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一、公司公告2023年报:业绩同比增23%。
1、业绩表现:2023年
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3.1%,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9.3%;
其中Q4
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63.2%,
实现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28.6%。
公司Q1-3归母净利分别为0.69、0.61、0.65亿元。
2、营业收入:
23年实现收入19.70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Q4
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3.7%。
3、利润率:
2023年毛利率21.2%,同比提升0.9pts,净利率12.1%,同比提升2.6pts;其中Q4毛利率21.9%,同比提升9.1pts,净利率8.7%,同比提升7.3pts。
4、费用率:
2023年公司三费率为8.9%,同比下降0.6pts;其中Q4三费率为11.7%,同比提升2.5pts。
5、机队情况:
截止23年末,
公司拥有87架先进型号直升机与11架无人机。
二、 传统业务稳中向好。
1、海上石油
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公司持续扩大直升机海上石油服务的优势,
目前已完成与中海油总部的三年战略合作协议续签,持续巩固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
2023年,公司对中海油销售收入达到13.33亿元,同比增长9.3%,约占比年度销售总额的68%。
2、积极拓展应急救援、通航维修、引航风电等业务。
公司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华中区域应急中心建设;进一步开拓航空器维修市场,并完成多个直升机十年定检项目;在天津港、青岛港、湛江港等港口持续开展引航作业,作业量创历史新高。
三、 C端业务是潜在重要看点。
公司在年报中
首提“打造特色C端消费品牌”
,已开通深圳直升机场至金沙湾等8条航线,深圳南头直升机场开展低空游览业务常态化运营。
在深度报告中,我们总结美国通航市场的启示之一即航空消费市场是主力。
2018年美国通用航空主要应用用途:从飞机数量看,68%用于个人休闲、13%用于商务、8%用于教学训练,3%用于空中租车(Air-Taxi),这四项占比达到了91%。从飞行小时数看,这四项占比达到了80%。
四、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快车道的要素条件。
我们在深度报告中提出,参考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顶层设计-产业配套-财政补贴”
是催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低空经济正面临相似的成长轨迹。
1、顶层设计:
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级为战略新兴产业,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新质生产力,并与生物制造、航空航天一起作为新增长引擎。
2、产业配套:
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对空域基础分类增加非管制区域,是重大突破。
3、财政补贴:
从深圳到珠海到安徽,各地方政府在纷纷加码对低空经济的扶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对运营企业、研发制造企业等。
4、我们预计产业商业化进程或快于市场预期。
尤其国内代表性eVTOL企业亿航、峰飞等的产品突破预计会带来更多应用场景的设想。
五、 我们强调:中信海直是低空经济运营层核心企业,具备开拓第二曲线的能力与潜力。
1)公司在年报中描述发展战略:
“牢牢把握发展低空经济等关键细分市场及业务,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贡献力量。努力实现载人、无人一体化,直升机、固定翼一体化,运营、保障、金融一体化的全方位运营管理体系,输出最专业、稳定及高品质的服务。
2)
我们认为公司
已经具备了传统服务领域的强运营优势,具备新兴消费市场的运营能力,
随着空域改革的深化、简政放权激活经营效率、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下降,更高性价比服务有望激活低空消费市场,从而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包括但不限于低空观光、短途运输等低空飞行业务;与多家eVTOL公司接洽并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无人机业务应用等)。
六、 投资建议:
1)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盈利预测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2.7、3.2、3.7亿,对应EPS分别为0.35、0.41、0.48元,对应PE分别为38、33、28倍。
2)投资建议:
过去市场在新产业爆发初期,更多关注上游制造及下游保障(附录中我们详细梳理了产业链图谱),中期市场会重点关注应用层,应用场景的扩散实则是全链条繁荣的关键。中信海直作为核心运营层企业,我们强调“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飞行安全风险、大客户集中度高、航油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