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
凯迪社区唯一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白龙马突然离世! ·  11 小时前  
赛柏蓝  ·  AI爆发,医药营销大变化 ·  5 天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Resmetirom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

“把钱花光”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凯迪网  · 公众号  ·  · 2021-01-11 19:00

正文

2021年,在第9届首席经济学家年会论坛上,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女士出席并演讲。在演讲中,她提出: “前两年我就说过,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爱国主义怎么爱呢?很简单,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经济学家的确有水平,尤其还是位首席经济学家,那更就是水平高的无边无涯了。比如说, 这位首席经济学家的言论,就很让人诧异。
把钱花光,这话简直就是正确无比的废话了。有钱,谁不会花呢?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哪怕是不识字,哪怕是不能走路,但是,花钱那都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无非就是花在啥地方了而已。花在啥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谁都有花钱的需要,钱肯定都能花得出去的。 花钱,这事情,真的不需要经济学家去讲,也不需要经济学家专门强调,纯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观点。
花钱的前提是要有钱。 显然,这才是花钱的关键问题。有钱吗?有个段子说的是,国内有20%的人,拥有120%的财产,而80%的人,却拥有20%的负债。这段子有点夸张,可事实上,有6个亿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人,并非虚构。
当然了,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从宏观上判断,不愁吃不愁穿,这已经是完全实现的目标。只是,要问有钱吗?这总是非常让人纠结的问题。 众所周知 ,房价高、上学难、医疗养老贵 的“三座大山”,让很多人很难说有钱。 毕竟,再高的收入,要想完全应对这“三座大山”,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毕竟, 花钱的地方,说实话,总有一款适合的。 年轻人吧,购买商品房,要是没有长辈的资助,这负担将会非常沉重。中年人吧,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难上学贵,车贷、房贷,总是费钱的时候。而到了老年人,这养老与医疗,尤其是医疗才是“吸金”的无底洞。
如此以来,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心花钱,可是口袋羞涩。 显然,不是不想花钱,而是现实中,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以致于出现了很多的“996”或者“007”,或者“六个钱包”的事情。
且别说,从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以来,为了防控采取了很多的硬措施,这期间能够正常工作,或者说有收入的人,更多的都是“体制内”的人,至于说非体制人士吧,恐怕更多的只能是“吃老本”了。 可问题是,这真的架不住“坐吃山空”。 要不然的话,会有那么多的“法拍房”吗?
没有收入了,供不起房,只好弃供,才成为法拍房。 要是口袋里有钱的话,谁会如此呢? 把钱花光,没有钱,该咋花呢?看来, 这经济学家都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对现实完全就是“何不食肉糜”的认识。 有这样不接地气的经济学家,指望着会指导或者提建议,似乎有点虚空了。
不过,林女士的演讲让我不明觉厉的是,把钱花光,咋能与爱国牵扯上关系呢?按照林女士的说法,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花钱不是问题,关键要解决囊中羞涩没钱可花的事。 要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不用林女士说,花钱的事情分分秒秒都会做到了的。
估计, 如今有个概念说是内循环,这个内循环需要国内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否则的话,出口低迷、投资低效,而再没有消费刺激的话,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很难。 而刺激消费,就需要不断的花钱。 要是14亿国人的消费能力充分释放的话,这内循环将会很顺畅的。可惜的是,这消费需要有能力。
没有能力的消费者,林女士将此与爱国挂钩,显然就是搞道德绑架嘛?我肯定很爱国的,要是林女士愿意资助我的话,有多少钱,我都能花得出去。哪怕是林女士曾经工作的华安基金,上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金,有的是花的地方。真的,林女士不用担心,我都能花得出去的。
实在不明白的是,一个经济学家,还是首席经济学家,咋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呢?还是她两年前就一直说的。当然了,对她将花钱与爱国挂钩,这就令人感到诧异了。 要是这花钱是爱国的最高形式的话,我非常愿意花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呢?林女士给吗?
END

作者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 闲言毛,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闲言毛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往期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