察工作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考察团在同业界人士的交流中了解了更多交通前沿技术,获取更多创新灵感和新鲜视角;在国外实地考察,更直观的接触荷、德道路交通技术的实际应用。
这些宝贵的经验在未来活用到国内智能交通的建设中,让中国智能交通的建设更上一层楼。今后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也将贯彻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团结智能交通领域相关企业单位,促进北京智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