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着4亿月活跃用户的QQ音乐来说,用户增速早已不是首要考虑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曲库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构建完整的音乐内容生态来增加用户的留存时间、增加用户粘性,进而带动平台其他功能及板块的有效利用率。
“和微信推出公众号后所带来的变化一样,音乐号在将来也有可能为流媒体音乐带来新的流量增长点。” 侯德洋说道。
当你看完一部电影,可以从豆瓣、知乎上翻出诸多角度的影评,而当听到一首触达内心的歌曲,想要去了解这首歌、这个歌手,往往很难找到满意的解答。
就像苏打绿的《无与伦比的美丽》,单听歌词会以为是首讲述爱情的歌曲,但其实是吴青峰写给好友张悬的一首见证友情的歌曲。
知乎里有用户这样写道:很多时候,我想看一篇关于音乐背后故事的文章,却无处可寻,我不禁有一个疑问,那些喜欢音乐、探索音乐背后故事的人类,都去哪了?
而音乐号就是想把所有爱音乐、懂音乐的人聚集到一个广场上,让他们可以交流、分享关于音乐一切,同时汇集他们产出的内容,帮助平台沉淀更多的营养。
“以前你分享一首歌、一个歌单,别人有时候就会写“哈哈、呵呵”这样没营养的评论,因为真的是没什么好谈的,但是我们想要通过音乐号的内容,来给予用户更多话题。” 侯德洋如是说。
优质的评论可以撑起一个平台良好的社交氛围,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用户进入,形成有粘性的社交闭环。网易的“云音乐式”评论就是一个范例,活跃的社交氛围是这个音乐APP领域的后来者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
在侯德洋看来,活跃的社交氛围是可以被引导的,而社交的起始就是给予用户谈资。“首先你要想清楚为什么用户要去评论、为什么用户要去给予‘赞’?你的源头是要去给予用户营养、给予他一个情怀、给予他一个话题,引发用户去写一个很长的反馈,这个也是我希望QQ音乐能去慢慢发展的地方。”
此前摩登台长的一篇关于父亲节的音乐故事,就收获了43万的阅读和近1000条用户评论,这远远超过了以往歌曲和歌单下方的评论数。
而根据QQ音乐的统计,看音乐号的人有超过50%会点击收听文章中的歌曲。
侯德洋说,QQ音乐要照顾的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QQ音乐想要通过精细化运营,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喜欢文艺小众和深度内容的用户,可以选择“发现”,而大众用户则可以选择“音乐馆”。原则就是不忽视大众用户的需求,更兼顾个性化用户的体验。
“我们想要构建一个音乐生态,围绕音乐去探索“听、看、玩、唱”全浸入化的商业模式,通过多种场景的功能充分调动起我们庞大的曲库,从而衍生出更多的音乐的玩法,不止于视听。” 侯德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