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花钱,你还记得钱长什么样吗?
如果你跟宝哥哥一样,已经半年没碰过现金,是个只记得住支付密码的“废人”了,那啥也别说了,掏出小本本好好做笔记吧。
如果你坚持天天使用现金,除了正面的毛爷爷,还能把背面的景点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你……一定没有仔细观察过人民币。
不服气?
来个考验好了,请问,第五套人民币每个面额纸币正面毛爷爷左下方印有大写币值的团花图案里的花卉是什么品种?
翻译一下也就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面额从小到大依次为兰花、水仙、月季、荷花、菊花以及茶花。
这个问题答对了,你离真正看懂人民币就……还差很远!
人民币的终极奥秘,藏在那些最容易让人忽略的纹饰里。不夸张地说,看懂这些纹饰,你就看懂了半部中国工艺史。
1块钱连个肉包子都买不了,却能让你看到5000年前的中国彩陶文化。
1元人民币的纹饰主要来源于中国史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仰韶文化,是5000——7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中1元人民币上选用的是庙底沟彩陶中的金乌负日图。
是不是怀疑自己眼瞎了,这金乌在哪里,日又在哪里啊?
宝哥哥只能说,陶器上的图案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简化和抽象,而人民币上的图案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变形和加工,所以结果就,你懂的。
金乌负日演变示意,图片来源于国家博物馆
相比之下,来自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回纹,就好认多了。
大汶口文化回纹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起止时间大概在六千五百年到四千五百年前,持续两千年左右。
不过,1元人民币纹饰真正的主角,是公元前3300年左右,出现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要是手头有张5块钱,那你就能再欣赏一下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宫殿、寺庙之类大型的古建筑,连屋顶都修得特别讲究,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四周再装饰上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还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藻井”,取 “井“上藻文饰样之意。
藻井最早出现在汉代,有圆形、正方形或多边形之分,经常出现萎角、荷花或莲叶等装饰。
5元人民币的纹饰正是来自藻井。
中国瓷器蜚声海外,甚至连国名都跟着瓷器走,被人民币选中的工艺代表里自然也少不了瓷器。
古代瓷器的装饰纹饰多种多样,几何纹,云纹,龙凤、鸳鸯、飞禽走兽……只要是好看或者寓意吉祥的,都能被伟大的劳动人民拿来做装饰。
而要说到好看,应该没什么能够超越鲜花了,所以在五花八门的瓷器纹饰里,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就是由莲、菊、梅、牡丹等花花草草组成的植物纹。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康熙
10元人民币上的纹饰正是来自于此,其中能一眼认出来的是毛爷爷右侧的缠枝纹。
缠枝纹是用植物的枝干或藤蔓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向两边或四周重复地连续延申,有 “生生不息”的吉庆寓意。
青花缠枝莲纹瓶 明宣德
常见的缠枝纹有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缠枝草蔓等等,毛爷爷右边的缠枝纹只见藤蔓不见花,应该属于缠枝草蔓。
至于左侧“中国人民银行”背后和下方的两个,宝哥哥实在看不出来缠的是什么,大家如果有眼神好的,记得留言公布答案。
20元人民币代表的,则是曾经在中国辉煌无比、贯穿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
正面“中国人民银行”背后的纹饰,正是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
饕餮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其实只是一种兽面纹,由各种猛兽加上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混搭而成。
饕餮纹铙 商
至于“餐餮”这个名字是后来人自己YY的,毕竟我们都知道饕餮只存在于神话传说里。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给人感觉凝重而神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20元人民币上的饕餮纹,眉、眼、口、鼻、角俱全,兽面完整,装饰繁缛富丽,应该是青铜器鼎盛时期的纹样。
网友们曾经试图破解过50元人民币上面的纹饰,不过一不小心脑洞开太大,非说50块钱里藏着西天取经四人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唐僧师徒去得了西天,上不了人民币,这些纹饰其实都是少数民族的图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