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橄榄古典音乐
全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听音乐,长知识。《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季刊全国发行。因为有橄榄,生活更精彩。
51好读  ›  专栏  ›  橄榄古典音乐

“我为中提狂”迎来第六届, 群星云集为“中提教母”贺寿

橄榄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18-11-15 10:20

正文


2018年11月12日至16日,第六届“我为中提狂”上海音乐学院国际 中提琴艺术节 如期而至,此次艺术节涵盖中提琴艺术 教学与欣赏 的诸多方面,呈现公开课,专题讲座,工作坊和演奏会等多重形式,为专业师生、业余研习者和音乐爱好者们奉献一台兼具专业性和欣赏性的中提琴盛宴。


摄影/孙扬




“我为中提狂”,当代乐坛奇景


追溯历史, “我为中提狂”诞生于2007年 。当时为庆祝上海音乐学院建校 80 周年,上音全体中提琴师生为母校献上了一场纯粹中提琴的音乐会,当时就称之为“我为中提狂”。这场演出完全不需要依靠指挥,舞台上不分辈分、不分年龄,师生同台演奏从独奏、二重奏、三重奏一直到 40 人十二声部的大重奏。


国际乐坛上,有过不少中提琴艺术节,但在同一座城市、持续以固定频率举行、如此 大规模 的中提琴艺术节的,仅上海一家。今年参与“我为中提狂”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200余位师生,这也是值得这座城市自豪的 文化景观




“大器晚成”的中提琴

中提琴 是弦乐家族中的一员,音区介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外形上更接近小提琴,但由于定弦正好和大提琴之间相差一个八度,因此经常可以演奏大提琴的曲目。在巴洛克时期,中提琴的前生“维奥尔琴”是非常重要的独奏乐器,而在进入近现代音乐领域后,中提琴因为经常演奏室内乐和交响乐的“内声部”而被视作“伴奏乐器”。


莫扎特 非常重视中提琴,不仅为小提琴和中提琴写作了《交响协奏曲》,还开创了中提琴与弦乐四重奏合作的固定形式《双中提五重奏》; 柏辽兹 为中提琴与乐队创作了《哈罗德在意大利》这部协奏作品,中提琴地位日渐提升,而在德国作曲家 理查·施特劳斯 的《堂·吉诃德》中,中提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提琴在上海 = 中提琴在中国


放眼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在中提琴学科建设方面堪称先驱者,而 上音的中提琴教学历程就相当于中提琴在中国发展的缩影 。萧红梅、刘韵杰,郑闻晓,沈子钰、施宇成等,均出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摇篮。


培养出这些优秀学子,作为学科带头人的 沈西蒂教授 功不可没,作为中国第一位中提琴专职教师, 已届八旬 依然活跃在第一线, 凭着一腔赤诚为国培养人才。 值此大寿之际 ,海内外众多中提琴名家齐来祝贺,而沈西蒂教授也将 和她的后辈们同台演奏 ,在11月12日开幕的“我为中提狂”演奏会上,将会看到60位中提琴演奏者在台上共演的盛况。


艺术节是一个 交流的平台 、一扇学习的窗口。历年来,艺术节曾邀请国际著名中提琴家,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中提琴家,通过他们的教学、演奏、专题讲座和工作坊,使参与艺术节的师生们 了解国际最新的教学理念及演奏风格等 信息 。本届邀请的嘉宾有7位国内外中提琴演奏家及优秀校友,活动期间共举办 56节公开课、1场工作坊、3场讲座及6场精彩的音乐会。



在上音推出“我为中提狂”之后,国内外不少业内人士第一次看到有各种形式的中提琴重奏出现在舞台上, 给师生们提供了大量实践的素材 ,纷纷询问曲谱的来源,这当中有相当部分都是上音团队专门创编的。此次艺术节期间,也将有3本中提琴独奏、重奏曲集,2本中提琴作品及演奏文集出版,为填补学界空白作出重要贡献。



今井信子领衔,乐坛名家齐聚


从举办之初,“我为中提狂”就没有考虑设置专业比赛作为载体,而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中提琴盛会大多依托于比赛。相较之下,上海音乐学院的中提琴艺术节,更 强调分享的快乐 ,与业界共享出版物,与学生共享经验,与观众共享中提琴音乐的美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