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又一次开启回暖的走势,成交量持续的放量,但不过目前整体的指数依旧还是在压力位置上的,整体来看,目前只能说是止跌了,但依旧还找不到做多市场的理由。因此本文主要来看看,从周期的角度来算,普林格六周期现在走到哪了?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
到底什么是普林格六周期理论?这其中的周期运行又会给投资者什么样的启示?目前我们是在什么周期的阶段当中,下一个阶段可以去进行配置的思路又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兴业证券
阶段
1
,通常对应的就是衰退末期,特征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胀降到低位,政策开始逆周期调节。也就是领先指标先抬头,同步和滞后指标还处于回落状态,但基本降到了低位。这个阶段,资金需求还没起来,资金供给不断增加,市场利率加速下行,债市会迎来强牛表现,股市在这个阶段,可能会爆发一级火箭估值修复行情,但很难预测什么时候启动。比如
2018
年末到
2019
年末,基本就处于这个周期阶段。
图片来源于:中金证券
阶段
2
,对应的是复苏前期,跟阶段
1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同步经济指标开始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指标迎来向上。市场利率可能也会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债牛行情逐渐结束,股市即将迎来二级火箭业绩驱动,商品大概率也会在这个阶段触底。比如
2020
年
3
月份之后,周期就步入了普林格
2
阶段,恰好也是一波主升浪行情的起点。
图片来源于:中金证券
阶段
3
,对应是复苏走向过热阶段,经济同步指标快速拉升,物价滞后指标也开始走强,意味着经济逐渐迈向通胀。政策开始收敛。市场利率也会开启明确上升趋势,所以债市在这个阶段会正式进入熊市,股市依旧处于最佳表现期,商品资源类股票也开始迎来表现。比如
2020
年
6
月到
2021
年初,基本就是普林格阶段
3
的位置。
图片来源于:中金证券
阶段
4
,对应的是经济过热阶段,政策开始收缩,领先指标掉头,经济同步指标处于冲刺见顶状态,滞后物价指标还在惯性上升。债市在这个阶段会进入强熊市,股市周期基本也到了尾声,一些股票已经开始产生分化表现。但往往在这个阶段,投资者才会对经济向好有明显的体感。储蓄搬家,散户疯狂进场,通常也都出现在这个时候,也被市场称之为,一轮牛市的第三级火箭,情绪驱动行情。比如
2021
年初,就进入了阶段
4
的位置。
图片来源于:中金证券
阶段
5
,一般对应是滞胀阶段,经济同步指标开始掉头向下,物价在高位,政策持续紧缩。此时大部分股票基本已经开始下跌,商品资源类公司可能还有最后的滞后表现。如果情绪过于亢奋,科技成长类的标的会给你讲最后的风花雪夜故事,但基本已经岌岌可危,随时会离你而去。
2021
年下半年,基本就是阶段
5
的特征。
图片来源于:中金证券
阶段
6
,基本就是泥沙俱下了,经济向下,物价回落,政策尚未宽松,也是衰退前期的特征。市场利率大概会从这个阶段开始掉头向下,所以债市又会重新进入新一轮牛市行情,股票和商品则处于熊市当中。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
这就是一轮完整的普林格周期运转规律,那么有人就会说,了解了这些东西,是不是就可以预测市场?判断拐点?押注资产了?其实完全不是!因为现实中,影响宏观的因素,非常之多,宏观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也没办法去提前预判。就好比比如这轮普林格周期,就出现了好几次问题。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
就好比在
2022
年上半年其实已经有了阶段
2
的影子,领先和同步指标回升,滞后指标回落。但没想到口罩事件的爆发,同步指标又开始掉头向下,周期退回了阶段
1
。到了
2023
年初,其实又是阶段
2
的特征,不过后来周期还是没能继续向前,这回甚至连领先指标也开始掉头向下,说白了就是财政撤凳子,然后
M1
也崩了。没有领先指标的带动,显然同步指标是没有向上动力的,唯一的安慰可能就是滞后物价指标还在缓慢回升,但也明显缺乏动能和斜率。因此这几年我们总是在衰退和复苏之间徘徊,对应到股市上,就是来回走了好几次一级火箭行情。
图片来源于:惠博咨询
不少人表示,宏观没办法完全预测是不是意味着宏观不靠谱?其实也不是,至少普林格六周期理论,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思考经济和市场关系的角度,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排除法。就好比说当下目前的行情,肯定不是过热,也不是滞胀,所以剩下的选项,也就不多了。所以当下到底走没走完衰退?逆周期调节有没有效果?目前的阶段到底是什么情况?
图片来源于:惠博咨询
可以确认的是,目前不是在衰退的初期,所以债券市场没有必要配备太多,增加股票的配置,先价值后成长。其次关于逆周期调节是否有效,关键得看政策发力。没政策发力,就是价值占优,有政策发力就是成长占优。最后是经济数据如果说开始往上行走之后,价值红利的优势也就将会不太灵敏,多找点小盘成长。所以现在也别对红利过于迷信。
本文件由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天风国际证券与期货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BAV573)及天风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证监会中央编号:ASF056)(合称“天风国际集团”)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