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橄榄古典音乐
全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听音乐,长知识。《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季刊全国发行。因为有橄榄,生活更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刘德华方紧急声明! ·  17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创造历史!德州这支男子篮球队挺进全运会 ·  20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  昨天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橄榄古典音乐

超in乐事 | 如何带观众跨过歌剧门槛?他们这样做

橄榄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18-12-07 09:30

正文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天鹅湖》选段


文/顾超

图/江苏大剧院



邂逅马林斯基剧院


在过去两周时间里,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 马林斯基剧院 驻扎在江苏大剧院,举办以 剧院典藏演出 为主体的艺术节。艺术节以芭蕾开启,歌剧结束,中间穿插交响音乐会及艺术普及项目,如此高密度的节目变换,展现了其全面的艺术涉猎及强大的排演能力。


现在来到中国演出的西方古典艺术类团体越来越多,音乐会大概是首当其冲,数量多,品种丰富,层次各异,不论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还是具有学术价值的,都能在舞台上呈现。而 芭蕾舞 也是颇受人喜爱的,为传统舞剧所作的音乐大多十分悦耳,演员体态和舞姿优美也很容易吸引眼球,而现代舞则会给人视觉上更多的新意和冲击。



此次的马林斯基艺术节,五场 《天鹅湖》 人气颇高。作为马林斯基历史上首演的作品,他们当然在诠释上具有权威性。先不看这个故事情节是否还能打动现代的观众,光从身体技能和舞台呈现来说,马林斯基的演员们就足以动人。不需要语言的描述,不需要丰富的情节曲折,只要加上老柴富有魔力的旋律就足够。无论是著名的场景音乐,还是旋律“洗脑”的“四小天鹅舞”,都会增加亲切感。




跨越歌剧门槛


然而 对于歌剧来说,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门槛 。语言成为这些作品走出国门的障碍,这也是普通观众在选择演出时必须考量的。如果对歌剧的背景不了解,其中也没有哪个唱段是“大俗”,那就让人多少没有底气走进现场。如果说此次艺术节中的《托斯卡》还有“奇妙的和谐”,“为艺术,为爱情”这样流传甚广的段落,那么闭幕由捷杰耶夫指挥的《麦克白》就很难不费力气找到共鸣了。



20世纪初期,曾经有一种风潮,即 用翻译的歌词来替代原文 ,历史录音中曾经留下不少德语演唱的威尔第歌剧,而进入数字时代,英国人还在努力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翻译成英语演唱。尽管翻译之后,风味多少有所改变,但至少能让人减少距离感,并且较为轻松的了解剧情。



随着声乐领域学术性目标的不断确立,歌手除了拥有完美的声乐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被赋予了吐字严谨的责任,语言本身也是作品完整性的一部分,而 歌剧作为艺术的地位高于娱乐 ,这一观念也促成了现在的状态:即便是马林斯基来演意大利歌剧,他们也会坚持用意大利语,当然这对于中观众来说,没有本质差异。


借助字幕机 ,我们可以了解到演员在唱什么,虽然视线和思想会被牵扯,但这不失为求全的最佳方案。这次在江苏大剧院,我们看到了专业的字幕制作和播放,流畅程度和跟随演唱的节奏几乎完美,这已经成为了歌剧表演的重要一环。




解密歌剧密码


歌剧欣赏,从作品本身来说,一是作为 音乐的层面 ,二是作为 戏剧的层面 ,而这两者之间,都与“词”分不开,这就好像是打开歌剧艺术之门的钥匙,如果无法全然掌握语言,那么听觉上也会磕磕绊绊,而在理解剧本上更难以着手,因为不懂意大利的观众永远无法知道麦克白和夫人密谋时的语态,也无法感受到女巫们预测未来的含蓄表达。



音乐层面 来说,好的音乐创作可以让人忘记歌词的具体意义,纯粹去聆听乐思,而好的歌剧制作,则 可以弥补戏剧层面的缺憾 ,让外国人走进剧中世界。此次马林斯基带来的 《麦克白》 制作,尽管四幕以一景到底方式呈现,但高悬下来的铡刀,埋葬国王的地窖,还有极为简洁有力的灯光设计,给了作品非常多元的呈现方式和立体的视觉效果,每个角度,每个时间点,都 百看不厌 。而极具实力的歌者也为演出添彩。一上台即以完整咏叹调惊艳全场的麦克白夫人,演得也颇为入戏,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回报。



除了所谓的语言门槛, 剧情 的个体差异 也是让人们难以走进歌剧的障碍,但当你克服了这些问题,习惯了歌剧的表达方式,把关注点放置在创作的巧思上,歌剧的奥妙就不难察觉了。作为莫扎特时代以来的群众文化消费品,大部分的歌剧还是不难亲近的,有时候 最大的障碍 ,恐怕是潜在的 观众 本身,徘徊于外围, 不敢进来



此次 江苏大剧院 为了推广歌剧,也是想出了颇为特立独行的营销手段,包括 先看戏、后打赏 的方式, 让不少还有顾虑却对歌剧很好奇的人们走进剧场 。尽管对于剧院的现场管理和经营成本都带来一定压力,但我认为,在歌剧艺术刚刚起步的南京,能够有魄力做出这些变化,本身就蕴含着一定希望,不然歌剧的金风和人心的玉露,或许永远不会相逢。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