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是我的好朋友,名校金融专业科班出身,在大型金融机构摸爬滚打十多年,善于利用金融圈的一手信息来指导家庭理财。
她曾经通过公众号在2015年和2016年建议大家买房子,2016年建议大家买美股和港股,而且还成功预言了特朗普会当选美国总统,提前买入的黄金飙涨-_-!
关注楼市和股市,关心家庭理财的朋友们,推荐关注公众号“辣妈有财商”(lama_ycs)哦~
“缩表”成了最近两天的关键词。美联储9月20日举行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从10月开始缩表4.5万亿美元,并在此次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在1.00%至1.25%区间不变。很多朋友关心,
美联储决定缩表对于我们的房子、股票价格有何影响?对汇率的走势又会有什么影响?
要了解缩表,首先要对
资产负债表
有个初步概念。
众所周知,
一个企业有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这其中,资产负债表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和你母亲合伙开个早餐店,你投入3万,你妈妈投入2万,但是5万元钱还是不够,于是你和你妈以早餐店的名义从大姨那里借入2万,一共花了7万元才把店面买下来,并且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采购了桌椅板凳、厨房用具等。
一张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列,左列是资产,右列是负债和股东权益。在这个最简化的模型里,这个早餐店股东自有资金5万元(股东权益),负债2万元(欠大姨),资产7万元(房屋和桌椅板凳等固定资产),5(股东权益)+2(负债)=7(资产)是一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比率是2/7=28.57%,在7块钱的资产中,有2块钱是借来的。
这家早餐店开起来以后,你们发现旁边都是写字楼,人流量很大,早餐供不应求,生意特别好,于是决定把隔壁的店面也盘下来,扩大经营。这次,问大舅借了3万元,增加了一个门脸。
于是,这个早餐店的资产负债情况变成(不考虑每天采购销售有盈利的复杂情况):自有资金5万元(股东权益),负债5万元(欠大姨2万,大舅3万),资产10万元(2个店面使用权和桌椅板凳等固定资产),资产负债比率是5/10=50%,在10块钱的资产中,有5块钱是借来的。
因为问大舅借了3万扩大门面,早餐店的资产负债率从28.57%提高到了50%。现实中,大部分的企业资产负债比率超过75%,辣妈看过的资产负债比率超过98%的企业报表也非常多,这就是一个高杠杆的情况,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公司里越多的资产是借来的。
早餐店开起来没几年,随着开发区建设推进,老城区的人们逐渐去开发区上班了,在这儿吃早餐买早点的人越来越少,早餐店难以为继,也不需要2个门脸了,于是你们打算卖掉一个门面。当年3万元买入的第二个门面现在涨到了3.3万,卖了这个门面之后,把欠大姨的2万先还了(极为简单模型假设大姨不收利息),于是新的资产负债表变成:
左侧资产方面,有1个店面和桌椅板凳等固定资产+卖店面还债后结余的1.3万现金;右侧负债和股东权益,有股东权益5.3万元(你和你母亲投入的5万+卖门面结转的收益3000元),负债3万元(大舅3万),资产负债比率是3/8.3=36.14%,资产负债率从50%降低到了36.14%。(为了简化,都没考虑早餐店日常经营的应收和桌椅板凳的折旧等因素)
简单来说,
这个降负债率的过程就是缩表。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把借来的钱还掉,缩小经营规模。
现在回到美联储的情况。
10年前那场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拼命地量化宽松,通过购买国债,商业银行再贷款等形式把资金放到实体经济,让经济的各个部门去采购、去制造,总之是去花钱,从而防止经济衰退。这一步,和早餐店的第一步买下第二个门店,扩大经营是一个思路。
过去这9年来,美联通过四轮QE(量化宽松
俗称放水
),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以及抵押贷款证券(MBS),资产规模从8000万美元到了4.5万亿美元。央行和我们早餐店不同,不用去求大姨、大舅借钱,它可以自己印钱就把负债做上去了。
还真的,美联储量化宽松非常有效,通过基础货币海量投放,资金进入经济的方方面面,再被各种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再放贷款进行乘数投放,各类资产避免了价格暴跌。于是,经济企稳,并且近年稳步回暖了。
但是!但是,关于放水是剥削不借钱百姓的理论辣妈之前就解释过。这水是不能无限制地放的,尤其最近3年美国经济逐步回暖,再放下去,可能就会推高物价,引发通胀,导致经济过热。这不,美国8月份CPI同比增长 1.9%,高于预期的1.8%。为了防止这个问题,美联储在跟踪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后,已经在2015年底开始本轮加息周期。
如今,也就是文章开始提到的,2017年9月20日FOMC决定从10月开始缩表,也就是从10月份开始,每次美联储手持的资产到期之后,比如国债到期偿付(收到钱)之后,就会有计划地不再续买了。这次缩表计划共历时5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瘦身”后相当于美联储当前规模的60%。
这就类似于早餐店把店面卖掉把钱归还给大姨,把总资产从最高值的10万元(又欠大姨又欠大舅)降低到还了大姨钱之后的状态。
这样一来,尽管美联储这次维持利率水平(不加息),但是持有的资产到期收回资金,“缩表”形成实际上减少货币投放的效果,
其累积效应约等于进行三次加息
,从而推高资金成本。
而且,这次是被动缩表,仅仅只是到期后不再续买。有些机构预测,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可能在2019年开始主动缩表,就是主动卖出持有的资产,收回资金。
这样一来,由于美元是国际通行货币,所以美联储缩表,美金资金成本推高,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包括中国。
2016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大涨,就是因为2015年开始了美元加息周期。尽管在管制下,近期人民币汇率回调不少,但是辣妈上周也写过文章人民币会一直升值下去吗,6.5基本上就是阶段性的顶点了,人民币不会涨过6.5太多。
为了配合美联储加息+缩表周期,我们人民币的银根从2017年以来也越来越紧。如果人民币利率不同步提高,那么资金就会费尽心思出境换成美元享受高利率。
我们最直观的体验是首套房贷款利率开始提高,从2016年年中的最低8折开始上浮了。
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一名金融从业者,辣妈的感触更深也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