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一县委书记,主动投案! ·  昨天  
贵州省发改委  ·  推动早投产早见效!贵州全力抓项目促发展 ·  昨天  
贵州日报  ·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许安决定逮捕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突发!两架飞机相撞,已致2人死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这两周的中国银幕上,戏码都是假认错真邀功

枪稿  · 公众号  ·  · 2018-05-05 21:18

正文


有的电影注定会在一个档期同行,比如同是讲饥饿的《少年派》和《一九四二》。


再比如,《天地大冲撞》和《世界末日》;又比如,“错别字三部曲”。


2018年五一档,其实是一次新导演的成功会师。


占领票房榜的《后来的我们》和《幕后玩家》,虽然一个是文艺片,一个是悬疑片,但背后的创作理念却有惊人相似的一面。



简单说一说《后来的我们》《幕后玩家》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 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





1


五一档里,看了两部电影:《后来的我们》和《幕后玩家》,本来还有两部电影,但好几个人劝阻了我。


单就这两部电影而言,《后来的我们》胜在有细节,它对北漂生活场景的还原还是相当有质感的,人物的状态也拍出了一种久违的真实气质,让你觉得你生活在一个真的空间面对的是一群真实的人,这里面自然有着主创对于真实细节的重现能力,以及对于戏剧和真实之间良好的分寸感和平衡能力。


女性创作者很精细地还原了“北漂”的生活质感


与这种对于细节重视相对应的,则是整个表达上的糊涂。


它所流露的遗憾感,你不知该归咎于人物性格本身的缺陷,时代的重压,或者命运的戏弄。它过重的文青气息,让它太容易满足于某种漂亮却意义不明的姿势上,它总是在嗅到一丝味道后,就以为得到真相然后带着感动满载而归。


这片中所设定的中年与青年、小城与大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基本架构,似乎说想讲很多,但实则在这些话题上毫无建树,就像片中十年你只能通过字幕去了解一样,片中对这些它所提出的大词所做的阐释,并不比这几个词本身更多。


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让影片中的人物都显得可疑。井柏然这个理想主义者,一被同学嘲弄没钱就彻底崩溃,周冬雨从一个拜金女,瞬间转型为一个重度的爱情洁癖患者,都让人觉得他们身上的裂痕。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裂痕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其实那才是真正真实的人性,表面上说着理想,其实也不过用来装点门面,内心也不过是想赚点快钱;或者表面上天天谈钱,实则不过用来隐藏内心的纯洁,这是一种自卫,害怕自己陷入深爱中的一种自保措施。


作为编剧兼导演,刘若英在最根本的“表达”上显得模糊而虚弱


但可惜的是,影片的主创并不是真的要表现这种矛盾性,影片主创的态度更像剧中人自己,他们只是本能地生活着,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在的虚伪或者真诚。


2


相较于《后来的我们》的逻辑糊涂,《幕后玩家》则逻辑清晰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你能感受到主创在编织各种奇巧的剧情时的兴奋,无论在地底下一比一仿制豪宅,还是在闹脱裤狂奔,以及层出不穷的剧情翻转。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高概念电影,它的烧脑程度不够,它肯定远不如《记忆碎片》《恐怖邮轮》《立方体》之类的电影。而这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来说,智商不够是它的原罪。


《幕后玩家》里的故事 ,完全不能让观众揪心


它当然有着它的章法,但可惜里面都是一眼就能洞穿的伎俩,更重要的是,它的人物太格式化了,让我们没有兴趣对关注他们的命运。


这是一部过于清晰的电影,它的缺点也过于清晰,以至于不需要我们去细说。

两部导演处女作,都配备了强大的幕后团队


相较于这两部电影的质量,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中所流露出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与大众的潜意识如此合拍,如此微妙地与这个时代共舞。


前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那种刻骨铭心的失去,本身也成了中产阶级自我认定的一个方式,或者说这种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这种疼痛让你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简单来说,大体上别人跟你说当年的前任时,其实并不是在讲自己的痛苦,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借这个东西去彰显自己的性魅力。


而当他们承认自己曾经失去之时,这里面又多了一重自我认定。他们会为自我的坦率和诚实而激动。这部电影高妙的地方,在于它近乎精准地满足了中产阶级这双重显摆与抚慰。


今天的徐峥,已经是中产、新贵阶层的代言人


而《幕后玩家》有意思的地方是,主人公的所谓原罪并非有意的。在片中表现为主角只是抓住了对方的黑材料,只想把前老板弄下台,并没有想把对方弄死。


这是个自我认罪同时自我脱罪的一个巧妙法门,它与“我只是犯天下所有男人都犯的错误”一样精妙绝伦,这种人物设定能够不伤筋动骨地化解他的罪恶感,做得好甚至都能显出些无辜来。


我们的国家大规模地提消费升级,我们的电影也在同步调地处理中产阶级的焦虚问题,这是时代大势。


不过,我也希望有一批真正严肃地讲述这一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情感和现实代价的过程,这里面没有闪避,是那些或杰出或平庸灵魂坦率而清晰的颤栗。



THE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