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后,每次假期回家,你没少被爸妈问“一个月能攒多少钱”这种问题吧?
你爸爸一定会指着鼻子骂你乱花钱,月光了回头还要找家里要钱还信用卡。
别看数字,今天的你,收入有没有你爸爸当年高,还真是个问题,不信咱们算算。
小明在帝都做新媒体,天天加班夜夜,在工作群积极和领导聊选题表现自己的热情,月入10000元;小明爸爸20年前坐在当地报纸编辑部的办公室,一个月500元。
虽然小明的工资是老爸当年的20倍,但过去20年里,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增长了将近23倍。
换句话说,20年前的500元,在财富总量中的分量,相当于今天的11459元,20年前的小明老爸比小明现在阔多了!
而且小明爸爸那个时候,还不用交个人所得税(按1994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税法》,起征点是800元)。
小明老爸当年花钱的地方还少呢。小明家在小县城是这样得到房子的——
而对小明来说,房子还是一个传说——
小明没房可分,别看月入1万,家乡县城60万的房子,单靠自己还得攒十年;后面加个零的北京房子,干一辈子都赚不到。
问题在于,小明拿的可是北京的工资,所以对应的也得是北京的房。
如果回老家工作,月入三千到五千,那就更没指望了。但你瞅瞅小明爸爸分的房,现在可成了黄金地段学区房。
小明爸爸分到的房,显然也是一笔收入。以工作五年作为排队资历来计算,事实上他五年的收入相当于60万+11459元×12×5=1,287,540。小明能比吗?
小明啊小明,你怎么混成这个样子了?是个人奋斗不够,还是历史进程太可怕?
因为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6年的53.5%,一路下降到了2012年的45.6%。
也就是说,别看你的工资高了,但你的工资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降低了。
另外,农民到城里打工,蓝领就不值钱了;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高校扩张,白领也不值钱了。
想让人的劳动值钱,得搞产业升级啊,产业越高级,收入才能越高。
然而现状是:产业不但没怎么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还都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了……这是趋势,小明赚得不如老爸多,说不定是他入错了行。
你看,靠劳动不赚钱,靠钱生钱有多快啊。搞金融投资的多赚钱,成了最大的产业!
来看个图就明白了:
政府税收也在向你要钱。20多年前,小明爸爸的报社每创造100块的GDP,要交间接税12元;而小明上班的新媒体公司,每创造100元GDP要被收间接税15元。
小伙伴们,请注意了,我们咬文嚼字强调那是100元GDP,不是100元盈利。
说了这么多,难道小明过得不好就要怨社会?
当然不是,至少现在的小明,选择职业和创业上比他爸爸当年自由度高多了。
因为,他没有“铁饭碗”啊。■
摘自微信公众号“视知资本论”
ID:zzibenlun
脚本|一万 插画|素平
转载请联系原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